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 费老讲茶 (第2/2页)
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华夏带回日倭之国,从此日倭之国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倭之国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南省余杭县的径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华夏的茶道引进日倭之国,成为华夏茶道在日倭之国的最早传播者。日倭《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倭之国《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倭之国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倭之国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华夏。
说了这些只是简单的和你介绍一个茶道的起源和发展!老头我到是墨迹了,这些东西书本上都有,要是你喜欢可以去我那里拿几本书。其实泡茶往简单了说,就是把茶放入一个容器内,倒上水,泡开之后喝掉。这就是最简单的喝茶。”
丁一听的很认真,从费老那里丁一了解到一些事情,貌似自己这个世界和前世基本都一样,最起码这唐宋时期很多事情都一样。那么也就是说历史变更也只是一些事情,大路线没有变。这就好办了。
老冯泡茶确实很有一手,一个男人居然泡出一种悠然的感觉。很难想像刚才那个市侩的商人和面前的老冯是一个人。并且茶还未品就已经闻到了茶香的味道,还有心情从坐在这里开始就淡然恬静。不论是自己的农场,还是最近的事情好像都能放下,又好像都在头脑之中,不乱!
这种感觉丁一两辈子都没有感觉到,前世的他喜欢喝咖啡!那个时候很多时候他都是靠着咖啡去激发灵感,确从来没有想到过,在前世那种入口很苦的茶叶让自己有如此的感觉。真的没有想到,而且虽然未曾喝到茶就已经有了些许期待,并且好像自己有些喜欢上茶的感觉。
丁一的思绪万千,费老关于茶道也是点到即止,老冯专心的泡着茶,茶室一下就变得很静,闻着花香听着鸟语,丁一一瞬间好像自己回到了江南村,回到自己经常休息的大树上,好像自己正坐在树下,耳边的流水声,是自己家外面的那条河流。
“好了!请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