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九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九章 (第1/2页)

    29

    早饭后,战友们驱车前往吴丹的栖止地。

    墓地在北郊的碱泡子沿儿上,距离市区约九公里。

    车辆穿过市区时,旅居在外的家乡人看着平坦、宽阔、绿化饰美的道路和风格独特的楼宇。看来儿时、学生时代的印记将永藏在心底了。人们在车里凝神浩然,追思着吴丹的生平和集体户的岁月。然而,女娲娘娘造人、舍身补天的故事,突然窜到伍一的脑海里。因此,伍一与吴丹隔空对话一一娘娘造人的时候,总是观察映在水中的尊容……最终有了自已不同时期的容颜。于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接踵而生。娘娘又给每个人注入了思想、灵魂。她不辞辛劳,夜以继日的创造着。“人”已经满山遍野,沟壑天宇了,但她仍不停息。这时,天不作美,倾盆大雨一泻无垠,顿时汪洋爆虐,洪水泛滥,把娘娘创造的人卷入汪洋中。可是活下来的人,经过了战斗洗礼,创造了健康的生命,崛起了精神力量。受尽磨难,死里逃生的人们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娘娘号令:个个冲锋陷阵,以排山倒海之势奋力补天。五彩石用完了,漏洞如果不及时补上,将会前功尽弃。这时,娘娘向人们挥舞着手臂,纵身一跃。漏天补上了,太阳普照大地,万物生机盎然……

    伍一知道吴丹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有了女娲娘娘的伟大壮举,才有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摧枯拉朽的民族精神,终于在几千年后的新中国,人民挺起了腰杆儿,做了主人。又以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奋斗精神,矗立于世……

    车到墓园了,人手一束鲜花向吴丹走去。来到墓前,人们凝视着吴丹微笑的面容,依次献上鲜花。

    最后一束康乃馨,献给吴丹的婆婆。

    “阿姨安息!”

    人们围在吴丹身边。

    “这张照片最像她了。”一名战友指着墓碑上的照片说。

    “去世的时候也没怎么变,跟睡觉一样。”

    “……突发病不折磨人。”

    “其实,人的生命极其脆弱。”

    “也不对,人的生命是极其顽强的,要不是这种突发病,就是顽症也可以活着。”

    “每个人最终还是一怀黄土。”

    “不能这么悲观,千百年来,人人都经历着从生到死的过程。”

    “其实,人就是个匆匆的过客,过后一点痕迹都没有。”

    “老话说得好,死了死了一死百了。”

    “这是实嗑儿。”

    “她这个墓几平米?”

    “三平米。”

    “能容纳五代。”

    “本是一家人,到了五、六代就出五福,一家人不认一家人,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只有专家、学者能解释。”

    “禹维是专家教授,你说说看。”

    禹维笑而不答。

    大伙和吴丹唠了会儿嗑儿。然后五人一排,由当年的户长代表集体户全体成员向吴丹献词。哀毕后。

    “吴丹,”伍一大呼一声,深情万种的说:“十五位户员整齐列队,你怎么落下了?”他的语气沉郁,百感交加,充满着悲伤。“呜呼吴丹,今也既逝,一生一死乃至交太。”

    伍一说着说着,竞把自己带到初遇吴丹的情感中。

    知青办定期定时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培训。加强思想教育,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扎根农村干革命。伍一、吴丹就是在这期培训班上认识的。

    学生时代伍一、吴丹不在一个学校,下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