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章 开封余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章 开封余府 (第1/2页)

    开封又称汴梁,乃是繁华之都。古人赞开封有诗云:“歌楼酒市满烟花,溢郭阗城百万家。两桥无日绝江船,十里笙歌邑屋连。”

    诗中所道两桥,便是开封府最有名的的虹桥和州桥,那虹桥架在城东七里的汴河之上。

    此桥高逾八丈,却不用桥柱,均是用合抱之木悬空而架,桥栏之上绘以各色山川景物,远远望去如同天上彩虹一般,煞是好看。

    江湖上名头极响的余正堂便住在虹桥之畔。

    余正堂身材高大,面如重枣,长须髯髯,于威风之中却有一股慈和之相。

    他本来出生仕宦之家,却自幼崇尚侠义,不堪官场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遂顶了一个闲散官衔,只食俸禄,却不履衙署事务。余正堂堪称古道热肠之人,江湖之中,无论大事小情,远近亲疏,只要找上他,便一概过问,或秉公而断,或居间调停。倘若因钱财而起,他从来都是解囊相助,且施恩不图报。

    因此,无论黑白两道,君子小人,均对他礼敬有加,极买他的面子。所以江湖上就给他起了一个绰号,道是“金面余正堂”。

    近些天来,江湖上广布余正堂的腊八之帖,说是余正堂得了武林至尊龙凤双珠,邀请武林同道前来观瞻。如此一进腊月,来自南江北塞,东海西域,各门各派的侠士豪客源源不断来到开封地面。

    开封余府门前倒像过年一样,日日是车水马龙,有人拜山,来意同出一辙,均要求一瞻龙凤双珠风采。

    那余正堂虽多加解释,说是误会,江湖上有人冒名发帖,以讹传讹。嘴都急得起了泡,却哪里有人肯信,个个执意待到腊月初八。

    恰逢独子余蛟远游,总管赵七爷又告假还乡,说是去给父母祭坟。

    余正堂乍遇此事,也是一筹莫展,但毕竟见多识广,当江湖上传言散播之时,便修书四封,命人分别送给嵩山少林寺苦余方丈,武当山天河子道长,滁州醉翁亭浮白老人和热河遮月山庄主人云遮月。

    这四人均是当今武林举足轻重人物,其中云遮月又是龙凤双珠的主人,请他们来开封无非是向武林同道做个交代。余正堂唯恐慢待了各路朋友,无论远近亲疏,也不管地位尊卑,都是礼敬有加,一律按江湖规矩照应。

    如此一来,这些江湖朋友更是敬重余正堂的为人,也因此对他的腊八之帖更加深信不疑。

    余正堂百口莫辩,满腹苦水直是无人可诉,只盼安安稳稳待到腊八,苦余方丈等名宿为证,将风波平息下去。

    谁知事与愿违,这些时日,几乎天天发生群殴之事。须知江湖中人个个都好感情用事,意见稍有不同,便往往以武功论高下。何况此时开封云集了武林各门各派之人,或有新仇,或有旧恨,加之大家争执龙凤双珠的来龙去脉,极易产生分歧,寻衅滋事在所难免。

    这一日正是腊月初六,午时将近,余正堂的独生子天九王浪子余蛟,风尘仆仆回到家中。

    人道严父慈母,而余正堂为父,却是慈祥多于严厉。余蛟回到家中,先行拜见父亲。

    他见父亲满脸憔悴之色,知道自己先前对腊八之帖所料非虚,“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愧疚道:“爹爹,孩儿不孝……”

    那余正堂宽厚一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