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01谈写作(八十二)《行文的韵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01谈写作(八十二)《行文的韵律》 (第2/2页)

听进了耳中,或是让人接受信息,或是激起人的情感,其中奥妙实在是无穷。

    如何一笔笔把人引入小说世界,真要遵循一个表达的规律了,不可小觑啊。。。

    ----------

    本来都发帖了,后来读金庸的《碧血剑》,发现这个问题还没分析透彻,继续。

    洞玄道:“嗯,那真是天幸。我们一得讯,大师兄便传下急令,仙都弟子齐集京师。我们在来京途中遇到焦姑娘,那不必说了。大师兄比我们先到,他与何铁手狭路相逢。那贱婢竟然出言讥刺,十分无礼。大师兄跟她动起手来,这贱婢手脚滑溜,大师兄一不留神,额上为她左手铁钩所中,下盘又中了她五枚暗器。她只道这暗器喂有剧毒,大师兄一定活不了,冷笑几声便走了。好在大师兄内功精湛,又知对头周身带毒,在比武之前已先服了不少解药,身边又带了诸般外用解毒膏丹,这才没有遭难。”

    随便节选金庸小说中的一段,就会发现他的行文每一短句,也就是10个字左右,很少有超过15字的长句,这样读起来不累。

    再看结构,他每一短句单独阅读的话,意思都比较完整,主谓宾都有,所以符合人阅读时对意群的吸收,因为一个短句读下来,一个意思就进入心里了。

    但是假如句子比较长,结构缺失或臃肿,读者就不愿意细读,会发生跳读现象。

    比如:

    我们一得讯——“我们”是主语,“得迅”谓语,“一”是副词。

    大师兄便传下急令——“大师兄”主语,“传下”谓语,“急令”宾语,“便”副词。

    仙都弟子齐集京师——“弟子”主语,“仙都”定语,“齐集”谓语,“京师”补语。

    但假如改写成长句子:

    当我们刚得迅的时候,大师兄便传下急令让仙都弟子齐集京师。

    第一个短句就不够完整,而且第二个短句里还套着另外一个句子,所以不像诗歌有韵律,读者就会跳读里面的字词。

    大师兄比我们先到,他与何铁手狭路相逢。那贱婢竟然出言讥刺,十分无礼。(这里连状语都后置了,十分无礼,就为了避免句子结构复杂)

    改写——

    比我们先到的大师兄与何铁手狭路相逢,那无礼的贱婢竟然出言讥刺。

    一句句还不大容易体会到,长句子,复杂句子如何难读,101把上面一段统统改写一下。

    洞玄道:“嗯,那真是天幸。当我们刚得迅的时候,大师兄便传下急令让仙都弟子齐集京师。在来京途中,我们遇到焦姑娘那也不必说了。比我们先到的大师兄与何铁手狭路相逢,那无礼的贱婢竟然出言讥刺。大师兄跟她动起手,谁知这贱婢手脚滑溜,一不留神,大师兄额上为她左手铁钩所中,下盘又中了她五枚暗器。她只道大师兄中了这喂有剧毒的暗器,一定活不了,于是冷笑几声便走了。好在内功精湛的大师兄早知对头周身带毒,在比武之前已先服了不少解药,身边又带了诸般外用解毒膏丹,这才没有遭难。”

    改写的这个,意群就过于复杂,让人无法一个个短句仔细阅读。

    比如:

    大师兄便传下急令让仙都弟子齐集京师。(这个是两个句子意群捏合在一起)

    我们遇到焦姑娘那也不必说了。(“我们遇到焦姑娘”这个小句子和“那”这个指代词连用,作为主语,感觉头重脚轻,中间没一个逗号,就觉意群复杂)

    大师兄额上为她左手铁钩所中。(大师兄额上,两个词形成一个主语,意群还是不干净)

    她只道大师兄中了这喂有剧毒的暗器。(大师兄中了这喂有剧毒的暗器,作为她只道的内容,意群复杂)

    好在内功精湛的大师兄早知对头周身带毒。(修饰语过多,意群复杂)

    ----------

    最后,再贴一段非对话内容的,大家有兴趣自己分析一下吧!

    回到住宅,焦心等候,傍晚时分,出去打探的人都回报说没有线索。天交二更,袁承志吩咐吴平与罗立如,将单铁生的尸首送往顺天府尹衙门去,公门中人见到他的模样,自知是五毒教下的毒手。焦宛儿领着几名帮友,留在宅里看护伤者,防备敌人。袁承志焦虑挂怀,哪里睡得着?盘膝坐在床上,筹思明日继续找寻青青之策。约莫坐了一个更次,四下无声,只听得远处深巷中有一两声犬吠,打更的竹柝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