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细微之处 (第1/2页)
在田川一顿的解释下,王影有点理解田川了,看来他得不了老年痴呆症,他做什么都是有理由的,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其实最根本的理由是他在帮章楚涵给报纸把关,他把这件事当成了头等大事,即使是在休息的时间他也要做很多工作,他要写文章,以备报纸的不时之需。
王影不说什么了,这一场风波就算这么过去了。
田川有一个习惯,就是最后定版的报样在拿给他的时候,他会把它非常规整地放在办公桌上,报头冲里,报尾冲外,这样既便于自己能够随时地看一看报样,也便于章楚涵来的时候看报样,他是最后的把关者,报纸出了问题都应该由他来负责,而他怎样将一道程序变成几道程序从而最大程度地发现报纸的错误呢?那就是反复地看,即便是已经确认无误了,也要在做完了某项事情以后再看一遍,而他发现,这样的做法很有效。
送版员打来电话,问报纸是不是可以开印了,他说可以了。约十分钟以后,他再一次地检查报样,看有没有问题,如果这时发现问题可能还有挽救的可能。
他发现了一个问题,是在一版的头题。一版头题是写一个市人大领导视察邑水水利工作的消息,他发现在介绍县里的陪同领导的时候把县长的名字给断开了,县长叫臧金波,可在报样上臧金两字是在第五行,波字是在第六行,把一个人名断开书写显得不够尊敬,尤其是县里的领导,还是主要领导。
“印刷厂吗?我是宣传部,报纸开印了吗?”他给印刷厂打电话。
“正在出版,有什么改动吗?”
“有一个改动,请你看一下一版头题,臧金波三个字断开了,这样不太好,想法把它弄到一行里去。”
“没有断开呀。”对方说。
“那我这怎么是断开的呢?你看的是不是最后的样啊?”
“我看的是最后的样啊。”
“这不出鬼了吗,一个样怎么会是两种结果啊,你看一下倒头题,看看文章标题有没有农村俩字。”
“没有农村俩字,是《龙王乡加快环境综合整治步伐》。”
“看来你那也是最后的样,这样吧,你把截图发过来吧,我看看差哪了。”
对方把截图发了过来,田川一看,臧金波三个字确实是连在一起的,再仔细一看,截图上照报样上多了一句话,这就证明在报样出来以后有人对稿件进行了改动,按理来说这是不允许的,定版的报样是拿给领导看的,报样出来以后任何人都不能对稿件有改动了,如需改动得告知领导,否则领导不知道你有改动,就没法对你改动的内容把关,印出来的报纸就容易出现错误。
“电子版照报样多了一句话,这是怎么回事呀?”他问。
“这个我不太清楚,小明请假走了,版是小明做的。”对方答。
“以电子版为准印吧。”
“好了。”
电子版是正确的,但报样是错误的,为什么呢?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