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长安汇合 (第1/2页)
其实姜维,那么做还有一个原因,他要刘禅传个信,告诉刘禅,自己这边已经准备好了,配合自己攻取长安。
因为姜维被困在中间,传消息十分困难,如果从安全区传播,那需要很长时间,等传到了,估计战机已经消失了。如果从敌占区传播,万一被抓到了,不仅会泄密,也会导致传消息的人被杀。
可是用谣言就不一样了,大家都在传,而且谣言这种东西的传播速度,即使在没有网络和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两千年前,传播速度也是惊人的。
刘禅在新野一待就是大半年,从最开始集结兵力,做出准备攻击的动作,到收到姜维提醒自己动手的消息,足足用了两个月。
现在终于要动手了,大家都很激动,在这段期间,不断有新兵和粮草运送到新野,刘禅也在继续力量,主要是宛城太难打了,刘禅是想在长安被攻破的时候,也能打下宛城就好了。
刘禅这边的谋划先不说了,单说姜维。姜维开始动手的事情,让司马懿知道了。司马懿兵分两路,一路上从各地集结来的水军,王浚刚刚训练了没几天,就让王浚带领水军,去袭击新丰港,当然了主要是起到一个吸引敌人的作用。
而他自己,亲自带着五万大军,去进攻夏侯霸防守的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函谷关拥有着和所有关塞一样的功能,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不过后来因为潼关和武关,这两个关城的重要,逐渐就取代了函谷关的地位。
虽然函谷关的昔日重要地位不存在了,但是依旧巍峨耸立,让司马懿的大军望而却步。而且关上守军两万。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百二重关,绝对不是夸张。百二重关的意思就是以二敌百的意思。
如果按照一比五十的比列来算,想要强行打下函谷关,司马懿需要一百万大军,才能攻下函谷关。
对于区区五万人马来说,夏侯霸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要不是姜维严格交代过,不能出关,只需要厌烦死守,夏侯霸估计早带着人出去和司马懿拼命了。
毕竟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司马懿虽然没有直接灭掉夏侯一族,但是司马懿是主谋,夏侯霸能不生气么。
所以司马懿派来招降的人,每次都被射死,到最后司马懿还想派人的时候,愤怒的发现,竟然没有人愿意去了,没有人敢去了,废话谁都不想死呀。
司马懿没有办法,只好在驻扎在函谷关下等着,希望能有点其他的什么机会。另外一面邓艾为了防止刘禅无暇东顾,只能派武关守将胡遵,出兵北上,看能不能配合一下司马懿,夹击一下夏侯霸。
可是姜维早就料到,邓艾会有这一招。关中平原沃野千里,非常适合骑兵作战。所以姜维在出兵之前,就先带领刘豹率领骑兵三万,对胡遵父子三人进行绞杀。
胡遵儿子有很多,但是有能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胡奋一个是胡烈,两人的能力都超过了胡遵这个当爹的,而胡遵因为中后期的战功,外加参加了平定母丘俭和文钦的叛乱,晋升为征东将军。
当然了胡遵现在还不怎么样,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却了不得,父子三人精练士卒,经常一起相互比武切磋,外加讨论军法,三人加其他十分了得。胡奋后来深得司马炎信任,一度权倾朝野。
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父子三人加起来实力确实不容小觑,可是遇到了姜维,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
三人的骑兵和姜维相遇,姜维二话没说,挥军就冲,对三人的大军一顿猛冲。胡遵父子三人,都十分尚武。
看到姜维的服饰,就知道姜维是主帅,所以三人拍马来战,想要擒杀姜维。刘豹看到这三人来了,想要让自己手下的大将出战,但是被姜维挡住了。
姜维单枪匹马一个人上前,来战三将。刘豹也早就听说姜维勇武了,但是到底勇武到什么程度,刘豹还没有亲眼见过。
现在刚好是一个机会,只见姜维一人一马一枪,冲入父子三人的包围中,完全不落下风,一杆长枪舞的是密不透风。
都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胡遵父子三人,一看姜维如此厉害,顿时大吃一惊,胡奋和胡烈兄弟二人的武艺,都是胡遵教的。
三人又经常一起切磋,配合那叫一个默契,有攻上盘,有攻下盘,还有攻击中间的,可就是伤不到姜维。
而另外一边的刘豹也吓得要死,包括刘豹身后自以为勇武的匈奴大将,他们个个都不是拥有,胡遵父子三人的实力,自然能看出来了,他们自己也有一人应付一个吧,一人应付两个就是找死。
可是姜维一个人打三个,还不落下风,隐约还有要占上风的意思。那是当然了,三国中后期基本上没有武力值过九十的人了,就算有也屈指可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