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五路伐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五路伐魏 (第1/2页)

    刘禅带着大军去了汉中,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了,知道刘禅终于要对魏国动手了。司马懿吩咐各地严加防范不得有误。

    刘禅到了汉中的同时,魏延也到了,魏延之所以来,是因为过来商量如何伐魏的。大家多年没见,这次见面难免激动,很多人见了面,寒暄起来。

    刘禅也不着急,等大家聊的差不多了,才说话:“此次出兵,势必要进军中原大家有和意见不如各抒己见!”

    之前刘禅有说过,各抒己见的时候,要从低级军官开始说起,最后说到高级军官。因为高级军官可以否决低级军官的提议,而低级军官不可否决高级军万的提议。

    大家各抒己见说的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从雍州、汉中还有江陵,各出兵十万,分五路进攻魏国,让司马懿难以应对。

    众人说完了,轮到高级军官了。而第一个说话的竟然是姜维,这么多年下来了,姜维早已经成长成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了,只不过至今还在马岱手下任参军。

    当然了,姜维自己的官职也不低,军师将军!姜维站起来侃侃而谈:“长安城坚固,又有重兵把守,我们想要攻下长安,必然会损失惨重,攻下长安之后,还有潼关天险。

    一旦长安被攻下来,那潼关就是进入中原的唯一大门了,魏国必然会倾全国之力,死守潼关。

    到时候我大军必然被拖住,拖一两年是正常的,拖三五年也有可能,甚至拖十几年更有可能。

    所以末将认为,此次进攻,重点不应该放在长安城上,应该放在襄樊和上庸还有西城之上,以大军迷惑魏军,以为我们要进攻长安。

    水陆两军偷袭上庸,水军从汉水出发突袭房陵港,骑兵奔袭上庸西城。此役陛下需亲征,上庸都督申耽,一直心向大汉,当年曾言,若是我大军攻下长安,定然举军投降。

    若陛下能亲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申耽必然会投降,这样我们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更可以得到上庸和西城两地的数万大军……”

    姜维的论述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把所有方面,面面俱到,能想到的全想到了,筹划了一个天大的战略,一旦这个战略实现了,那么天下将再次进入混乱时期。

    刘禅根据姜维说了,让大家继续商讨,然后制定出,完整正确的战略方案。

    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策划,和制定,最终的战略方案确定。刘禅要开始动手了,刘禅来的时候,带了六万大军,三万水军,三万陆军,刘禅分出一万陆军,又找马岱要了一万骑兵,然后把刘贤分出去,调了一万水军,交给了姜维统领。

    姜维带着三万人马,就此消失了,至于去了哪里,干什么去了,加上姜维,知道的人,一共就三个,刘禅、蒋琬和姜维。而姜维的消失,也成了刘禅这场大战胜利的关键。

    最终方案制定出来,由费祎和张苞率军十万,进攻襄樊。关兴率一万水军,进驻乌林防守东吴。留赞和刘敏二人出兵三万,进攻汉津港的步阐。

    王平张翼,领兵四万出阳平关,进攻长安。魏延和杨仪,领兵十万进攻长安。马岱率轻骑一万,用魏延的子午谷计策,偷袭长安。

    这个子午谷计策,说白了现在一点用都没有,可是主要是为了混淆视听,吸引一下魏军的主力。

    而蒋琬领兵四万,从汉水突袭房陵港,刘禅从陆路出发,直奔上庸、西城。

    一时间魏国狼烟遍地,各处都传来,蜀国倾全国之力,来阀魏。魏帝曹芳今年才十二岁,哪里知道这些事情,身为太尉的司马懿也着急呀。

    现在是在拼实力,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小伎俩,都没有用。司马懿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一定能守住,所以他需要援兵。

    而唯一能帮助他,牵制蜀国的,就只有孙权了,司马懿立刻让人给孙权发国书,要求孙权出兵牵制荆州大军。

    可是国书传到东吴,孙权一点反应都没有。

    孙权现在在干嘛?整天修仙炼丹。不理朝政,所有的事情,都交给手底下的大臣来处理,自己不管,但是最重要的权力,他依然把握在手里,一些重要的事情,必须经过孙权同意。

    本来国书来了,大臣们看了国书,尤其是全琮,认为这是反攻荆州的一个好机会,想劝孙权出兵,可是孙权却说:“多年征战,早已经让我大吴疲惫不堪了!不打了,只要他们不来找咱们麻烦,咱们就安心过日子吧,能过一年是一年,朕还想多活几年呢!”

    全琮无功而返,群臣再劝依然没有用。孙权整天,披头散发,穿着黄色道袍,和一个自称来自蓬莱仙道的神棍,修仙炼丹。

    孙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自然要从荆州一败再败,土地一丢再丢说起了。当初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