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章 (第2/2页)

难安、终日忧心忡忡。

    在一个很大的寺院里面住着一个游方化缘的和尚。这个庙的香火很盛,经常有人来上供一些好东西。

    这个和尚就把这些东西卖掉,慢慢地积攒起一大堆钱。自从有了这些钱以后,和尚整天疑神疑鬼,无论白天黑夜,他都把这些钱抱在自己的怀里,不敢有一时松懈,生怕丢失或被别人偷走了。

    每天每夜,他都感到心神不宁,痛苦不堪。为什么世间常人会存在这种普遍的弱点呢,就是因为过于置身于利益的困扰中。

    古人说,

    “得不喜,失不忧。”这话说起来不难,做起来却并非容易。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

    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

    人们争相传颂他高超的射技,对他非常敬佩。夏王也从左右的嘴里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功夫。

    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来,单独给他一个人演习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来,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您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竞争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慢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

    后羿终于下定决心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

    “啪”地一下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后羿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离谱。

    后羿收拾弓箭,勉强赔笑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的同时掩饰不住心头的疑惑,就问手下道:“这个神箭手后羿平时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跟他定下了赏罚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手下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练习,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啊!”面对得失成败,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但患得患失却是不少人的通病。

    面对得失,斤斤计较,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一个和尚肩上挑着一根扁担信步而走,肩担上悬挂着一个盛满绿豆汤的壶子。

    他不慎失足跌了一跤,壶子掉落到地上摔得粉碎,这位和尚仍若无若其事地继续往前走。

    这时,有一个人急忙跑过来激动地说:“你不知道壶子已经破了吗?”

    “我知道。”老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我听到它掉落了。”

    “那么你怎么不转身,看看该怎么办?”

    “它已经破碎了,汤也流光了,你说我还能怎么办?”在得失之间,一定要有寓言中和尚那样的心态——得则得之,失则是之。

    任何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何必让自己饱受心惊的煎熬呢?古人有诗云:世事如庭前花,花开也有花落,又如天边云,云舒也有云卷,何必患得患失,终日萦挂于怀呢?

    观世间万事,既得之,则安之;既失之,亦安之。不患不得,亦不患得而复失。

    这是一种自然的、旷达、超然的人生智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