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势如破竹 (第2/2页)
宛城往东走,也分北上,就进入中原腹地了,也分三条,继续往北,那是黄河,著名的官渡之战,就在那里打响的。
而往西去,是虎牢关,当年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的时候,就被吕布狙击在虎牢关下,要不是董卓害怕迁都,还不知道要打多久呢。再往东,就是兖州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曹操的起家之地,陈留,不仅曹操是从这里起家的,当年汉高祖刘邦真正意义上的起家,也是从陈留开始的。
陈留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被控黄河,东扼徐州,西去关中,自然也重要了。
而宛城继续往东,那是许昌,原来的许都,也是魏国少有的大都市,所以说宛城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了,邓艾也不敢冒险。
虽说邓艾现在已经快五十了,但是距离后来能灭掉蜀国的能力还差一些。就算邓艾现在是全盛时期,也不行,面对十几万大军的围攻,就算司马懿,估计也不敢轻举妄动。
樊城破败,外加城小人少,刘禅只用了一天,用人堆,就把樊城攻下来了。打下樊城,刘禅让张苞带两万大军支援费祎。
新野开始就是个小县城,后来刘备在哪里带了五六年,虽然治理的不错,可是让诸葛亮一把大火给烧没了。
而且当初刘备还携民渡江了呢,二十万百姓都让刘备迁走了,虽然最终没有多少跟着刘备的,但是新野确实从诸葛亮那一把火开始,就一蹶不振了,到现在也没多少人口。
之前,前面有襄阳和樊城在,还有汉江天险根本就不害怕,可是结果就导致,费祎强攻三天,新野也被打下来了。
刘禅攻下襄阳之后,势如破竹,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拿下新野和樊城,新野樊城外加上庸,加起来,总共十五万大军,现在共同指向宛城,不管是邓艾,还是司马懿的压力都无比的大。
蜀汉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声势震天,不可阻挡,刘禅想一鼓作气,再打下宛城,到时候司马懿该彻底扛不住了。
可是对宛城动手的时候,刘禅才发现了困难。宛城这个地方,总的来说,四面高,中间稍微低,像个盆地。
可是宛城却又建在高处,就是一个凹槽,中间还有一点是高起来的,宛城就建立在那个高点上,三面全是陡坡,南面还有白河,而且依水而建。更郁闷的是北面,绕过去了,发现就是一个山谷,根本没有地方上去。
相扰绕过宛城,直接进攻中原腹地是不可能的。宛城就像根钉子,死死地钉在北去,东进的路上。
而想打下宛城就更加困难了,刘禅打了三个多月,愣是没打下来,一气之下不打了退兵。当然也不是全退,还是离一部分人,继续骚扰宛城。而刘禅退回新野,退回去并不是闲着。
新野虽然是个小地方,又没有什么险可守,可是新野却也算是个四通八达的地方了。往东南那是江夏、往东那是汝南、往东北那是许昌。
所以刘禅分别派三支万人队,没事就去骚扰骚扰,在不引起东吴的情况下,留赞的水军也时不时去骚扰一下夏口。
就这样扰的,魏国守将烦不胜烦,三天两头得到战报,可是准备了半天又不打过来,每次来抢点人,抢点东西就跑了。
魏国是狼烟遍地,司马懿苦不堪言,可是更让司马懿无语的是,魏延和马岱两人,这两人的大营,都快成城塞了。
里面都出现了家属,还有集市做买卖的,看这样子是不打算走了。司马懿这十五万大军在你城里,每天那叫一个提心吊胆,人家外面小日子过的那叫一个舒坦呀。
司马懿在外面辛辛苦苦抵御蜀国,朝廷内部却发生了问题。原来曹爽虽然死了,但是曹爽还有好几个弟弟,这几个弟弟可不安份。
曹爽和司马懿的仇恨由来已久,现在趁司马懿在外领兵,朝廷内部,上上下下只有司马望一个人在打点。其实还有司马孚,只不过司马孚和司马望虽然是父子关系,两人阵营却不一样。
司马孚一直效忠曹魏,司马望却想着能有一天推翻曹魏,让他司马家的人做到皇帝的位置上。
趁司马望处理朝政没有空隙的时候,曹爽的几个兄弟,开始怂恿曹芳。曹芳这个时候已经十三四岁了,开始有些自己的想法了,蜀国伐魏,魏国节节败退的事情,曹芳当然知道了。
而蜀国大军越来越近,曹芳自然更是知道了,曹爽的几个兄弟就对曹芳说,中原怕是守不住,不如迁都去邺城。到河北去,有黄河天险做,防守起来也容易。
曹芳年龄小,又不太了解真实情况,外面风言风语又越来越多,曹芳自然害怕了,害怕自然就想逃了,所以对这件事表示很赞同,但是曹芳自己又做不了主,就问手下的大臣。
首当其冲就是问司马孚,司马孚当然说不可以了,群臣中,有人说可以也有人说不可以,然后魏国朝野上下,就开始为迁都还是不迁都的事情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