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西行取经 (第1/2页)
又十数年过去。
徐凡力之大道,在三大元神道人,以及道珠之助力下,已参悟至五百万重。
同样是这一年,他再次来到长安,这座人世间最繁华、也是红尘气息最为浓郁的城池。
不知怎的,他总有一种感觉,太玄若要转世,一定会来到这座圣城的。
人生有许多选择,但徐凡固执地滞留在长安,隐姓埋名,化成凡人,体悟红尘之变,愈炼道心。
红尘滚滚,人间烟火,正是岁月之流逝。
第二年,徐凡在三身三世古今法上,迈出一个关键性步伐,参悟出一大神通。
上一次,自古今法上,得道的第一个神通是时间截留。
靠着这一神通,行了逆天之举,截断大先生道身,葬了梵清,坏了大先生的法。
这一次,又参悟出一个神通,唤作“白驹过隙”。
时光荏苒,若白驹自指缝而过,刹那的一瞬,千百载已渡,实为飞快。
此白驹过隙,亦为混沌至高法的神通,有逆天之能,蕴恐怖之力。
徐凡练出此神通,精神大振,正当潜心修悟时,长安城忽然万重瑞气,千道祥光,隐显在天,风似受了符诏般清仁柔和,化日丽非常。
徐凡定睛一看,穿透诸空。
那里行来一队人马,千官环佩分列前后,五卫旌旗列在两旁,金甲灵将持金瓜,擎着斧钺,傲然而护。
真个是龙旗飞舞,圣明天子正人间,忠义大臣古来良。
福瑞千年超舜禹,万代升平塞尧汤。
又见那曲柄伞下,端坐一人,滚金龙袍,辉光相射,腰悬玉连环,宫娥拿着彩凤扇,遮不住的阳光如瑞霭飘扬。头戴着珠冠玉,紫绶金章。
护驾的军卒千队,扶舆将两行,背后竟有神芒刺显,绝非凡俗,而乃九天神将临凡,却只为戍卫车舆中人。
“原来是大唐皇帝到了!”
徐凡暗暗心惊。
如此神圣异象,难不成是紫薇帝星转世?要天兴大唐!
他一步而出,来到街道,一番询问,方才知道,唐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两百名高僧,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
唐王闻之,大驾化生寺来拈香。
满城百姓,都跟着去看热闹哩。
要一睹人皇风采,更要看一看传闻中千年一出的三藏**师是何等风流模样!
曾有名动京城的高明相师,远远看了一眼那位三藏**师,便惊为天人,向四周人说:
“此僧乃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
于是三藏**师名号,广传京畿。
徐凡跟着百姓而行,不多刻,到了化生寺,那皇帝早到寺前,吩咐住了音乐响器,下了车撵,引着多官,拜佛拈香,三匝已毕。
又见那大阐法师都纲陈玄奘法师引众僧罗拜皇帝,礼毕,分班各安禅位。
徐凡见如此盛况,不免大吃一惊,没想到不过区区数百年,西方佛家深入人心至此!
可见,经过几百年传法,已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了。
大阐法师献上了济孤榜文与唐皇看。
唐皇命人念出。
曰:“至德渺茫,禅宗寂灭···”
徐凡听着听着,眉宇不由拧在一起,此篇济孤榜文,写的是三界孤魂,哀愁婉泣,有禅宗法门,可普渡苦海群生,脱离沉疴,引归真路,早登极乐,来往西方得自在。
完全是标榜主宰三界阴阳的至尊口吻。
唐皇天定,生来要兴旺中土,然却在前几日,游走鬼界,见了父兄鬼魂,要向自己寻仇,吓出一身病,这才有今日的化生寺之行,起了扶佛之心。
这些徐凡是知道的,但是他无法阻止,因为操控一切的是那位白衣菩萨,他如何敢露面?
只能静观事变。
看来剧本依旧按照人家的方向前行着···
这种巨大的能量,绝非眼下的他能比拟。
所以,即使洞悉真相,也无法改变什么。
唐皇看毕,大赞有加,宣扬佛法,当即颁旨要建水陆大会,超度世间一切亡魂。
随后转回大内皇宫。
看着四周欢呼雀跃的百姓,徐凡眉头一皱退了出去,他知道不出三日,便该那位白衣菩萨显现了,兜卖袈裟锡杖,彻底敲定西去之行。
果然,第三天,长安城里传出了一个消息,说是一个癞僧人手持一件袈裟,一只锡杖,言说乃佛家二宝,作价七千两,若遇有缘人,却是分文不取。
这癞和尚撞倒当朝宰相萧禹,宰相引荐给唐皇。
唐皇听闻,招之入殿堂,要买来与陈玄奘。因为不日将起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师穿用。
唐皇询问:袈裟有何妙用?
癞和尚答道: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吞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
唐皇与诸官闻言,十分欢喜,又问锡杖有何甚么好处?
癞和尚对答:我这锡杖,是那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入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皇一听,竟如此神异,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心中不由多了几分敬重之意。
当即道:“**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广种福田,见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经法。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你端的要价几何?”癞和尚闻言,合掌皈依,道声佛号,躬身上启:“既有德行,贫僧情愿送他,决不要钱。”
说罢,抽身便走。
唐王急着萧禹扯住,欠身立于殿上,问曰:“你原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你见朕要买,就不要钱,敢是说朕心倚恃君位,强要你的物件?
更无此理。
朕照你原价奉偿,却不可推避。”
癞和尚起手道:“贫僧有愿在前,原说果有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不要钱,愿送与他。今见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理当奉上,决不要钱。贫僧愿留下此物告回。”
唐皇见他这等勤恳,甚喜。
随命光禄寺,大排素宴酬谢。
癞和尚又坚辞不受,畅然而去。
这等奇事,一下传遍长安。
徐凡心中已悟,那癞和尚恐怕正是白衣菩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