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一年10个亿拜师费? (第2/2页)
目,做起来了,蛋糕可以非常大,我恳请任总能派出一员有能力的大将,和一个有实力的技术团队,来参与这个项目,弥补我们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不足。
华卫在全球各地区都设立了大量机构,我也恳请华卫能协助智能手机项目,引进全球的顶尖技术人才。”
任政飞点头道:“这个应该是没问题的,华卫决定要做的业务,就会投入大量资源,智能手机项目在全球引进人才一事,可以建立一个联席沟通机制来解决。”
高阳又问:“任总,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倾力投入,10年左右,能不能掌握手机芯片的设计和生产技术?”
任政飞一怔:“你还想介入上游的半导体产业?”
高阳笑道:“任总,我完全不懂技术,只是想请教您,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任政飞思考一阵,摇头道:
“很不现实,半导体的设计和制造,上游涉及到尖端的材料、生产装备和相关技术专利,几乎全都掌握在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
民用高端芯片生产,需要先进工艺制程支持,涉及到一个整体的高科技生产体系,更需要系统的基础工程支持。
这些领域,国内跟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差距太大,而且人家还针对先进技术和装备,一直对我们进行封锁。
这些,再有钱也是买不来的,你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高阳道:“任总,我有一种预感,像华卫这样的科技企业,某一天完全超越了欧美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地位全面领先之时,必然会被欧美卡脖子。
2001年,华夏加入WTO,当年的经济总量还不到美国的13%,去年已经接近20%了。
按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10年之后,华夏的经济总量大概率会超过美国的60%。
有史可鉴,我们必然会被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体系违堵,阻止我们的高科技产业升级,华卫这样的企业必定首当其冲。
到时候,除了通讯技术,芯片以及整个半导体产业也很关键,我们的智能手机项目,到时候发展得再好,人家一卡住芯片,就形同釜底抽薪了。
所以,必须要有所准备才行啊。”
任政飞思考一阵,看着高阳:“按你的想法,该如何准备?”
高阳道:“智能手机的未来,主流处理器必然是ARM架构,3年左右吧,我会想办法尝试通过美国的android公司,收购或者控股ARM公司。
另外,再让android公司入股荷兰的光刻机公司ASML。
其二,如果华卫海思需要,51集团可以注资进来,加快海思的半导体设计发展速度。
其三,51集团考虑注资华芯国际,或者跟华芯国际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不惜代价,也要在10年之内,努力在先进制程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任政飞一时无语,静静看着高阳,突然道:“小高,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想法很好,只是面对西方的科技壁垒,资本并非万能。”
高阳道:“任总,只要是正确的事,做总比不做要好,资本也有资本的优势。
android公司的最大个人股东是一位美国人,名叫安迪.鲁宾,他曾经是一位极客,一位狂热的开源软件爱好者。
我有信心通过资本运作,让android公司在十年之内,成长为全球最顶级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之一,到时候,必然会有大量华尔街资本进入这家公司。
我还投资了硅谷另一家互联网公司twitter,这家公司,将作为欧美市场的传媒平台,力争十年之内,投资和控股一批欧美传媒公司。
有了这两家公司站在前方,并且带进来大量的欧美资本,形成利益相关,有可能减轻我们在国内尝试发展半导体业务的压力。
这,就是我能尽到的最大努力。
智能手机项目启动之后,我们对标的就是苹果公司,51集团首先要在华夏市场立足,之后以华夏市场为大本营,在全球范围内,借助android和twitter,包括华卫的全球营销体系,与苹果公司正面抗衡。
做到了这种程度,51集团凭着互联网和实业两条腿走路,抗击打能力就会强得多,能够成长为世界级的大公司,也能够大力支持华卫公司的发展。”
看着高阳一副雄心勃勃的样子,任政飞也不知道,高阳的信心究竟从何而来。
任政飞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很有远见,大局观很强,手里也掌握着极为惊人的资本。
两人一直交流到中午时分,任政飞请高阳一行,在华卫公司食堂吃了简单的工作餐。
最后,任政飞同意51集团注资华卫海思20个亿,共同推动半导体事业,为两家公司合作的智能手机项目提供支持。
高阳也很高兴,今天拜访这位偶像企业家,目的基本都达到了。
接下来,就是元旦假期之后,开始全面对接,推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