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受伤 (第2/2页)
还是一种压抑。只不过,一望无际的蓝白,到底是生活之余额外的赐予。
桥下不远处是集市,下午两三点就有大爷大妈拿着自家的菜蔬前来售卖。时间还早,只有少数的摊位零星地摆放着。
亦舒下了公交,顺路拐进了集市,买了几个西红柿,称了一斤鸡蛋和三两挂面。又拿了一些冷冻食品,以备晚班回家后的应急。
回家的路上,她特地绕远路去村委门口探了探。楼下的广场上空无一人,楼上的行政处倒是有一扇门半开着。相隔太远,无法透过门缝看清里面的动静。
呆呆地站了一会儿,便转身回去了。亦舒心想,徐世曦说的也有道理,还是跟着大部分人的利益走吧。
总不能势单力孤地做一个钉子户吧?更何况,周围的一切都心甘情愿地做出了退让和改变,孤独地坚持,意义何在?改变包围下的不改变,显得太突兀,太格格不入了!
走进院子,亦舒清晰地听到隔壁的王阿姨在和别的邻居闲聊拆迁的问题。
院子里,只有几株半青半枯的芭蕉斜倚在墙角。
注定不眠的夜晚。
第二天,亦舒刚到凯盛,正在车棚停车,颜露也随后到了,就饶有兴致地她说起了拆迁的事情。
亦舒正诧异她的消息如此灵通,虽说在同一个镇上,毕竟相隔七八公里的两个村庄,消息的传递也太迅速了。
颜露对于拆迁是十分欣喜的,她并不喜欢老式的木头建筑,因为时间的沉淀下,飘散出腐朽的气息。曾经他们家还在为拆除重建和买房之间伤脑筋,正巧那年赶上了城中村改建试点政策。颜露她们所在的村,成了第一批试点对象。
改建完成后,她总是跟亦舒显摆,说她也算是半个城里人了。就蓝海城小区的地理位置而言,确实比亦舒她们家更靠近云城市中心。
亦舒不能理解颜露无缘无故的兴奋,不想顺着她的话题说下去,点了点头,就转移了话题,“你昨天还好吧,听你微信的语音,好像很严重的样子?”
“别提了,我就当她是空气,她骂完了,舒坦了,就告一段落了。”颜露一副窘然的面色。
在走到距离办公区半层的楼梯口,就听到里面传来羡慕的声音。亦舒她们放慢了脚步,听了个大概。原来是郭雅眉一个上午接了几个金额不小的订单,加起来约有七万的成交额。才月初,销量就快超过部分业绩较差的同事半个月的成绩了。
亦舒若无其事地走向自己的座位。
颜露耸了耸肩,“小人得志。”她并不把郭雅眉放在眼里。
“唉呀,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就是最近运气比较好。”郭雅眉表情,语气,全身上下藏不住的神气,“你们有些运气差的,多加加班就好了。比如某些人。”
亦舒顾自打开电脑,登录软件。刚一上线,聊天对话框就进来两个咨询的客户。
其中一个客户五月初要结婚了,现在新房的装修进入最后的阶段,于是准备提前购买窗帘和家具。他看中了店铺里一款“花开并蒂”的窗帘套组。这一款风格系列,除了窗帘,还包括了窗幔,纱帘,珠帘,以及搭配的坐垫套,桌巾,桌布和地毯。
亦舒向他询问了窗户的尺寸和需要的款式。
客户把一张写着各个窗户尺寸的纸条拍了发给亦舒。分别是一扇落地窗,一扇飘窗,两扇推拉窗。
接下来跟客户沟通窗帘的具体尺寸细节,经过一番商讨后,亦舒把计算好的尺寸发送给了对方。
对方挑不出不足的地方。
四套窗帘的价格总计九千零三十元。
对方嫌价格贵了,超出了预算。
这款并蒂莲图案的窗帘,在制作时需要对花,这样即使窗帘拉开后,花型依旧完整美观。
亦舒不紧不慢地跟对方晓之以理。
凯盛的窗帘价格,在同行之中,已是极具性价比,同种款式,基本都会便宜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再加上包邮和赠送运费险,除定做的款式外还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货。
客户见亦舒丝毫不肯优惠,便说出去别家店铺购买的最常见的“威胁”的话语。
拥有五年客服经验的苏亦舒自然可以轻易分辨客户的话里所隐含的真正含义。
——“我想您选择凯盛,肯定是对价格,款式等经过一番仔细比较的。我们店铺的窗帘价格在同行业中性价比是最高的。您不信可以全网搜索看看。”
——“那我再考虑考虑。”
——“好的,您考虑好了再来。但是有一点要跟您提前说一下,这款窗帘属于定制款,而且工艺比较复杂,从下单到排单到制作,以及运输,恐怕最起码要半个月的时间。”
——“需要这么久吗?”
——“本着对客户尽职尽责的态度,我们需要精益求精。”
——“你好歹给些优惠,我就直接下单了。”
——“这样吧,八千八百八十八,给您添个彩头。”
客户见此也不再多言,他下了单,亦舒改了价格,备注了款式尺寸。
花了一个小时的订单终于成交。
亦舒起身往茶水间倒了杯开水,望见窗外天气正好。远处隐约飘着几只风筝,白云散在蓝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