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雷霆之势 (第1/2页)
刘禅虽然说步陟这人才能不怎么样,但实际上步陟还是很厉害的。步陟镇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甚至连魏国的士兵都很敬仰他。
为人喜怒不形于色,待人宽和,不管是敌是友,都是这样。而且有儒将的风范,但是也有人说他是装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本人衣着朴素,为人低调,但是他的妻妾很多,而且个个衣着奢华,这就说明一个巨大的问题了。
步陟这个人才能是有的,但很可能表里不一。怪不得张昭很厌恶他,两人关系十分不和睦呢。
另外有一点,步陟为何被孙权放在江陵,留守江陵。因为步陟此时的心情和孙权差不多,他从一开始,就认为蜀国狼子野心,不适合结盟,时刻认为蜀国会攻击吴国。
历史上有确凿的记载,公元244年,司马懿进军舒城,却半道回去了。而在汉中的蒋琬,不仅没有追击司马懿,反而回了成都。
其实这个时候蒋琬是因为身体问题,回了成都。再过两年,蒋琬就病死了,但是步陟和朱然一致认为,蒋琬回成都是想偷袭吴国。那个时候的孙权,已经昏庸无比了,根本就不相信,所以步陟才作罢。
而此番步陟被孙权委以重任,守卫江陵,更是对蜀国严加防范。若不是怕引起战争,估计步陟会把大军拉到永安看守蜀国。
最近江南进入多雨的季节,到处都在下雨,春种还没有开始,所以这段时间,一般都是比较清闲的。
通常的江南百姓,都会待在家里,陪着妻儿老小,享受天伦之乐。而有情调的书生呢,就会捧一卷书,听着外面的雨水声,读一会书,喝些茶。有些就呼朋唤友,大家一起各抒己见,讨论一下天下大势云云。
而对于步陟来说,这个时候,若是能在家里,搂着美妾,是最好不过了。但是步陟显然没有这么做,而是带着六十多的好友张承,四处巡视边境,查看有无可疑人员。
张承和步陟向来交好,而且两人都是少年成名,在东吴享有盛誉,只不过张昭一直不待见步陟,又不想让自己儿子和步陟走的太近,可是张承偏偏不听自己父亲的,就是和步陟交好,而此时的张昭已经死了好几年了,自然没有人管张承了。
张承和步陟骑在马上,巡视了一圈,最后张承对不知说:“子山,雨越来越大了,你我都老了,怕是如此淋下去,身体难以支撑,不若先回江陵?”
“仲嗣啊,我们身为人臣,食君之禄,就要担君之忧呀!细作传来,刘禅早就到了汉中,可是魏延和马岱的大军,已经和魏国对峙一月有余了,始终没有动静,我们不得不防呀!”步陟忧心忡忡道。
“好,既然子山如此,那我就舍命陪君子,和子山继续巡查下去,大不了配上自己这条老命了!”张承说着扬了扬手里的鞭子。
“哈哈!仲嗣言重了,我们还要为陛下开疆拓土呢,岂能把老命丢在这里!”步陟哈哈大笑。
“唉!老了!老了!打不动喽!”张承有些伤感道,张承如此,完全是因为前几年自己,八十一岁的老爹死了,他才意识到,生命的脆弱,自己也老了,估计也活不了几年了。
“哎!仲嗣这话可不像你说的,岂不闻战国的廉颇,岂不闻,蜀国的黄忠、严颜,难道仲嗣还不如他们么?曹操都说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你又何必如此自责呢?”步陟知道张承是因为自己当初没能好好孝敬张昭,甚至顶撞张昭而感到自责,所以开导他。
张承抬起头来看着步陟:“子山说的不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既然如此,我愿陪子山一起轰轰烈烈干一场!”
“好!这才是我的仲嗣兄!”说着两人在马上激动的手抓着对方的手。
两人带着五百骑兵,一路本江津港,为了防止蜀国偷袭,镇守江津的是孙韶。三人算是老朋友了,见了面很是高兴。
相互聊了几句,步陟就建议到江上看一看,毕竟东吴的天下,可以说是在水上打下来的,打水仗很少有人是东吴将领的对手,而且水军也成了东吴江陵必须会的本事之一。
步陟和张承在这方面,自然也不弱了,所以他们更知道,这种天气,江面上也更容易发生异常。
步陟、张承、孙韶三人同时登上了一条楼船,楼船驶入江中,然后停驻江面。三个人年纪都不小了,步陟张承都六十多了,孙韶也五十了,站在船上远眺江面。
滔滔江水,不停地拍打这船体,发出哗哗的声音。淫雨霏霏落在身上,凉丝丝的,感觉不出衣服被淋湿。
望向隐藏在江对岸的公安港,步陟道:“唉!我们都老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了!如今陛下委以重任,我们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
“是啊!真的老了,想当初,刚和主公打天下的时候,我们还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没想到一晃这么多年,真是岁月催人老呀!”张承也说道。
孙韶一直不说话,只是看着不远处,就完全看不见的江面阵阵发呆。
这个时候步陟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