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学生喋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 学生喋血 (第2/2页)

院等学校,第三大队由北京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等学校,城外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等学校组成第四大队。

    这些都是白香君告诉吴昱的,吴昱无力的对着白香君吐槽道:“你们学生游行老拉着我干什么?”

    白香君批评道:“老师,你的思想不对啊,游行活动是所有爱国人士都应该积极参与的,上次游行北京大学的许德珩、中国大学的吴承仕等教授和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的斯诺夫妇也都参加了游行示威,还有许多记者都参与了。”

    “恩,你说的对,老师错了。”吴昱很没节操的投降了。

    12月16日拂晓,城外第四大队清华、燕京等学校率先出发,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以清华大学为先导,10人左右为一排,绵延一公里。

    这支游行队伍在正阳门受阻,遂转宣武门,又受阻。

    在相持中,同学们发现城门底下有一条缝隙,身材娇小的陆璀平贴着地面爬了进去,敏捷地把门闩抽下,高喊“冲进来呀!”但还没有来得及把城门打开,十几名军警猛扑过来,拳打脚踢将她逮捕。

    “同学们,陆璀同学被抓了我们去救她,冲啊!”

    军警的野蛮行径激起了同学们的愤怒,潜伏在城内的同学抓住机会一拥而上,打开城门,学生们再也按捺不住满腔怒火,一拥而入,慑于声势,军警不得不释放陆璀,并开城门让清华、燕京队伍穿过,前进途中,游行队伍又遭到军警镇压,受伤者数十人,这是学生们第一次血洒大街。

    与此同时,中国大学遭军警封门,无奈董毓华和白乙化就率领中国大学学生从学校西花园跳墙,然后接应弘达中学、北平大学的学生,作为第二大队向预定地点天桥进发。

    第三大队也遭到军警阻截,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就指挥大家化整为零赶往天桥。

    相比于其他三队的困难重重,吴昱带着女一中的学生,无惊无险的和东北大学汇合了。

    这天清晨,北平市一万余名爱国学生陆续走上街头,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发了。

    示威游行队伍共分为4个大队,分别由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率领从不同方向前进,途中冲破军警的封锁阻拦,最后在天桥会合。

    上午11时,学生们在天桥集合从天桥出发,浩浩荡荡的学生发着传单,喊着口号,吸引广大工人、农民、市民共3万余人,在正阳门召开市民大会。

    会上提出: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二、组织民众、工农兵学商共同抗日;三、民众自动武装起来;四、反对华北自治。大会决定到六国饭店示威,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

    大会通过了“不承认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收复东北失地”等决议案。

    会场旗帜飘扬,决议案通过后,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吴昱看着身边的学生都狂热的吼着,不禁也有些热血上头。

    市民大会结束后,按原计划到外交大楼示威。一万多名学生整队向前门方向行进。

    学生们手挽着手,高呼抗日救国口号,给街道两旁的市民和行人散发传单。

    市民们热情的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有的送来开水和食物,有的自动加入游行队伍。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学生这时从西便门冲入城内,向天桥进发,他们走到珠市口时,刚巧其他各校学生从天桥游行到这里,两支队伍汇合成大军,沿着前门大街向东交民巷前进。

    再次壮大的游行队伍,喊着口号,抵达前门。

    到达前门时,遇到大批军警和保安队的阻截,遭到了军警鸣枪堵截和刀砍。

    学生们被迫在前门广场上召开了大会,这次抗日游行示威的队伍比一二·九那天更加壮观,堵塞了交通,致电车停运。

    这时候黄~敬爬在了电车顶上,东北大学的在旁边放风,****拿着喊话筒,对着人民群众演讲,积极宣传抗日。

    在前门火车站广场举行的二次市民大会,大会决定继续进内城游行。

    学生们选出代表与军警交涉,要求他们打开城门。

    北平当局为了分割示威游行队伍,答应了学生的请求,但只让一部分学生从前门进城,剩下的大部分学生,需从和平门和宣武门入城。

    下午4时,黄~敬率领北京大学、中国大学、女一中等学校的一部分学生,从前门入城后,城门马上关闭了。

    没有办法剩下的学生,沿着西河沿赴和平门和宣武门。

    PS:重要通知:明天晚上9点,作者君会和姜辙大大发推荐票红包,大家要留好推荐票准时抢红包哦,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