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当时年少春衫薄 第四章八两 半斤 (第2/2页)
了多少次不许叫我王八,尤其是不许在外边叫。小丫头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了一圈,那好我不叫,不过你也别再叫我讨厌鬼还有帮我提着包袱,都是你要先下车,我拿着包袱可走不远。
拿来吧,提点东西都嫌累,你说你有什么用阿,讨厌鬼。童子嫌弃的看了小丫头一眼,一伸手就把包袱接了过来。转过头发现一个呆头鹅站在不远处看着自己,手里还提着一篮桃,乡下人没见识,童子心里腹诽了一句,就去拉小丫头的手,讨厌鬼我们走,不然赶不及了。
我要吃桃,小丫头也看到了秦琅,一对眸子只在少年眉目上停留了片刻,就转到了秦琅手上提的那篮桃子上。这些是要卖钱的,少年本来正要提步离开,听了小丫头的话不觉紧张的把篮子提到了胸 前,护食的动作又引起了童子心里的鄙夷。
乡下人就是乡下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顺风行的车我是坐不起了,这锭金子能不能买你那些桃子。童子不知道在哪里一掏,手中已经多了一个金灿灿的元宝,买得买得,秦琅头像小鸡啄米一样点头不迭手中鲜桃连篮子一起递给了童子。
小家气,看见秦琅用牙咬元宝的动作,童子脸上鄙夷之色更浓。
小丫头从篮子里挑出一个最大的鲜桃,一边啃着,一边看着秦琅,眼里满是幸灾乐祸。那个两位少爷小姐是要去我们巫溪镇吗,需不需要我来带路。
验过元宝不假,秦琅心情大好,转过头来已是笑容可掬,一篮仙桃就是送到薛家也换不来多少打赏,最多给他几吊钱,再混上一顿好饭,自觉所受非分难免有些理亏,又舍不得把金子还给两个孩子,便想多出份力。
也好,行李你帮我拎吧,童子看起来是个惯使唤人的,见状也不推辞,就把手上的包袱推给秦琅,等小丫头又拾了一个桃子,才提着篮子开始上路,小丫头啃着桃子在他旁边边走边晃着羊角小辫。秦琅提着包袱在前面带路,隐隐听见身后私语声,哥哥他会不会偷我们的行李阿。不会,乡下人很蠢的,他不敢。
原来这是一对兄妹阿,也对看起来两个人也就七 八岁,这般年纪的男女一道上路不是亲兄妹也是堂兄妹,再不然就是表兄妹。秦琅背着身子脚步不停,心里暗暗嘀咕。
对于身后两个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半点也不生气,童言无忌,而且巫溪镇也确实算是乡下地方,不说长安,便是古道那头的桐谷镇都比巫溪繁华,凡是去过那里的后生都说桐谷比巫溪好,一来二去就不愿意回来,乡下地方的人没见过市面当然要蠢一些,两个小孩一看就是大地方来的看不上也不稀奇。
这么走了一会,小丫头说脚疼,要童子背她,童子不想便摇头道,无处不修行,讨厌鬼你知不知道其实上天造物,自有其玄机,一事一物都有其缘法,便像现在这走路便是你的缘法,我替你走了,那不是帮你反而是坏了你的机缘。
什么机缘这都是那些秃驴的道理,小丫头哭闹道,你不背我,我回去告诉舅舅,让舅舅打你。看兄妹二人闹了起来,秦琅急忙转头蹲下道,不如我来背小姐好了,左右也没有多少路了。这个,童子好像是在犹豫男女大嫌,另一边小丫头已经欢天喜地的跳上少年的脊背,还笑嘻嘻的道,小哥哥你真是个大好人。
也罢,说不定这又是一桩机缘。看秦琅已经背着妹妹上路,童子摇摇头也便释然。你叫什么,虽然嘴上一直讲众生平等,但直到此时童子才有几分真心把少年看做同道中人,我姓秦单名一个琅,不知道少爷的名讳,少年从神算子那里学过人情规矩,知道别人问你姓名你除了实言相告外,还需要问对方的名讳才算尊敬。
我姓王,因生时只有八两,故名王八两。名字有些可笑,但不知道为何,自童子口中道出,竟然有种巍巍大气,我姓王因为生时只有半斤故名王半斤,小丫头趴在秦琅的肩头如鹦鹉学舌一样也道出了自己的名姓,声音甚是软糯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