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5章 天演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75章 天演论 (第2/2页)

而第二种呢,则是:“随机变异、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也可以更为简单的论述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也因此,这第二种理论也被称为“天演论”。

    天演天演,天地演化嘛!

    可以看的出,两种理论虽然思想不同,但是他们都承认“自然环境在生物进化演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其中的“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则是各有说法。

    一个更注重主观,一个更注重客观。

    至于他们到底谁对谁错,这个目前还没有定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更关键的是,双方都有着一定量的证据,能够自圆其说。

    不过为了证明自己的学说才是正确的,现在两方都在积极的在自然界中寻找着更多的证据。

    今天你找到一个新的化石,那明天我就发现一个过渡进化的中间物种。

    总之呢,你来我往,毫不客气。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两者关注的都是大方向上的,是生物群落的变化,物种的演变,再小呢,也最多是关注到某个个体。

    而黄绍琴此次呢,则是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她更关心的是生物的一个个性状。按照她现在的理论,生物在遗传过程中遗传的其实是一个个性状,而不是个体的全貌。

    虽然李建丰不知道黄先生的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但是现在对方也已经从实验上证明了,确实有这么回事!

    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接下来,就看这两派对此有什么合理的解释了。

    毕竟一个学说想要彻底统一的话,总得将每一个经过实验验证的理论都给包容进去吧。要不然你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这些先不谈,想到此处,李建丰也总算是彻底搞清楚了其中的原因。

    “大环境如此,为之奈何啊!”

    或许,曾经也有少数人想按照黄先生的方向研究来着,但是他可能一没有完善的数学工具,二来实验的设计可能也有些问题,三呢,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研究对象,从而导致很长时间看不到结果。

    如此一来,时间长了,对方肯定就会转去前途更加光明的“演化学派”的。

    这个倒也无可厚非。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嘛!

    就在这时,李建丰突然注意到老师的眉头居然依旧紧紧的皱起,连忙上前追问原因。

    “老师,怎么了?”

    “没事!只是为师有一件事特别想不通。”

    说完,老者看着学生那侧耳倾听的样子,继续解释道:

    “按照刚才黄先生的数据来看,豌豆体内的遗传因子明显是成对存在的。而且根据她之后的推断来看,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生物都是如此的。

    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不是一个一个的,或者三个三个的,而是成对的?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说法?”

    “额……”

    听到老师那四连问,李建丰顿时觉得自己就不该多嘴。这下好了,懵逼了吧!

    对此,他也实在说不出什么建设性的猜测,只能选择闭嘴不语。

    半晌,老者没听到回声,回头瞥了一眼那无语望天的学生,心中摇了摇头,

    “行了行了,这个问题为师回去后再和你师叔师伯他们讨论吧。

    你呢,回去后就和你思行师兄他们将小麦的所有性状都测量清楚,之后咱们再进行下一步的杂交实验。”

    “放心吧老师,学生一定会和师兄师姐他们办妥的。”

    李建丰这才长舒了口气。

    刚才那个问题也实在太为难他了,他是一点思路都没有,还是现在这个好,实在、具体,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看起来简单多了!

    见此,老者叹了口气。

    这家伙,偷奸耍滑的。说实话,要不是对方是他恩师的重孙,他早将其赶出去了。败坏风纪啊!这是!

    还好,思行和红琴他们没有学坏。要不然别说是恩师的重孙了,就算是他的亲生儿子,他范永杰也会将其踢得远远的,免得脏了眼睛。

    就在范老和他的学生闲聊的时候,同样来此听报告的一位位大师也在默默的打算着。

    有人急忙给自己的同道们传讯,通报他们这个好消息。

    有人则是已经开始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今天的内容了。毕竟不管别人说的再好,总要自己实验一番才能放心。

    而更有的人则是已经准备将今天听到的这些理论用在之后的杂交育种上了。

    按照今天的理论,那么在杂交育种的实践中,完全可以有目的的将两个或者多个品种的优良特性结合在一起,再经过自交,不断的进行纯化和选择,从而得到一种符合理想要求的新品种。

    并且,这个新品种还可以稳定的遗传。

    如此一来,不就可以摆脱之前的“靠天吃饭”,从而可以实现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可控培养,以此来提高育种的效率。

    刚刚走出礼堂的一位饶姓大师便是如此想的。

    饶姓大师是专门研究蔬菜水果改良的,现阶段,他打算培育一种抗病能力强,而且还吃起来好吃的红色果肉番茄。并且该番茄还得能稳定遗传,也就是不退化。

    但是可能是他的运气不太好,他的实验田里一直没有出现想要的品种。

    不过现在就不同了。

    有了今天的这套遗传因子的理论,他只要找到一种抗病能力强的番茄品种,再找到一种甜味足,红色果肉的品种就可以通过杂交、自交等手段来获得理想中的新品种。

    甚至,他还可以通过同样的手段,对番茄的个头大小、形状、成熟时间、还有抗虫害能力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定向培养。

    而且虽然这次有着这么多的要求,但是饶大师有信心,自己这次可能是以往用时最少的,效率最高的!

    没得说,必须感谢黄先生。

    想到此处,饶大师回头看了眼那看起来依旧平凡的大礼堂,还有不远处那正在渐渐远去的黄先生,他心中莫名的有些感触。

    一切都不一样了啊!

    7017k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