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建国时的约定 (第2/2页)
依旧有些不解的问道。
“因为他们只要能够胜过三大禁地,那么他们便能够重出江湖。”李寒意说道。
“盛太宗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约定,这难道不是养虎为患吗?”袁天阙更加奇怪道。
“这件事看似很奇怪,但却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无论明教胜败,对他们都没有任何的回报,只会不断激增他们的怨愤之心,一旦这些怨愤之心增加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那么对于整个江湖,甚至对整个大盛王朝都不是一个好事情。因此盛太宗才会设下这样的约定。”李寒意说道。
“但如果他们要是赢了的话,岂不是更加糟糕?这个约定最大的问题,便是三大禁地必须一直赢下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总有些事情是无法确定,比武更是如此。万一有一次是明教赢了,难道对整个江湖不是一场灾难吗?””袁天阙说道。
“很简单,只要一直赢下去就可以了。”李寒意说道。
“可是......”袁天阙说道。
袁天阙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李寒意给打断了,说道:“这十几场比武,三大禁地就从来没有输过,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袁天阙摇了摇头。
“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徒弟比明教的弟子更强。”李寒意看了一眼袁天阙,然后继续说道:“可是要一直强下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练武并非是靠努力便可以,这一点我想你深有体会。”
袁天阙点了点头。他的确是深有体会,从小到大,他的努力远远超过袁星琅,然而他的武功却连袁星琅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所以我们的徒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不但有着极好的天赋,而且还要有极高的智慧。”李寒意说道。
“可是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呢?”袁天阙问道。
李寒意笑道:“当然不用找。”
袁天阙听到这样的话,却感到十分的讶异:“不用找?”
“不错,的确是不用找。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是学的最好的武功,跟着的是江湖上最聪明的人,那么他也定然会成为江湖上最有智慧同样武功也是最高的人。”李寒意故作深沉的说道。
袁天阙听到李寒意的话,顿时有所醒悟道:“前辈的意思是?”
“不错。思过崖有着江湖上最顶尖的武功,同时也有着江湖最聪明的人。”李寒意看了一眼袁天阙,补充道:“你要知道能进思过崖的江湖人士皆非等闲之辈,思过崖就是集百家之长,铸最有利的矛。”
“前辈说的甚是。可是就算这样,也不过是一个人而已,比武不是九局五胜制的吗?””袁天阙却缓缓的说道。
李寒意却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的确是九局五胜制,但并不是一对一的对战,只要一个人能够胜过五局就可以。”
袁天阙闻言,便看向李固道:“前辈的意思是让李固一个人胜过五局吗?”
“不错。百余年来,一直都是这样,思过崖的人出战,而且都是一个人战五个,移花宫和药王谷从来没有出过手。”李寒意说道。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去对付秦依依呢?”袁天阙有些不解,既然只要一个人胜过五局即可,他们最应该对付的难道不是李固吗?
“因为不过结果是怎样的,双方都是派出五个人。”李寒意说道。
“五个人?五个人怎么会是九局五胜制呢?”袁天阙听到李寒意的话,更加的不解道。双方五个人出战的话,最多也就是五局,而不是九局。
“不错,五个人的确不是九局。实际上这场比试,不过是双方谁赢过五局而已,而非真的必须比到九局。所以只需要五个人即可,如果五个人都败了,那么比武已经分出了结果。””李寒意解释道。
“原来如此。”袁天阙恍然大悟道。
“其实这百余年来,思过崖都是派出一个人,而移花宫和药王谷则是派出两个人。”
“前辈,难道这些年都是思过崖中的一个人便胜过了明教的五人?”袁天阙惊讶的问道。
“不错,思过崖培养出来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辈。”李寒意说道。
“师傅,可是如今之事当如何进行?”李固向李寒意问道。现在他面对的敌人实在有点多,如果再加上明教的话,恐怕会力不从心。
无论如何,白羽府和冥府都是他必须要面对的两个组织,还是必须要消灭的组织,而混江龙目前看来又与冥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李寒意看了一眼李固,然后向他说道:“明教的事情你可以暂时不用管,不过有件事你须要注意一下。”
“师傅,是什么事情?”李固问道。
“白羽府和冥府以及混江龙似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目前并没有什么证据。同时需要注意的还有百花谷,他们似乎与白羽府也存在着很密切的联系。”李寒意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