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章 (第2/2页)

面目。

    每个职工的心里 ,都有个小九九。尽管他们娴熟精湛的技术无用武之地,但是他们的心,他们的思想,足可以凝聚到再次腾飞。

    所以,当职工很神圣的(合同)签上自己的名字时,也许他们先前那种复杂模糊不清的头脑和许多想法,随即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同时许多憧憬与未来的规划不断在人们的脑子里闪现。

    局机关的大厅里 ,原先的吵嚷喧嚣声没有了,只有一双双眼睛,望着走出去的人。这时,丁赞东来到单位一名老职工跟前。他说:自己再有一年就退休了。丁赞东马上说:“叔叔这是好事儿,这一年该交的社保单位给你交了,你就等着退休享清福。”她一边拿纸巾 给老人擦着眼泪。“也不知道咋的,反正心里憋了巴屈的。”老人说。

    听到这儿,丁赞东跌宕起伏的心反倒平静了。看来,某种事物的发生,都有它的必然性,不是某个人,某些人能左右了的。想到这儿,她把所有的想法都放下了。

    大厅里的职工还很多。看来,职工们都不急着办手续。嘁嘁喳喳的声音,始终在大厅里回响着。

    丁赞东拿着签好的合同走出机关大厅。于是,大厅里的职工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伍一用新买的二手手机,和媳妇儿取得了联系,俩人互相关注后,约定到菜市场买菜。他已经通知到妈家一聚。

    伍一来到菜市场,坐到他们曾经约定的椅子上,悠闲的瞅着过往的行人。忽然他像想起了什么,于是,从兜里掏出刚签的合同。职工的前半生,通过这张纸画上了句号。伍一、丁赞东都是知青返城。俩人同时进工厂,青春年华,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伍一进厂后,从学徒干起,虽然他的年龄偏大,但他学徒的热情并不比年龄小的人差。并且在两年多的学徒中,不但基本功扎实,活干得好,而且他还革新了机床模具,改进车刀开槽技术,并获得单位的两项发明创造奖。出徒后,他又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老话有,袖里囤金,不如手艺在身。他为了学好手艺,愣是把两家商定的婚期,推到了出徒后。所以,在双胞胎儿、女出生时,伍一的一句戏言,倒成了催乳的良方。本来,孩子出生两天了,丁赞东也没有奶,吃了偏方也无济于事。伍一很焦虑,没办法,他趴到儿子、女儿的小脸儿上,说:“都怪爸,耽误了一代人。”两个孩子像是听懂了爸爸的话,顿时不哭了。

    丁赞东躺在炕上,眼睛瞅着丈夫,当听到丈夫不着边际的话,“扑哧”笑出了声,而后她重复丈夫那句顺口溜儿,“一胎龙凤幸,再现父母福。”就在一家四口沉浸在幸福快乐时,丁赞东奇迹般的有奶了。儿子、女儿吃着,眼睛滴溜溜的看着妈妈。

    每每想起,伍一感到信心十足,尽管人生不可预测,但是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规律便无怨无悔。

    经过多年的沉浮、压抑,每个人都应该警醒,并且加以释放,每个人都可以从头再来……

    “想什么呢?”丁赞东像凤凰一样,飞到伍一身边,“这么入神。”

    “来啦。”伍一满面笑容的站起来。

    “今天我出菜谱。”丁赞东高兴的说。

    “好哇,”伍一笑着说:“很难得呀。”

    俩人按照菜谱,很快就买好了。然后迎着阳光,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们都自由了,到底什么心情?”伍一问着挎着胳膊的媳妇。

    “反正心里不是滋味儿,”她一边说一边看着丈夫,“不过,一会儿就过去了。”

    “是啊,也难怪。”伍一感慨万千但并不低沉。“我们经历了下乡,又获得了工作,一晃三十一年就这么走过来了。”他语气明快,“真就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是的,经历过的就是经验与财富。”丁赞东一面说,一面闪着明眸。

    ‌ “这回该看我们自己的啦,你说,我们应该干点啥?”

    ‌ “夫唱妇随。”她一边等着丈夫的话。

    “ 哦,”他开心的看着媳妇,“咱们开个饭店。”

    ‌ “好哇。”她肯定的说。

    ‌ “欸?你不想说点啥?”

    ‌ “先生说干什么,学生一定照办。”

    ‌ “多咱学会奉承了。”

    “人总要成长嘛,”她愉快、充满信心的说:“这些日子,你说他大舅的饭店,又说他大舅手艺好。”

    ‌ “好记性,应当刮目相看。”他赞赏道。

    ‌ “跟凤凰走是俊鸟,”她骄傲的说:“咱们开个夫妻店。”

    ‌ “是的,夫妻店。”他又说:“哎,现在的会计很吃香。”他一本正经的说:“要不你当会计,我当伙计。”

    ‌ 丁赞东白皙的脸颊泛着红晕,同时拳头不停地敲在他的肩背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