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十一章 立功,冲击儒圣!东厂太监也有浩然正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十一章 立功,冲击儒圣!东厂太监也有浩然正气! (第1/2页)

    十八名大儒获得文位,开辟了文宫之后。

    其余才气更低一些的读书人,一批又一批的拜李青得赐文位。

    足足一整天时间之后,现场六千多名读书人,才全部开辟文宫成为了真正的儒道修行者。

    六千多个读书人,除了十八名大儒文位之外。

    还有是三十五名读书人获得大学士文位。

    七十九名读书人获得翰林文位。

    八百多名读书人获得进士文位。

    这些人,都是大周三十年科举以来,  积攒下来的读书种子!

    每一位都是当年科举高中进士的读书人,都是读书人中的天之骄子。

    剩下的五千多名读书人,也皆是秀才或举人文位。

    这是一支非常庞大的且恐怖的力量。

    翰林文位,肉身堪比六品修士。六品修士,皆是以一敌千的存在。

    大学士文位,肉身堪比五品修士。五品修士,  以一敌万人不惧。

    也就意味着,一旦这些获得翰林文位和大学士文位的读书人,熟悉了儒道神通,  孕育出了唇枪舌剑。

    七十九名翰林,能抵得上七万九千大军!

    三十五名获得大学士,能敌三十五万大军。

    光是这一百一十四人,就相当于四十多万大军。

    更别提还有十八名大儒!

    大儒肉身,堪比四品修士,四品修士,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

    当然,现在让这十八名大儒上战场,绝对会惨死在蛮族的铁骑之下。

    原因很简单,他们只是单纯的拥有堪比四品修士的体魄。

    其余儒家的种种手段,几乎是一窍不通。

    就说同样是四品修士的芪山王,只身一人就能轻易斩杀这十八名大儒。

    “老师,已经统计好了,拥有浩然正气之人,  总共十四个。他们的身份信息,也都记录下来了。”

    王琰和王薪两兄弟,跑到李青身旁,  递了一份名单上来。

    名单上面,  详细的记录这十四个人的各种身份信息。

    丞相司马眕。

    稷山书院山长司马镜,同时也是司马眕的堂弟。

    阳山书院山长王林甫。

    国子监祭酒孔嵬。

    清源王氏王珵。

    清源王氏王屹。

    清源王氏王琰。

    鲁州孔圣世家孔德祥。

    青州刘家刘恒言。

    皇室宗亲,并且在御史台担任监察御史的武明霄。

    靖州阜县县令吴璋玉。

    南豫府赵昶。

    阳朔张子桓。

    芪山嘤嘤。

    这十四个拥有浩然正气之人,除了四名大儒之外。

    其余十个名额当中,竟然被清源王氏占了三个!

    清源王氏,一门三代代代状元。这早已传遍整个大周。

    可惜到了王琰这一代,只考取了探花,状元被李青摘了去。

    没能延续一门四代状元的辉煌。

    但现在,更加让王家满载荣誉的是,王家祖孙三代,全都养出了浩然正气!

    旁人对王家敬佩的同时,也不由感到无比羡慕。

    惟有王薪,躲在一旁瑟瑟发抖,不敢让旁人看到自己。

    祖父,父亲和哥哥都养出了浩然正气,就他例外。

    这个对比太鲜明了,王薪丢不起这个人。

    “芪山嘤嘤?”

    李青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愣了一下。

    随后看完王琰在上面记载的资料信息,更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这个芪山嘤嘤,竟然是一只鹦鹉!

    他从小就喜欢读书,  芪山王拗不过他,特意高价请了人族夫子教他读书。

    结果这只鹦鹉精,后来参加科举,竟然一路考到了二甲进士!

    这件事在二十多年前,还轰动了一时。

    没想到一个喜欢读书的鹦鹉精,竟然也能养出浩然正气。

    李青按照名单上的信息,认真推敲和思索。

    思索为何养出浩然正气之人,竟然如此稀少!

    足足六千多个读书人,汇集了大周三十年来近乎所有高中进士之人。

    可以说大周三十年来读书读的最好的一批人,都在这里。

    结果却仅仅只有十四人养出了浩然正气。

    这个比例让人难以接受。

    圣院门口,李青传授了所有开辟了文宫的儒道修行者一些战诗词,除了一些如同丞相之外,必须得留在朝中处理政务的身居要职的官员之外,其余儒道修行者全都整军待发,准备跟随李青支援北境,前往沧澜城镇压蛮族。

    看着眼前四千两百名随军征战的儒道修行者。

    李青满脸肃穆的说道:“此去北境,事关大周生死存亡。望诸君勠力同心,一举重创甚至歼灭蛮族大军。挽大厦之将倾,救大周于水火。”

    四千两百名儒道修行者,全都斗志昂扬。

    高声呐喊:“愿随夫子荡平蛮族!”

    这些人当中,尤其以那些拥有翰林文位和大学士文位的读书人最为激昂。

    而十名要出征的大儒,都不能用激昂来形容了。

    他们目光火热,恨不得立刻上战场杀敌报国!

    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们都是新晋大儒。

    唯有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不断往上晋升,成为二境大儒,三境大儒,甚至四境大儒!

    李青同样心情激荡。

    读书人的三不朽,他已经完成了立言。

    想要继续往上走,就只剩下立功和立德了。

    教化万民,无疑是最大的功德,立地成圣也不为过。

    但教化万民太艰难了。

    其中的难度无法想象,也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

    至少在圣院遍布人族七国境内,李青才有了教化天下的基础。

    而保家卫国,战场立功,击溃蛮族,同样是一件巨大的功绩。

    望着眼前斗志激昂的四千两百名儒道修行者。

    李青心中豪迈之气顿生,豪情壮志的喊道:

    “当今之世,如欲平治天下者,舍我其谁!”

    这番话,在此情此景说出来,一语双关,有两种解释。

    一是李青作为儒教开创者,当平治天下!

    二是平直天下者,舍在座之儒生其谁?

    四千两百名即将出征的儒道修行者闻言,只感觉热血沸腾。

    一时之间群情激荡。

    纷纷跟着大喊:“当今之世,如欲平治天下者,舍我其谁!”

    声音传至四方。

    周围百姓闻言,也无不激动和向往不已。

    内心想要将自家孩子培养成读书人的想法越来越坚定。

    即便是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

    儒教大军开拔。

    从圣院门口出发,往盛京北门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