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安炉立鼎 积精聚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章 安炉立鼎 积精聚炁 (第1/2页)

    离开陆镜生的小楼,王则匆匆回转住处。

    与陆镜生做下这番交易,麻烦自然不会少,按理来说,王则也该为此仔细做上一番谋算。但此时的他却无心于此,只想赶紧回到自家洞府,好生研究被他小心藏在怀中的那部《子午凝炁诀》。

    回首过往,仔细算算,打他觉醒前世宿慧,知晓仙道开始,王则追求筑基法门的时间,差不多也有三十余年了。

    这么长的一段时间,王则所求便是这一部道书。

    如今道书在身,他自然不可能还有多余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之上。

    不多时,王则登上千丈碧崖,回到洞府。

    关上大门,封上封门石条,他方才松了口气。

    旋即。

    取出道书的王则,看着古韵封皮,面上肃色消去,欣喜之色顿时浮上眉眼。

    不过纵使心中激动不能自已,王则很快还是压下了那股直接翻开道书的冲动。

    人已中年,经历不少的王则,很清楚自己在这种神思不定,心绪不稳的情况下,若是贸然观摩道书,很容易发生意外。

    这话并非危言耸听。

    别看王则所得《子午凝炁诀》仅是筑基道书,可那也是长生之路的第一步。

    何况便是俗世内功心法,也有种种讲究,遑论仙家道诀?

    王则若是心浮气躁的去观摩道书,心思动荡之下,便有可能在未曾真正掌握道书炼法的情况下,抑制不住的照着道书运炼。

    鲁莽行之,难免就会发生意外,届时走火入魔,那便是乐极生悲了。

    于是王则洗手焚香,又于府内静修石床之上以所学养气法门稳定气血,平复心绪之后。

    方才从旁取过《子午凝炁诀》道书,翻了开来。

    他也不急着寻找道书之上记载的筑基关窍,而是不求甚解的将整篇功诀大略观览了一遍,自觉心弦已经不会被道书之上记在的法诀文字轻易拨动之后,这才又从头开始逐字逐句的钻研起来。

    道基之境,是仙途之始。

    究其本真,旨在寻觅人体自初身之时随天地而生的一点先天元精,从而转人体精元内气为先天元炁,始入道途。

    此元精虽存于人体之中,却是天地本源,先天之属。

    先天元精觅得,修行者便能采炼精元内气,生成先天元炁。

    人体精元内气之流于修家术语之中,又称之为‘外药’。元精得觅,方可采药修行,故有‘外药生而后采’之说。

    此中玄玄,非仙家精义在身,不能尽数领会。

    而唯有这先天元炁凝聚,修行之人,也才可叩破玄关,天人交感,勾动天地灵机,而使灵机入体,修成元真,踏入道法修行之路。

    有口诀曰:“修仙难在立仙根,灵机一点是本真。若要成仙需问我,我身来处道有门。”

    道基关窍,在此先天元精。

    筑基之法,关窍便也在这一点元精寻觅之上。

    王则细细观览《子午凝炁诀》,浑浑不知岁月,及至揣摩不下千百遍后,自觉内中种种,尽皆融汇于心,方才调神养息,准备筑基修行。

    黄龙洲浩大,修真宗门不知凡几。

    仙道法诀难以计数,但这筑基第一步,却也是殊途同归。

    《子午凝炁诀》有言:“道基之始,在乎炼己。元精为丹,身是鼎炉。安炉立鼎,聚炁始成。”

    是以这道基第一步,也便谓之‘安炉立鼎’。

    说来复杂,行之却是不难。

    倒不是这里头的道理简单,只是王则这般道途都未入的修行者,不必要究其根本道理,便是有心琢磨,也难明悟。

    对于他这等人来说,只需按着道书来炼,自然便能成就那‘安炉立鼎’之功。

    道书的作用,本就是点破玄机,以详细的口诀指引,引导修行者呼吸吐纳,行精气于周天,从而发现那先天一窍,将这‘元精宝丹’寻觅而出。

    否则若是每个修行之人,都需要将道基炼成的种种根本了然于心,才能突破,也不必什么修行法诀了。

    王则自然不是什么钻牛角尖的性子,大略明悟道基之境种种细则之后。

    便自神思默运,将《子午凝炁诀》种种口诀术语,于脑海之中一一流转。

    他有修习内家功夫的经验,此外还曾炼过旁门剑诀。正法凝炁之道虽非寻常,可元精寻觅,本也是精气搬运引动而来。

    搬运精气的功夫,他却熟练。

    是以任凭气血流转,精元炼身,演化种种身躯异样,王则也自巍然不动。

    心神定静,只一丝不苟按着《子午凝炁诀》指引,搬运精气,吐纳呼吸。

    道诀指引之下,王则体内积累多年的浩瀚精元内气,如河流一般流转周天经脉,出入百骸窍穴之中。

    如此周天循环,窍穴吐纳。

    王则体内精气流转,曾经内炼心法所得种种修行痕迹,一应消去。

    整个身体的经脉窍穴系统,便仿佛被一种神秘手段连同起来。

    一如这些经脉窍穴,都有了自己的呼吸一般,协心共力,同寻本真。

    竟不知过了多久,冥冥杳杳之间,王则只觉自家脐下三寸,丹田所在,隐约有凉意袭来。

    恍惚之间,心神隐约得见一混混虚空,虚空之中,气雾如云,团团聚于一处。

    气雾越积越多,眼见竟成漩涡。

    片刻之后,于虚空中钻出一点,其后蜂拥而入,不见了行迹。

    一时之间,王则整个人仿佛失了五脏六腑,经络骨骸,惶惶如一空囊,心神也是一荡,眼见清明。

    须臾。

    心思惶惶的王则,忽觉身躯再次充盈,丹田溢满之感袭来。

    细做感应,本身精元之气,恍有变化,却又说不出有何不同。

    与此同时,他只觉丹田之中,似生一呼吸秘窍。

    此窍呼吸吐纳,便如人身一般,吞吐起他的丹田精元之气来。

    如此反复,不知几合。

    精气变化之感,愈发明晰。

    及至丹田团团精元,复又流转周天,遍行四肢百脉,炼洗周身。

    以致身躯一震,生出新生之感,欢喜自来。

    王则方才明悟此中变化。

    却是元精得觅,丹窍初开,元炁始成,得入道途了。

    ……

    道基一成,便已非凡类。

    王则此时积精化炁,立时感觉与原本武道内气大为不同,内气是元精之力,肉身脏腑劲力显化,增持武者种种异力。虽能使人强健身躯,平添气力,终究不如元炁奇妙。

    这元炁存身丹田之内,兼内力之能,可增持气力,更能洗炼身躯,补益肉身,增添寿数,端得玄妙非常。

    种种外显之力暂且不说,毕竟如今王则只是元炁初生,纵然时刻转化四十余载修行内气精元之力,一时片刻,也尚且孱弱。

    也难说有几分威能。

    只说如今这元精之力流转全身,王则便觉肉身轻盈不少,四肢百骸麻麻痒痒,似是早年江湖搏杀、修炼异术所留暗伤得到了些许修复一般。

    他早先练得不弱内力,呼吸之下,全力运转内力,能使出千斤力道来,已是人中强手。

    而今元炁在身,稍稍顺着筋脉运炼全身,便觉轻飘飘一掌,已有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