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武关劝降 (第1/2页)
忙活完皇太后的事情,已经进入十一月了,天气开始变冷了,刘禅要出兵了,他要赶在来年夏天之前,攻下宛城。因为夏天实在太热了,如果没有人进攻自己,刘禅是绝对不会打仗的。
现在国都已经迁到了前线,蒋琬和董允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刘禅就让蒋琬留守长安,自己带着其他人出兵。
刘禅记得历史上,蒋琬和董允是一年死的,而且就是明年。明年就死了,刘禅自然不想让这两人死了,就把他们留在长安,两人一起处理朝政,相对来说简单一点。
而刘禅这边也简单多了,有这么多猛将在,根本就不用担心。十一月中旬,刘禅带大军到了潼关。
到了潼关之后,立刻兵分两路,廖化一路进驻新丰港,虽然廖化不懂水军。但是廖化胜在稳重,你让廖化攻城掠地,廖化可能打不出什么水准。但是你让廖化守城,廖化绝对守的妥妥的。
再说了,新丰港还有留平率领的两万水军,水陆配合,完全不用害怕。刘豹已经被刘禅打发回河东了,临走前刘禅叮嘱刘豹:“你在河东尽管惹事,捅出天大的篓子,朕给你担着,但是你要爱护自己的子民,还有大汉的子民!”
刘豹连连点头回去了,刘豹这一仗打下来,损失了一般人马,却得到了一个真正的王爵。还有刘禅给他赏赐了大量的钱粮布帛,奢华的东西,刘豹那叫一个高兴呀,志满意得地回了河东。然后隔三差五的,到处转一圈,骚扰骚扰魏国。
刘禅的此次目的是宛城,而刘禅并没有分兵去武关,而是直接进驻了函谷关。
到了函谷关之后,大家这才商量,如何进军宛城。进军宛城首先必须打下武关,而武关有大军三万驻守,虽然只有三万,但是这三万大军,可以抵挡住二十万大军的攻城。
刘禅觉得挺麻烦,就问众人:“各位爱卿,可有破关之策?”
众人摇头表示没有,只有强攻。这个时候姜维道:“陛下,臣之前,在和武关守将,胡遵交手的时候,留手过一次,臣最近听闻,胡遵紧闭关城,不管谁进去,都出不来,包裹司马懿和邓艾的人,进去之后,再也没有出来。
看来胡遵已经有了观望之心了,臣认为,如果时机到了,可劝降!”
“劝降?朕最喜欢的就是劝降了,不用费一兵一卒。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兵法的最高境界,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去试试!”刘禅高兴地说道。
“不过胡遵不可能就随随便便投降的,我们需要大兵压境,让他感觉到压迫,这样他才可能投降!”姜维提醒道。
刘禅想了想道:“那好吧,本来朕打算打个声东击西的,既然有劝降的可能,就直接去武关好了!魏延,你也老了,留下来守函谷关吧!”
“啊?臣还不老,陛下臣还可以上阵杀敌的,你看看这些小将中,有几个能打过俺魏延的!啊……陛下不要呀……”魏延看到刘禅头也不回地就走了,在后面狂追不止。
就在这个时候,魏延被杨仪拦住了:“亲家,陛下这么说,其实是爱护你,咱们大汉的老将越来越少了,你是从先帝时期跟过来的老臣子,在臣子中,年纪也算是大的了,除了廖化将军,就没人比你大了,你要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呀!”
魏延一听,感激涕零,立刻感动道:“威公你说的对,那咱们就守函谷关吧!”
杨仪听了,立刻斜着身子看魏延,魏延看到杨仪这么看自己,有点郁闷,问道:“威公,你怎么了?”
“没什么,陛下就说你老了,让你守函谷关,又没说我老了,我可是要和陛下出征的!”杨仪说完扬长而去,留下魏延一个人发呆。
好久之后魏延才反应过来,在后面狂追不止:“杨仪,你个老东西,你要敢去,我就和陛下说,我两又闹翻了,让陛下把我们罚去守惠陵,谁都去不了!”
杨仪气得直跺脚,最后杨仪终究是没去成,和魏延镇守函谷关。刘禅率大军十五万,以夏侯霸和赵家兄弟做先锋,直扑武关。
胡遵早就打听到刘禅携大军而来,紧闭城门,抓紧商议对策。
父子三人关在屋里,商量了一整天,还是没能确定,到底投不投降,可是刘禅大军已经到了城下。
姜维打着自己的旗号,要求和胡遵说话。两人一见面,姜维就问:“胡遵将军可好?”
“好!多谢姜维将军挂怀!”胡遵简短地回答道。
“那胡烈小将军可好?”姜维继续问道。
“好!”胡遵更为简短。
“胡奋小将军呢?”姜维接着又问。
“好!”胡遵依旧这么回答着。
别人不明白他们这是什么对话,但是姜维和胡遵两人心知肚明,姜维的意思,是提醒胡遵,自己曾经放过他们父子三人,让他们不要忘恩负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