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_第401章 找出破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正文_第401章 找出破绽 (第1/2页)

    “汝窑生产的时间,据推测仅在北宋末期短短的20年左右,因此南宋时便有难得之叹,时至今日更是稀若晨星。现今有录可循的传世之器已不足80件,而且多数为博物馆所有,目前仅六件存于私人收藏,六件皆为盘、洗造型,而从未听有人说有博物馆中流落出有汝窑的东西,那么这一只,应该就有些蹊跷了。”

    左老的意思很明显,这样一只大开门碗,目前只存在于博物馆之列,私人手中是没有的,而联想到这,左老迅速找来了一本大册子。翻开上边一看,里头满满当当都是国内各大博物馆里馆藏的那些收藏瓷器。

    “如烟,帮忙找找,你们年轻人翻找的快,看看上头有没有跟这只碗一样的?”

    左如烟点点头,赵军脸色已经有些不好看起来了。王大少一早就已经提醒赵军说这是一只假的赝品了,不过当时由于是在黑市那儿,所以也没来得急跟赵军仔细说。不过赵军花了五万买了这么个回来,到时候倒是可以沿着这只瓷碗追根溯源,查一查这些瓷器究竟是出自哪里。

    “找到了,找到了!”当几人还在各怀心思之际,左如烟突然朝人群中喊了起来。

    左老第一个反应过来,扶着他那老花镜就看了过去。果然,在被摊开的十六开大册子上,一个跟现在身边这只碗一模一样的出现在上头。

    “汝窑莲花式温碗器作十瓣莲花形。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现藏于台北故宫院,为镇馆三宝之一。

    此碗高10.1-10.5公分,深7.6公分,口径15.9-16.2公分,足径8.1公分,现存世共三件,其中另外一件稍次被收藏于首都故宫博物院,其余一只藏于大英博物馆。”

    左如烟读着上边的解释,老头也是连连点头道:“这就没错了,这就没错了。哎,究竟是谁有这么大本事,竟然能做出存世仅三件的汝窑莲花碗来啊?”

    “这个?左爷爷要不让我来看看。”王大少看向左老道。

    “嗯,你仔细看看吧!看能不能看出点什么蛛丝马迹来。”

    得到老人首肯,王大少将带汝窑莲花碗放在自己手中,旁边,古枫拿着一支手电筒在帮忙点着。手电筒是之前王大少为查看石头而准备的,现在用来查看瓷碗内部结构也正好。

    把手电筒取在手里,王大少沿着碗底,然后再蜿蜒而上仔细一寸一寸检查起来。

    因为已经知道了这碗是仿制的,王大少现在就只用找出这碗中的纰漏来就行了。尤其是要说服赵军,他必须要找出烧制不久的证据,这样才能真正让赵军心服口服。

    首先是看莲花碗上的反光,烧制不久的瓷碗因为釉色很新的关系,会有鲜亮的火光,这一点即使是再经过什么高明手法还是能看出来的。果不其然,王大少只是上下扫了一遍之后,他就发现出碗上有一丝不对劲之处了。

    “来,军儿,找到一处作假的痕迹了。”王大少说道。

    赵军只被家里长辈叫过军儿,现在王大少叫他军儿,加上现在还要特意找出他拍的瓷碗瑕疵。所以他并没回应,而是冷着脸看向王大少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哪儿来这么多废话。”

    “哟呵,还生气了不是。看好啊,左老您给我做个证,看看我有没有唬他。”王大少将碗底翻转过来,然后将大手电筒沿着另一面直接照射过来道。很快,在被手电筒照射过的地方,几道微不可察的细纹就出现在大家视线里。

    “你们看啊!新烧制出来的瓷器都有很明显的贼光,但这只莲花碗很难发现。这是为什么?因为有人专门做过了磨砂处理。这几道印痕,其实就是磨砂过后留下的。新烧制好的瓷器上的贼光在瓷器表面凹凸不平的情况下,可以起到很好的吸收遮掩作用。而当时我们在黑市那种地方,本身给的时间就不是很多,所以根本就没时间仔细来看这上班的破绽。”

    几人看过去,还真是王大少所说的这样。这种针对新烧出来的瓷器作假,其实只能算是一般的手法,行业内很多都是这么干的。但凡是个精明人,只要留心注意下就能发现出来,所以等赵军亲自看过了之后,他已经变得无话可说了。

    “这儿还有,我也看出了一点不一样的地方来了。”左如烟这时候看着莲花碗上边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