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模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章 模仿 (第1/2页)

    李心雪咬了咬嘴唇,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莫问川压低了声音:“你应该还记得我吧?我们在校长室见过的。”

    李心雪僵硬地点了点头。

    “别紧张。”莫问川笑了笑,“其实你应该早就想到会有这一天了吧?为什么会紧张呢?不应该是如释重负吗?”

    如释重负?

    李心雪在心中默念这个词,眼神闪烁。

    莫问川自顾自地说道:“你的作案手法并不高明,虽然表面上很不可思议,但是细看下去依然是漏洞百出……比如你自己的性格,比如你的行李箱。”

    “整个案子中,唯一的难点就是监控中所拍摄到的‘林静雅’,这很容易让人先入为主,使警方被误导。”

    “你很聪明,原本用于记录证据的监控设备,你反向利用,使其成为证明你清白的证据。”

    “我这个时候来找你呢,也只是想问问你,作案动机是什么?你的内心,究竟有些什么想法?”

    莫问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李心雪长呼一口气,也慢慢从无措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可是你既然来找我,不就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杀她的原因吗?”

    “你有解释与辩解的权利。”莫问川耸了耸肩。

    这话让李心雪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沉默良久,她才缓缓道出了真相。

    无论一个国家有多么文明,无论一个社会有多么包容,偏见永远都不可能消失。

    李心雪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从小到大都在乡里镇上上学,直到中考失利,未能考上普高,家里人才决定将她送到建职。

    初次进城的李心雪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与身边人的差距——穿着、口音、习惯……

    站在繁忙的城市街头,一个个青春靓丽的女学生与她擦肩而过,偶尔投来的目光让她感到无比难堪。

    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就是李心雪来到城市后的感觉。

    没有人因为她的身份而瞧不起她,但是敏感的孩子总能察觉到他人目光中异样的情绪。

    她的衣服都有认真洗过,很干净,还有一股淡淡的洗衣液香味,并不比那些喷了香水的名牌衣服差。

    但是没有人愿意靠近她,没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下意识地认为农村人不讲卫生。

    偏见的种子一旦埋下,便会迅速生根发芽。

    城里的重点学校会教文言文,会教外语,会教函数,会教建设美丽祖国。

    但没有哪一所学校会告诉孩子,城里人和农村人并不是两个世界的人。

    我们时常能在网络中的“评论区”看到这样一句话:

    “我不喜欢和农村人接触,但是我不会去诋毁农村人,大家都不容易,没有谁生来低人一等。”

    是的,这是一句很温暖的话,但真实情况却是大家想不到的残忍。

    因为,几乎所有的城里人,都是这样的一种想法。

    换句话说就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和农村人接触。

    偏见不会消失,只有减小贫富差距,才能淡化人们心中的偏见。

    李心雪在繁华的金陵城,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她不敢和任何人说内心的想法,更不敢在网络上发表相关的言论。

    身处网络发达的华夏,李心雪很是清楚网民的作态。

    人们会说她固执己见,会说她不应该因为某一个人的偏见而上升到群体,比如某某某地方就没有偏见,比如某某某也是生活在金陵城的农村人,也没有受到过偏见。最终,问题的根源会回到李心雪的身上——肯定是她自己的问题,才会引发别人的偏见,她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人们会说她道德绑架,会质问她凭什么要求别人必须跟她做朋友,别人想怎么做关她什么事,会举种种例子来将李心雪怼到无话可说。尽管这是网民们偷换概念,尽管这并不是李心雪所想表达的意思。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李心雪回忆道,“说是‘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当时我真的觉得茅塞顿开,就好像有一道光从我头顶的阴霾中照了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