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挖掘孩子的财商潜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章 挖掘孩子的财商潜能 (第1/2页)

    §§§1、孩子需要学会自我财富教育

    财商的高低并不仅仅限于理财技能的高低,也不仅仅等于创造财富能力的高低。可以说,决定财商高低的还有财商的潜能。财商潜能是财商的助力因素,这些助力因素对财商的培养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挖掘孩子的财商潜能,快速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财富素质,让他和金钱同步增值,去获取一生的富有。

    一个负责任的父母一定会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财富教育,从而让孩子更容易地踏上他的财富人生之路。

    教育专家指出,每个孩子的成长最终都是依赖于自我教育的机制而形成的,而自我财富教育是自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作用不容小视。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教孩子学会自我财富教育,从而导致孩子长大后缺乏财富知识。一般来说,孩子对于人际交际、休闲娱乐等很多事情都是主动的,但在自我财富教育这件事上,却非常被动,尽管他都对财富的重要性一清二楚。

    所以,一个负责任的父母一定会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财富教育,从而让孩子更容易地踏上他的财富人生之路。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孩子从认识数字开始,就不断主动地去接触、学习和实践有关财富的知识,那他长大后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呢?也许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自我财富教育之路能够给父母一些启示。

    沃伦・巴菲特被誉为“投资之神”,1930年8月30日他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他的父亲霍华德曾涉足证券经纪业务,这或多或少地给巴菲特一些熏陶。人们熟知有关他在11岁时曾买过每股38美元的城市设施优先股的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巴菲特更年幼的时候,他就渴望财富。

    4岁时,小巴菲特得到了第一个玩具――一个绑在手腕上的金属货币兑换器。他非常喜欢这个玩具,于是他四处兑换零钱。他对兑换零钱的过程和拥有金钱的感觉非常着迷,而且也非常喜欢做数学计算题,尤其是涉及用极快的速度计算复利利息的题目,他甚至把它当作一种消遣娱乐方式。

    6岁时,巴菲特第一次喝可口可乐。随后,他在祖父的小店里花25美分买了6瓶可乐,又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卖给邻居,净赚了5美分。这是巴菲特投资人生上的第一笔交易。

    7岁时,巴菲特发高烧住进了医院。他在病床上用铅笔在纸上写满数字。他对护士说:“现在我虽然没有太多钱,但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很富有。这些数字就代表着我未来的财产,而且我的照片也会出现在报纸上。”

    从幼年开始,巴菲特就不停地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和实践怎样让自己得到财富,并使它们变得越来越多。巴菲特小时候很喜欢看《赚到100美元的1000招》一书,而且他还参照该书的建议逐项尝试攒钱。

    11岁时,他开始钻研他父亲的股票经纪业务。14岁时,他用赚的钱买了内不拉斯加州的一块40亩的农田。15岁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他父亲的股票经纪公司的黑板上抄写股价。后来,他投递《华盛顿邮报》,每月可获得175美元。

    17岁时,巴菲特与一个朋友花25美元买下一个旧弹球游戏机,并将它放在一个理发店。在数月之内,他们就在不同的位置拥有了三个这样的游戏机。就在那一年底,他们以l200美元把这些业务卖给了一个老兵。此时,他送报已经赚了5000多美元。他的父亲建议他应该上大学。他大学毕业后,佩恩先生给他提供了一份工作,但被他拒绝了。他的储蓄这时已达到9800美元。

    在巴非特没有确定自己的投资体系之前,他和绝大部分投资者一样做技术分析、听内幕消息,这就是真实的巴菲特。在未满20岁时,同龄的男孩看报纸只会留意体育版,但他却看财经版,研究股票图表。

    巴菲特经常泡在费城的交易所里研究股票走势图和打听内幕消息。如果他当时继续研究走势图和打听内幕消息,现在或许已经破产,或者仍是一名散户而已。但是他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申请到两位著名的证券分析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教授和大卫・多德教授执教的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资格。在哥伦比亚大学,格雷厄姆的苏格拉底式教学使巴菲特获益良多。

    1957年,著名的投资咨询专家费雪出版了《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一书。27岁的巴菲特读后亲自登门向费雪讨教,他认为费雪的理念令人折服。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巴菲特不断积累和实践了自己的投资理念,也书写出了精彩的投资神话。

    1965年,巴菲特买下了一家名叫伯克夏的纺织企业,当时它已处在倒闭的边缘。2001年,伯克夏公司的净资产已达1620亿美元,旗下拥有家具、地毯、珠宝和糖果公司、饭店、天然气和飞机公司等。这真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

    生活中,在11岁就开始投身股市的少年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取得了沃伦・巴菲特这样的成绩。可以肯定,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希望像巴菲特一样拥有“好运气”,但老天仿佛只青睐于他。

    实际上,巴菲特能取得一生的投资胜利,主要原因就是他一直在对自己实行自我财富教育。他的传奇人生引得世界的瞩目,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一篇短文中写道:“他的笑话令人捧腹,他的饮食――大堆汉堡和可乐――妙不可言。简而言之,我是个巴菲特迷……”

    可见,让孩子学会自我财富教育是多么的重要,那么,父母怎样才能让孩子做到呢?

    财商培养建议:

    1.更正孩子的自我财富教育观念。

    很多孩子根本就不主动去学习怎样对待财富、怎样取得财富、怎样利用财富的相关知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孩子有一种错误的自我财富教育观念:自己还小,不应该对金钱太在乎;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应该分散精力去关注不相干的事;家庭富裕,对金钱没有强烈的需要,所以也就没有热情去关心;家庭并不富裕,但觉得赚钱太难……

    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时更正孩子的观念,不要让孩子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耽搁自己迈向财富之路。否则,等他长大后,才发现自己的财富知识非常贫乏,而这时,他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

    2.让孩子认识到自我财富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如果能够认识到自我财富教育的重要性,他就能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和体会对自己的财富教育。作为父母,有责任让他了解一些成功人士的自我财富教育的心路历程。比如,可以与孩子分享巴菲特的投资人生,并与孩子一起总结巴菲特的自我财富教育的成长轨迹。

    3.鼓励孩子钻研和学习。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每一次财富的积累都源于他对赚钱方法的实践,而每一次实践则都来自于他的钻研和学习。没有人告诉他财富之路如何铺就,但他自己告诉自己应该怎样去走,并且从未停止过。所以,要让孩子认真学习过积累财富的方法,并亲身去实践。这样,孩子的未来一定会赢得财富,也许他就是下一个巴菲特。

    §§§2、勤奋的孩子有钱赚

    要想让孩子成为有志者,要想让他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实现心中的梦想,那就必须让孩子勤奋起来,肯吃苦,具备上进的精神。

    大凡成就大事的人都相信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促使成功的基本要素,而懒惰者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曾说:“不要睡懒觉,不和太阳一同起身就辜负了那一天……‘勤奋是好运之母’,反过来,懒惰就空有大志,成不了事。”

    毫无疑问,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功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很多人出生在富裕家庭,但却没有什么作为;也有很多人出生在贫苦家庭,却能够凭着自己的勤奋而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对社会作出巨的大贡献。

    所以说,一个人不管现在生活的条件怎样,只要他勤奋,有自己的目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同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机遇,终有一天,他就会成为一个拥有财富的人。

    “钢铁大王”卡耐基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生产钢铁的大型联合企业,而且数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厂的地位,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卡耐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列为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

    1835年11月25日,卡耐基出生于苏格兰古都丹弗姆林。他的父亲主要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以缝鞋为副业。卡耐基的家里虽然穷,但他的父母却都为人正直,对人和善,乐于帮助那些比他们更穷苦的人。不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始终充满着乐观积极的精神。卡耐基从小就受父母的影响,学会勤奋和自立。

    13岁那年,卡耐基随家人来到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港,后来又辗转来到匹兹堡,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卡耐基非常懂事,每天白天他都要出去替人做工,晚上读夜校,十分辛苦。

    14岁那年,他来到匹兹堡的大卫电报公司做信差。虽然他一点都不熟悉当地的路,但却向经理许下诺言:一个星期就可以记熟全城的线路。他说到做到,最终成为公司最优秀的员工。

    作为当时最先进的通讯工具,电报在企业云集的匹兹堡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卡耐基每天辛苦地往来于各个公司之间,慢慢地开始熟悉每一家公司的特点,同时了解各个公司之间的经济关系及业务往来。4年的勤奋积累,为他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卡耐基在回顾这段时期时,曾称之为“爬上人生阶梯的第一步”。

    1853年,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西部管区主任斯考特看中了卡耐基,聘他去做私人电报员兼秘书,每月薪水为35美元。因为当时卡耐基的电报技术非常高超,18岁的他怀着强烈的上进心走进了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在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的10余年中,卡耐基凭着自己的勤奋做事的态度,在24岁那年就升任为该公司西部管区主任,年薪涨到了1500美元。在公司,卡耐基更加勤奋,他留心每一个管理细节,逐步掌握了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技巧。这为他后来组织更为庞大的钢铁企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卡耐基曾在带人修桥补路时,就常常思考能否用铁桥代替木桥。当时的匹兹堡的钢铁公司虽然很多,但相对来说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1862年,卡耐基与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建造铁桥的公司。

    1863年7月4日,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卡耐基认为钢铁时代即将到来。于是,他借着到欧洲旅行的机会,去伦敦考察钢铁研究所,并果断地买下了道茨兄弟发明的一项钢铁专利,还买下了焦炭洗涤还原法的专利。回到美国后,卡耐基决定大干一场。

    1865年4月,南北战争结束了。此时的卡耐基决定抓住这个机遇自己创业,于是,他很快就向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提出了辞呈。他迅速把分散的资金聚集在一起,成立了联合钢铁公司。

    后来,勤奋的他又把联合钢铁公司更名为卡耐基钢铁公司,他大胆引进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一流的人才,改进生产管理和技术,降低成本,使自己一次又一次走向成功。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耐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它的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

    在一次接受新闻记者访问时,成功后的卡耐基说起了成功的秘诀:“我之所以能成功,有两个基本因素:第一,我自幼出生在贫苦之家,小时候常常吃饱了这一顿,不知道下一顿的食物在哪里,我晚上常听见父母为了应付穷困而叹息。所以我从小就力求上进与发愤,决心长大之后要击败穷困。第二,凡事不论大小,都要认真地去做……”

    后来,卡耐基为帮助有志上进而家境贫穷的年轻人,在纽约市捐款建立了68座图书馆,他还在第二故乡匹兹堡创办了“卡耐基大学”,在美、英各地捐资创办了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随后几年,卡耐基又设立了若干项基金。

    所以,父母应该明白,要想让孩子成为有志者,要想让他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实现心中的梦想,那就必须让孩子勤奋起来,肯吃苦,具备上进的精神。

    卡耐基曾告诫那些不太勤奋的年轻人:“懒惰心理的危险,比懒惰手足的危险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而且医治懒惰的心理,比医治懒惰的手足还要难。”鲁迅先生也曾经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古今中外,财富总是偏爱那些勤奋的人。同样,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勤奋的楷模,勤奋成就了他们一生事业的辉煌。事实上,勤奋也是一种习惯,勤奋会让孩子把握住更多的机会,从而让孩子成就非凡的事业,获得财富。

    财商培养建议:

    1.给孩子讲解勤奋的道理。

    告诉孩子,勤,就是不懒惰,充分利用时间;奋,就是不拖延,勇于同困难做斗争。勤奋,就是为了学习和事业的成功,把握好每一个今天,不畏任何艰难困苦。“勤奋”这个词,是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

    2.让孩子认识懒惰的危害。

    让孩子明白,懒惰是一杯毒酒,一旦喝下,就会中毒,后悔莫及;懒惰也是一种恶劣的精神负担,一旦背上,就会整日怨天尤人、精神沮丧,就会变成没用之人。勤勉的人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成功;懒惰的人付出的是生命,得到的是衰败。

    一位美国作家说过,等待运气的人只学会了等待本身,而劳动者则用劳动使等待的事情发生;等待运气的人躺在床上,希望邮差带来一笔遗产的信函,而劳动者天亮就开始工作,用忙碌的双手奠定富足生活的基石;等待运气者在哀鸣,而劳动者却在欢呼:劳动万岁!由此看来,造就成功的不是运气,而是劳动。

    3.告诉孩子,财富来自勤奋。

    有人说,“天才出于勤奋”,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实际上,财富也是来自勤奋,这一点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洛克菲勒曾说:“财富是意外之物,是勤奋工作的副产品。每个目标的实现都来自于勤奋的思考和勤奋的行动,实现财富的梦想也是如此。”

    §§§3、教孩子确立为财富奋斗的目标

    孩子的财富之旅,是从确立为财富奋斗的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确立目标对孩子的一生的财富获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在财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功,就需要让孩子确立为财富奋斗的目标。

    在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获得财富,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正确的目标。所以,要教育孩子,一定要让孩子设定自己的目标。如果孩子没有目标,就会在原地绕圈子。要知道,孩子的财富之旅,是从确立为财富奋斗的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确立目标对孩子的一生的财富获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对10000名大学毕业生做了一次有关目标设定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没有目标的占27%,有模糊目标的占60%,有明确目标的只有10%,而有非常明确目标的就少的更加可怜,仅是3%。

    25年后的结果却显示,目标与个人的成功是息息相关的。因为那27%没有目标的毕业生已经穷困潦倒,靠社会救济及子女赡养度余生;而那60%有模糊目标的毕业生成为蓝领阶层,靠出卖技术和简单重复的劳动养家糊口;10%有明确目标的毕业生成了白领阶层、专业人士,经济宽裕而且能不断进步;最后,那仅有的3%有非常明确目标的毕业生成了各行业、顶尖人物、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目标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可见,确立财富目标以及对目标的认识的明确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道路。船只在一片汪洋的大海里航行,因为它设定了目标,不必挂念它找不到前途;飞机在万里无垠的空中飞行,因为它设定了目标,按照航线,它会安全降落。孩子在人生路上前行,因为他设定了目标,按照目标一路走去,父母也就不必担心孩子会偏离人生的轨迹。

    对于孩子来说,确立目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当孩子有了明确的财富目标后,才能知道自己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所达成的每一个小愿望与总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心里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才能更进一步地努力达成更长远、更伟大的目标。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研究总结了数百位世界级成功人物的经验后,提炼出了17条成功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要成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五笔字型”的发明人王永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王永民现任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王码集团董事长。他从小就有着明确的目标,一步步前进,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他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解决了汉字输入的难题,获中、美、英三国专利,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

    现在,王永民在全国已拥有数十家分公司、两家海外公司、数以百计的代理商、数以千计的培训网点。他以“利国利民、走向世界”为目标,把“五笔字型”这项高科技成果更快、更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力。

    王永民出生在河南省南召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母目不识丁。家境贫寒让他学了很多手艺:刨磨、编筐窝篓、编席子、种菜等,同时还学会了诗书琴画,学会了刻字刻图章,所以汉字在他脑海里是刻出来的,有很深刻的印象。

    1950年秋天,王永民所在的村子办起了小学堂。王永民报名上学了,他非常珍惜上学的机会,非常用功。10岁那年,他从一本《四体百家姓》上,学会了真、草、隶、篆等各种字体。12岁那年,王永民为了交学费就自己刻图章卖钱,或者编席子,让父亲帮着卖。13岁那年,王永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全县最好的中学――南召一中。

    6年后,王永民不但数理化的成绩出类拔萃,而且在文学上也显出了才华。报考大学时,他填的第一志愿是中国科技大学,第二志愿仍然是中国科技大学。因为他痛苦地看到一个无情的事实――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在了世界的后面。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品学兼优的王永民代表全体毕业生上台讲话,他大声疾呼:“翻开我们学过的物理、化学课本,上面印的都是外国人的头像,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伟大的发明创造,把头像也印在课本上……”他的这句话在全校广为流传,激发起了很多同学的雄心壮志。最终,王永民以南阳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人了中国科技大学。

    在大学,他发奋读书,各科成绩常常是第一名。他暗暗立下志愿,争取在30岁当上教授,成为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让他这个中国人的头像也印到课本上。

    最终,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五笔字型”输入法已经相当普及,人们越来越方便地在电脑上敲出美丽的汉字。1984年,他被新华社评选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1985年荣获“国家级专家”,1989年、1992年两次当选为“全国10名金奖科技企业家”。

    正因为王永民有着明确的目标,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的成功,对于孩子来说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世界著名的潜能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曾提出一条成功公式,第一步就是要知道你所追求的,也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二步就是要知道该怎么去做,否则你只是在做梦,应立即采取最有可能达到目标的做法。有了目标后,还要不断地对其修正、调整,直到你实现心中的目标。

    孩子确立财富奋斗目标很重要,坚定的目标是孩子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他获得成功的法宝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

    财富培养建议:

    1.确立的目标一定要具体。

    目标太笼统,太不具体的话就不容易达成。所以,孩子确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并能按部就班去做,目标才容易达到。拿破仑・希尔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同样是做房地产生意,汤姆计划向银行贷款120美元,而约翰则向银行贷款119.19万美元。最后银行贷款给约翰,而拒绝了汤姆的贷款请求。因为银行主任认为约翰的预算具体化,且考虑很周到,说明约翰办事仔细认真,成功的希望较大。可见,确定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很重要。

    2.让孩子一定要坚持目标。

    孩子的目标一旦设定,暂且不谈是自己主动设定还是父母帮助设定,仅是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就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些困难有可能阻止孩子继续坚持不下去,这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一定要坚持住,告诉孩子目标其实离他并不远。有时候,就是再坚持哪怕是一小会儿,目标就能成功达成。

    3.告诉孩子,有目标更要行动。

    要想达成目标,还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要行动。《淮南子・说林训》有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本意是说,站在河塘边,与其急切地期盼着、幻想着鱼儿到手,还不如回去下功夫结好渔网,这样就不愁得不到鱼。这句话告诫人们,在目标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目标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目标将是空幻而不切实际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退而结网”的行动,也就是说有了目标后要赶紧行动。因为目标的实现需要行动来完成。

    4.目标方向一定要正确。

    实现目标需要行动,但这行动必须与目标相符,更不能背道而驰。如果再重复古人“南辕北辙”的错误,再重演“缘木求鱼”的悲剧,就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目标。父母需要让孩子为自己的目标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并努力去实现!

    试想,如果一个人要想找到金矿,而他却在海滩上挖来挖去,因为他认为在海滩上挖比较省劲儿。这个人能找到金矿吗?他能找到的是沙子。这个人有目标,他的目标,他的目标就是挖到金矿,他也有行动,就是在努力地挖,但是他能达到目标吗?显然不能,因为他忽略了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方向的行动是徒劳的。

    §§§4、培养孩子大胆尝试的精神

    一定要培养孩子大胆尝试的精神,让他留心于生活,大胆地发现生活,创造生活……财富就会伴随着这些尝试来到他身边。

    有专家指出,尝试精神与一个人的财富潜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尝试精神,可能永远也不会“越雷池一步”。实际上,财富就是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人的创富能力也是由他敢于进行大胆尝试的程度所决定的。

    对人们来说,阿萨・坎德勒这个名字可能很陌生,但是他创造的可口可乐却是无人不知的,正是因为他传奇的大胆尝试,才有了影响几代人的可口可乐的诞生。

    坎德勒出生在美国佐治亚州,小时候的他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好奇心和机灵敏捷的天性。1862年南北战争爆发,坎德勒一家生活贫困,为了能吃饱饭,他不得不努力去赚钱。生活刚有一点儿好转,内战又爆发了,坎德勒不得不辍学去做一名药剂师。在药店里,聪明的坎德勒自己学习了拉丁语、希腊语,并且非常认真钻研医学书籍,常常自己做些小实验,这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7年的打工生涯后,1877年,坎德勒与马塞勒斯合伙成立了马塞勒斯――坎德勒药材批发公司。公司运转非常好,后来,坎德勒成了独立经营的商人。188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