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三章 臣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三章 臣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1/2页)

    “下大夫胡雷智勇双全,特擢为中谏大夫,任征西军师,前往汜水关襄助征西元帅张桂芳。”

    两个虚衔没有兵权的将军,悄然离开朝歌,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但朝会之上的胡雷,却因为被认命为征西军师,全场哗然。

    “胡大夫离开一年,回来就加官进爵?”

    “这等佞臣毫无功绩,就靠拍马屁作为晋身之阶!”

    “幸进之人哪需要什么功绩?”

    “他之前不是破过周国都城,这一次让他去西面,倒也合理。”

    “那不过是卑鄙无耻的偷袭,让他做个下大夫已经是陛下隆恩!”

    “……”

    胡雷和帝辛商议好,要借为他加官进爵,吸引朝野视线。

    为的是让众人将焦点放在周国和他的身上,掩护孔宣和丘引悄然奔赴另外两方战场。

    朝会上,虽然群情激愤、物议沸腾,却无人上前反对。

    梅伯之死犹在眼前,谁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臣,有本请奏!”

    正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一人手持奏疏上前请奏。

    殿中忽然恢复了安静,满朝文武都有些迷惑。

    因为,请奏之人不是别人,而是刚刚事件的主角!

    胡雷。

    一时间,群臣神色各异。

    有的事不关己,只等像上一次那样,看众臣手撕胡雷的戏码再次上演。

    有的冷眼旁观,觉得胡雷定是再搞“三请三辞”的把戏。

    也有想起胡雷“气死”梅伯的,皱眉苦思这次要不要出言劝谏。

    ……

    当值官员此时上前接过奏疏,递到帝辛龙案之上。

    这是两人商议好的,准确的说是胡雷要求的。

    他要上一份奏疏,表示自己不在乎官职,只想报效国家。

    帝辛开始也没当回事,只以为是胡雷吸引目光的方式。

    可当他拿起奏疏,仔细阅读之后……

    这位已经趋于成熟,平日已经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却越看越是动容!

    “这……”

    他有些惊讶的看着胡雷,眼中似乎有些激动,可却欲言又止。

    朝堂上的群臣相互对视,露出不屑的笑意。

    因为他们都觉得,这位陛下的戏,太过了。

    现在已经有八成的人猜测这是请辞的把戏,另外两层则认为是胡雷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此时帝辛强忍心情激荡,对当值官员道:“此奏疏可见军师一片赤胆忠心,你帮我读一遍,我要让群臣都听听!”

    “嗤!”

    “嘁!”

    “啧!”

    不屑之声不绝于耳,群臣各个斜睨着胡雷。

    尤其首相商容立刻使个眼色,便有人上前施礼。

    “启禀陛下,此为朝堂,若是溜须拍马之言,还是不要读了,免得亵渎朝会,污了诸位臣工的耳……”

    帝辛冷冷看他一眼,那人立刻有些心虚的退回原位。

    被挖心的比干犹在眼前,少有人敢和帝辛硬刚。

    这人一见帝辛冷眼,立刻怂了。

    他回去之后,甚至不敢再看商容,生怕这位首相让他上去送死。

    由此可见,酷烈手段未必无用。

    见一时间再无人敢上前阻拦,值守官员开始老老实实读起奏疏上的内容。

    “陛下大业未竟而狼烟四起,今天下不稳,西岐托凤鸣之事为天意,此诚大商多事之秋也。”

    没错,很多人应该看出来了,胡雷所上奏疏,正是模仿《出师表》。

    可惜如此名篇,开头却没有引起群臣的任何共鸣,只有帝辛稍有感触。

    尤其“大业”两个字,更是君臣之间的默契。

    若无诸多杂乱,他定然已经拿下东鲁,甚至吞并南伯!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因陛下之明德,报效之于殷商也。”

    近臣和外臣都忠心大商,是因为陛下的明德?

    这句一出,朝堂之上都露出鄙夷之色。

    果然是个只会阿谀奉承的佞臣!

    把内外诸臣的功劳和忠心,都归为陛下的明德。

    这就是顶级马屁!

    有的在心中将此话记下,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得上。

    有的则跃跃欲试,想要上前和胡雷碰一下,却又觉得少了点什么。

    “诚宜光耀天下,以宣陛下之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必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这马屁越来越离谱了!

    说陛下的德行该光耀天下,可以提升士气?

    还让他不要觉得自己不行,不听他这个佞臣的“忠谏之言”?

    有些老臣都已经有些忍不住了,可想到上次被“骂死”的梅伯,一时间又有些踌躇。

    毕竟,年纪大了,谁没点高血压、心脏病什么的,都不好意思说是老臣。

    他们此时也只能在心中盘算如何应对,待到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

    不然此时上去万一说不过,被气死怎么办?

    “内廷外臣,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这是说给谁听?

    表面上说的是内廷和外臣,但却感觉是在影射他们这些潜邸旧臣和我们这些朝堂之臣啊!

    还俱为一体?

    我们会与你们这些小人为伍?

    呸!

    奖罚一致?

    我们才不会陪你们吃瓜烙!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作奸犯科,刑?

    群臣立刻从里面听出了关键字,一时有些激愤!

    我们都是贵族,还想对我们上刑不成?

    你以为我们是你们这群小人?

    这是要挖我们的根!

    “商容、赵启、费仲、飞廉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王简拔以遗陛下。”

    虽然费仲、飞廉确实是先帝简拔,但与他们这样的托孤老臣比起来,显然不是一个层面!

    这个胡雷把两者混为一谈,是要混淆视听吗?

    首相商容和上大夫赵启此时被点名,尤其还和费仲、飞廉放在一起。

    那感觉极为酸爽,简直好像吃了三斤屎一样!

    “愚以为内廷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若是没有费仲、飞廉,满朝文武定然觉得这是良言。

    但忠谏之言中混入这两个小人,满朝文武都面露不屑。

    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谏言之中也能掺杂这么多私货!

    “太师闻仲,性行中正,晓畅军事,历经三朝,先王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为太师。”

    终于没再夹杂恶心的东西,满朝文武终于缓了口气。

    说起闻仲,大家还是都很服气的。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刚缓了口气,接下来这话却让黄飞虎心中难受了。

    营中之事你不问我,问闻仲?

    他不是文官之首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