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勾起回忆 (第1/2页)
“你念的是什么大学?”
苏总编象从回忆中走出,讷讷地问。
“北方大学新闻系。”
田川一字一板地答。
“北方大学新闻系,那怎么回邑水当老师来了。”
他有点不解。
“当年我母亲身体不好,我是为我母亲回来的。”
田川说着,眼睛有些湿润,章楚涵和苏总编也有点激动,眼睛都浮现一层泪花。
“你是哪年毕业的?”
苏总编又问了一句,好象有一种特别的含义。
“一九八七年。”
他不假思索地说。
“那你是八三年入学。”
苏总编象自言自语。
“对。”
他点着头。
“八四年我看光明日报,有一篇文章叫《夜访北方》,文章还配发了一个照片,是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在图书馆看书的画面,镜头以男同学为主,女同学是坐在后排,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不知道你看过这篇文章没有?”
苏总编若有所思地问。
“我看过,我至今仍然保留那张报纸,因为那个男同学就是我。”
田川微笑着说。
“我觉得有点象你嘛,你和年轻的时候没太大的改变,当然,你现在也没有老啊。”
苏总编非常开心的样子,好象是为他的发现而自豪。
“二十多年了,说不老也是和别人比,和自己比还是老了。”
田川还是微笑着。
“我能问一下你后面的那个女同学是谁吗?”
苏总编有点调侃地说。
“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
他淡然地说。
“我还以为这一男一女是恋人呢,因为图书馆里人不是很多。”
苏总编笑着说。
“那不是图书馆,是长明灯教室。”
田川解释得道。
“长明灯教室?怎么还有长明灯教室啊?”
苏总编好奇的样子。
“因为有一部分同学喜欢晚间看书,但到了就寝的时间寝室肯定是要关灯的,有的同学就到水房看书,有的在走廊看书,有的是在被窝了打手电,学校一看学生挺用功的,有点不忍心,就开设了一个长明灯教室,其实长明灯是夸张说法,也不是通宵,是到晚上十二点。”田川解释说。
苏总编听着,不住地点着头。
“你很了不起,我佩服你这样的人,但金子放在哪里都是发光的,我觉得你这本书非常有价值。我为什么要急于约见你呢?前一阵子,我随滨江文学作家代表团到西欧四国采风,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搞方言研究的,他约我给他搜集一些邑州方言,回来后,我用心搜集,还告诉了我们的编辑记者给我搜集,但也没搜集多少,一共还没有你一篇文章装得多,所以我是想向你讨教一些邑州的方言,也向朋友交个差。”
苏总编语气沉重地说。
“那好办,我的文章都在信箱里存着呢,你现在就可以看。”
田川痛快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