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七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章 七患 (第2/2页)

 第五,君王自以为圣明聪颖而不问国事,自以为国家安定、强大而不作防守准备,对于四周邻国策划进攻不知戒备。

    第六,所信任的人却不忠诚,而忠诚的人却得不到信任。第七,储藏的粮食不够吃,大臣不能胜任其职,国君的赏赐并不能使他们欢喜,刑法也不能使他们畏惧。

    国家如果有此七种祸患,国家必然灭亡。有此七患,守卫城池,敌军一到,国家立即倾覆。

    哪国有七患,哪国必遭殃。五谷,是百姓所赖以生存的东西,也是用来供养君主的东西。

    如果百姓没有依存的东西,国君也就没有了供养了;如果百姓没有吃的,就不可能侍奉国君。

    因此,粮食不能不加紧生产,土地不能不努力耕种,使用财务不能不节制。

    五谷丰收,国君就能吃到各种食物,五谷欠收,那就不能全部吃到。一谷没有收获叫做

    “馑”,二谷没有收获叫做

    “旱”,三谷没有说或叫做

    “凶”,四谷没有收获叫做

    “馈”,五谷都没收获叫做

    “饥”。遇到

    “馑”年,大夫以下的官员的俸禄都减去五分之一;遇到

    “旱”年,就减去五分之二;遇到

    “凶”年,就减去五分之三;遇到

    “馈”年,就减去五分之四;遇到

    “饥”年,就全部没有俸禄,仅供给饭吃罢了。因此国家严重饥荒,国君就要撤掉鼎食的五分之三,大夫就要撤掉悬挂的乐器,读书人就要停止上学,国君上朝的衣服就不再更新,就不能款待诸侯的宾客、邻国的使者,将撤去四驾马车旁边的两匹马,道路不修正,马不吃豆料,婢妾不穿丝织的衣服,这就表明穷困到极点了。

    有人背着孩子在井边打水,如果孩子掉进井里,那么孩子的母亲必须设法将孩子救出。

    国家遇上

    “凶”年,百姓没有吃的,道路上饿死很多人,这种祸患比孩子掉进井里更严重,怎能可以忽视呢?

    收成好,人民就仁慈善良,收成不好,人民就吝啬凶恶,人民哪有长久不变的品性呢?

    从事生产的人少,吃饭的人多,那么就人民不会丰足。所以说:财务物不足。

    就要反省生产是否合于农时节气,粮食不足,就要反省使用是否节制。

    古时的人按农时生产财富,用财时要节约保本,那么财产就充足了。即使古代的圣王,也不能保证五谷年年丰收而不遭旱涝之灾呢?

    但他们的百姓却没有挨饿受冻,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按农时生产抓紧尽力,而使用时又十分节约。

    所以《夏书》说:“禹有七年的水患”,《殷书》说;汤有五年的旱灾,他们遭受严重的凶灾,百姓却没有受冻挨饿,什么原因呢?

    他们勤于生产,善于节俭罢了。所以,仓里没有粮食,就不能应付凶年饥荒;库里没有武器,即使自己是正义的也没有办法征伐无义的;城墙修得不完备,就不能自卫,考虑不周全,就不能应付突发的事件。

    这就像庆忌,没有周详的考虑,就不要轻率离开。夏桀没有防备商汤,因此被放逐;商纣对周武王没有防备,所以被杀。

    桀和纣都是天子,拥有天下的财富,为什么都被百里大小的国家灭亡了呢?

    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富贵,却不做防备。所以防备是国家的最重要的工作啊!

    粮食,国家的宝贝,武器,国家的爪牙,城墙,可以自守,这三者,是维持国家必备的工具。

    所以,拔最高的奖赏上给没有功劳的人;用全部的财物备办珍奇之物;劳苦奴役,修建游玩场所;死后要作很厚的棺木,以及许多的陪葬品;活着的时候建造亭台楼榭,死了兴修坟墓。

    所以,外有百姓受苦,内有国库空虚,君主满足不了享乐,百姓承受不了痛苦。

    因而,国家遭到敌国入侵就沦亡,百姓遇到凶饥之灾就逃亡,这是防备不周全的罪过啊!

    因此,圣人珍视粮食。所以《周书》说:国家没有三年的存粮,这个国家就称不上国家;家里没有三年的存粮,儿子就称不上儿子。

    说的就是国家要有防备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