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四章 宗师一掌,赵天三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四章 宗师一掌,赵天三剑 (第1/2页)

赵天一行人刚出会川府,即将到达大理边境,便听见一声大笑:“哈哈哈……王爷慢走!”只见一个身穿黄色僧袍的僧人追上赵天的队伍,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一看便是内功深厚的高手。

    赵天一看这造型便知此人是谁,脸上露出了浓重的神色,道:“吐蕃国师不好好呆在吐蕃修禅念经,拦住本王的去路欲与何为啊。”那黄袍僧人双手合什,说道:“佛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小僧根哭鲁钝,未能参透爱憎生死。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苏人氏,复姓慕容易,单名一个‘博’字。昔年小僧与彼邂逅相逢,讲武论剑。这位慕容先生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无所不精,小僧得彼指点数日,生平疑义,颇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赠上乘武学秘笈,深恩厚德,无敢或忘。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易先生西归极乐。小僧有一不情之请,还望众王爷成全。”

    赵天冷笑道:“莫要多说了,你不正是想要六脉神剑么,实话告诉你,六脉神剑不在本王身上,本王早已秘密派人将六脉神剑送与开封,现在想来已经到了皇宫之中,大师若是想要六脉神剑,大可去大宋皇宫中夺取。”

    鸠摩智一听这话,惨然色变,默然半晌,才道:“王爷此言差矣,小僧绝不是贪图大理的六脉神剑,只是小僧生性痴顽,闭关四十日,始终难断思念良友之情。慕容先生当年论及天下剑法,深信大理天龙寺‘六脉神剑’为天下诸剑中第一,恨未得见,引为平生最大憾事,慕容先生情知此经为天龙寺镇刹之宝,坦然求观,定不蒙允。他道大理段氏贵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义气,仁惠爱民,泽被苍生,他也不便出之于偷盗强取。小僧便夸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国师,于大理段氏无亲无故,吐蕃大理两国,亦无亲厚邦交。慕容先生既不便亲取,由小僧代劳便是。’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无悔。小僧对慕容先生既有此约,决计不能食言,小僧便亲去大理天龙寺,得知枯荣大师已经圆寂,这六脉神剑被王爷所得,所以只身赶来,忘王爷拓其原经与小僧,小僧绝不偷看,立即送往慕容山庄送于慕容老先生墓前烧毁,小僧愿用这三卷阐述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练法,以及破解之道,慕容老先生手书的武功诀要与王爷交换。”说完,鸠摩智便从身后的包袱重拿出三卷旧册,他随手翻动,见册中有图有文,都是原墨所书。鸠摩智凝视着这三本书,忽然间泪水滴滴而下,溅湿衣襟,神情哀切,悲不自胜。

    赵天看着鸠摩智的表演,顿时大笑道:“大师真是好演技,拿三本假书便想和本王换真经,端是打的好算盘啊!”

    鸠摩智见赵天不信,接着道:“小僧人微识浅,所言未必能取信于王爷。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三门指法,不妨先在王爷面前献丑。”说着便走到空地中,说道:“小僧当年不过是兴之所至,随意涉猎,所习甚是粗疏,还望王爷指点。这一路指法是拈花指。”只见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鲜花一般,脸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轻弹。他连弹数十下后,举起右手衣袖,张口向袖子一吹,霎时间袖子上飘下一片片棋子大的圆布,衣袖上露出数十个破孔。原来他这数十下拈花指,都凌空点在自己衣袖之上,柔力损衣,初看完好无损,一经风吹,功力才露了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