第三章 道传弟子(4) (第1/2页)
他出生在山下南面十几里外****村的贫穷人家。当年何自圣入村来招生,父母就让他把燕小六带上青城山,不是为了给他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只不过是家里太艰苦,已经再养不了这么多口人,才把他这幺子送给别人。当时他们还收了何自圣五两银子的安抚金。
──简直就是卖儿子。
“他们既然不要我,我为什么要想他们?”燕横说得淡然。那少年的哀伤早就被岁月冲淡了。“自从被选作‘研修弟子’之后,我就已经认定,青城山才是我的家。你们才是我的家人。”
“你有没有想过……”侯英志说,“假如我们当年升不上‘研修弟子’,给打发下山,你会怎么样?”
燕横想了一会儿。“那个时候我才十三岁……什么都干不了……大概,还是回老家吧。两年锻炼,总算也得了一身气力,干点粗活还可以的。”他回想起来,自己要不是有学武的天分,命运已经完全不一样。
“你还好,有家可归。我可不一样。”侯英志说时看着天空。
燕横当然知道侯英志的身世:他不像燕横是农家出身,老爹侯玉田是上一代的青城弟子,但是在“研修弟子”一级熬了十几年也无法晋升真正的青城剑士,后来失意离开,下山娶妻生子,找了个镖师的差事。
侯玉田因为长年在外工作,妻子难耐寂寞勾了汉子,抛夫弃子出走,此后不知所踪;侯玉田因这事大受刺激,终日借酒消愁,把身子弄坏了,最后连镖师的工作也丢了,不久就病死了,遗下才十二岁的侯英志。侯玉田的旧友知道他跟青城派有关系,便派人上山请托,把这遗孤送入了青城山门。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退路。”侯英志沉重地说,脸上没有往昔开朗的朝气,“我只能够一直变强。不然就什么也没有。”
“我爹是个废物。我感谢他让我有机会上青城山。但是我不要像他。”
侯英志站起来,从剑袋拔出铁剑挥舞了一轮,然后剑尖指天。“或许我是有点儿一厢情愿,可是我相信,上天给我这样一个爹,是要迫使我成为强者。成为人上之人的高超剑士。”
燕横跟他一起长大,当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他这番鸿鹄之志。但今次别有一种感觉。
侯英志收起剑又说:“坦白跟你说,看见你早我一步入‘归元堂’,我真的很不高兴。”
燕横听见好友如此坦诚,却不知该如何回答,“小英……”
侯英志止住了燕横。他抛开剑袋,左手捏个剑指,右手铁剑运转起来,开始使出青城派一路中级剑法“水云剑”。
侯英志手上剑光流动,圆转不止。这路“水云剑”全走弧线,剑劲长时间隐忍不发,都是蓄劲与防御的招式,最难处在于防守时无刻不在伺机反击,任何一瞬间都要作突然爆发的准备,但又要极力保持如水轻柔,不让对手预先感受到变招前发出的杀气,外弛内张。尤其年轻人性子比较刚烈冲动,要练好这套剑法更加困难。
但侯英志使这“水云剑”已颇具火候。燕横当然也懂这路剑法(“水云剑”乃“研修弟子”早期必修的一门武功,用意是收敛年轻弟子的心性),但他自问使得不如侯英志这般圆转无碍。
毕竟天天都在练剑,燕横见侯英志这路剑法使得比自己好,感觉心头一阵热起来,六年剑士训练培养出的那股争胜之心马上燃点。他握起木剑,想跟侯英志对剑。
怎料侯英志就在这一瞬间,全身从柔转刚,掌中剑光爆发!
──正是“星追月”。
如在常人眼中,侯英志的手臂就像装了机簧弩弦,将那铁剑弹射出来。没有开锋的圆头剑尖,猛地刺入一棵大树五寸之深,剑劲涌处,木屑纷飞。
燕横从旁看着侯英志这式“星追月”,不免暗地把它跟自己的同一式进行比较。燕横自信,同样的一招,自己刺得比侯英志更快更刚劲,铁剑必定更深入一寸以上,震出的木屑也会因为剑劲贯彻而更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侯英志由“水云剑”变招而出,所透露的动作先兆又比燕横同一式稍少,令对手更难防备。一个偏向迅猛,一个专注技巧──虽是青城同门,两人的剑法风格却有着细小的差异。
假如认真对决,两人的剑技实于伯仲之间,胜负的分野只取决于他们当时的身心状态。至于往后的进境与成就,也要视乎谁能把自身的长处发展得更顶尖。
侯英志从大树拔出铁剑,仰天呼了一口气,好像把多天的不快都吐了出来。
“我说我不高兴。但并不是恼恨你。”侯英志说,“这次输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