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千二百八十一章:市场培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千二百八十一章:市场培养 (第1/2页)

    浩浩荡荡奔赴大夏本土的异乡人们,在落脚之后,惊讶的发现,大夏本土的所有优质资源,要么掌握在大夏官方手中,要么就被一堆盘根错节的企业机构牢牢把控着,甚至哪怕是城市里面的优质房产,也基本都被一扫而空。

    偶尔有一些优质的门市铺面、厂房出售,基本都会很快被人买走。

    以前那些已经入驻大夏,并且在大夏本土有不错发展的海外企业,虽然也有招聘他们这些“老乡”,但是招聘的人数并不会比大夏本土居民人数多,甚至很多公开化笔试考试,大夏本土应聘人员的通过率都高的可怕。

    当大夏本土的生产资料价格开始迅猛提升的时候,工人的工资提升速度也是日新月异。

    在高收入人口增加迅猛的情况下,服务行业的收费也在提升,各种服务消费的价格在上涨。

    但就是在很多专家学者呼吁提防产业空心化的时候,众多并不发达的省份地区却有不少企业机构落户修建厂房。

    庞大的战略纵深,不仅是战争时期的“底蕴”,也是和平发展时期的强大蓄水池。

    这些并不发达的地区,就像是干涸的土地一样,疯狂汲取着大城市溢散出来的资金。

    那些想要投资大夏本土城市,却发现投资渠道竞争压力极大的外资企业机构,在看到大夏本土其他并不发达的省份地区也有极为优秀的潜力和基础时,也都急急忙忙的扛着投资的大旗,到这些四五线城市、乡镇进行投资。

    十九世纪就创立的顶级奢侈品牌卡地亚,以其无与伦比的创意与精湛工艺闻名于世,“Love”系列和“Destinée”系列更是不少青年人的首选,它从来不会在大夏本土的四五线城市开设门店。

    但是如今,卡地亚不仅深扎大夏本土一二线城市,还将触角伸到了四五线城市,并且还真就赚到了十分亮眼的财报。

    蒂芙尼、布契拉提、爱马仕、迪奥、路易威登、香奈儿、古驰……这些在时尚界占据极高地位的奢侈品企业,也都退下了高端华丽的装饰,在三四线城市开设了专营店铺。

    并且为了能够让大夏本土用户愿意“慷慨解囊”,它们刻意招聘了相当多的大夏本土设计师,用于本土定制产品设计,并且正当光明的将那些早已合作多年的大夏本土代工厂放到了企业简介当中,甚至还引以为豪的表示:“我们与这些大夏本土企业工厂合作多年,有着优质的生产工艺、成熟的生产团队,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只不过在这堪称疯狂的开店捞钱进程中,也有很多大夏本土消费者发现这些企业生产的所谓本土化特色定制产品,有一部分都是直接抄袭或者借用的网络和非遗的成熟设计。

    不了解其中门道的人,会感动于这些顶级奢侈品牌的“匠心”。而了解其中情况的用户,则会对其嗤之以鼻,甚至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