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53章 闫解放撤了凳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53章 闫解放撤了凳子 (第1/2页)

    “你是要请假啊?”

    苏维德见李学武来办公室,还以为来下战书的呢,没想到却是鸣金收兵。

    “您给算休假吧。”

    李学武笑了笑,说道:“过年期间一直都是我在盯着的,得走走亲戚了。”

    “哦,这是应该的。”

    苏维德也反应了过来,他是保卫组的主管领导,李学武的工作安排是得跟他汇报。

    只是他还没适应,或者说想不到李学武这么的守规矩,做事一板一眼的。

    “谁家没几个亲戚呢。”

    他在李学武的休假申请上痛快地签了字,微笑着说道:“我应该想着的,抱歉啊。”

    “嗨,瞧您说的,不是年前说了嘛。”

    李学武笑了笑,没在意地收起了申请,回道:“每年都一样,总得有值班站岗的不是?”

    “去年是别人,今年就得是我了。”

    他抖了抖手里的申请书,说道:“就这一两天,我们家的亲戚少,我爱人那边的多。”

    “是顾长吧,理解,理解——”

    苏维德轻易地就点出了李学武话里的关系,好似不经意地表现出了他所了解的情况。

    李学武眼角微微一眯,笑着说道:“我还当领导不知道呢,遮遮掩掩的倒显得小气了。”

    “哎——我也是听人说的。”

    苏维德摆了摆手,道:“这没什么,似是你这样的乘龙快婿,哪个不想要啊?”

    “是不是,哈哈哈——”

    哈泥马啊!点我是吧!

    李学武微微一笑,道:“您这话要是让我丈人听听就好了,也省的老说我太激进呢。”

    “这话怎么说的?”

    苏维德故作茫然地问道:“这激进是从何说起啊,我都觉得你太保守了呢。”

    “是吗?还是您懂我啊。”

    李学武好像遇到了知己似的,叹了口气,点点头说道:“还不是为了红星厂嘛。”

    “我是一心想要为组织和同志们做点实事,少扯那些没有用的,可我丈人不理解啊。”

    他很无奈地说道:“每次通信都提醒我要谨慎稳重,团结同事,光明磊落……”

    就着苏维德的话,他嘴里跟跑了火车似的,突突突地讲了一大堆。

    这在苏维德看来不就是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嘛。

    好家伙,他只是试探着咬了下钩,就被拎起来游街示众了是吧,还往他嘴里塞屎!

    合着我贬损你的话都不听,反过来还给自己表表功,道道辛苦了是吧!

    你一个保卫处出身的干部,还谈什么为了组织,为了同志,你是厂长啊!

    关键是李学武后面说的那些话,忒恶心人了,这是他丈人说的吗?

    这是用他丈人的语气说自己呢,你特么想当我爹啊。

    我不团结,我不干实事,我玩虚的,我特么不够光明磊落……

    李学武啊李学武,你特么骂人都不带脏字的啊,李怀德都特么没这么骂过我啊!

    “您瞧,车还在楼下等着我呢。”

    李学武骂舒服了,笑着一指门外,故作不好意思地说道:“今天才知道咱们心意相通,这说的有点多了,您别见怪啊。”

    “没事,没事,同志嘛。”

    苏维德挨了骂,还得笑着客气道:“以后咱们就得多沟通,多谈话啊。”

    “那就听您的,我走了。”

    李学武摆了摆手,笑着走出了办公室,留下苏维德咬着后槽牙笑着。

    偷瞧了一眼的顾城都觉得牙根子酸疼,苏副主任这骂挨的真窝心,真窝囊啊。

    这是刚来,不懂红星厂的规矩,论骂人的功夫,谁能抵挡得住李组长的口诛笔伐。

    字面意思,李组长话说的好,写出来的文章更好。

    顾城看着苏维德气得脸白,只想提醒他别再继续招惹李学武了,否则就是写文章骂你了。

    ——

    李学武是从厂里直接来的李德山家,也就是他和顾宁名义上的媒人家里。

    媒人不是李德山,而是他的夫人张书婷。

    他曾经参与侦办了大礼堂的案件,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这一家人。

    因丈人的身份关系,他也是将错就错,斗胆请了李德山的夫人担任媒人。

    双方走动的并不频繁,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往来,除了逢年过节的礼物。

    尤其是丈人丈母娘一家人各奔东西,远走他乡,李德山于去年上半年被隔离审查后。

    李学武来家里并不会多说什么,提前打电话约拜访,送的是四盒礼,唠的都是家常话。

    还是那座大院,他进来的时候门卫还认出了他,实在是长得忒特殊了一些。

    这个年月少有的身高和彪悍的相貌,特别是他乘坐的吉普车,涂装很有辨识度。

    “是来看望张主任的吧?”

    门卫倒是很客气,称呼张书婷为主任也是虚的,从李德山被审查以后,她就赋闲在家。

    李学武递上一根烟,笑着招呼道:“咱们真是有缘,我给您道新年好了!”

    “客气了您呐——”

    门卫笑着点点头,抬手示意了院里道:“您进去吧,张主任在家呢。”

    “谢谢,辛苦您了。”

    李学武并没有在意自己已经是处级干部的身份,来办事就是办事的,可没有威风可耍。

    并没有用韩建昆帮忙,一个人拎了四样礼物,迈步便进了大院。

    保卫站在门口看着李学武手里的东西,也是啧啧,这年轻人的力气真是了得。

    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一兜肉,真*实惠*四盒礼。

    四盒礼还是老早的说法了,北方地区早前多讲究这个,大多数是烟酒茶糖,点心匣子。

    像是李学武这般实惠的少有,看着不像走关系的,倒像是来看丈人杆子的。

    “学武啊,咋拿这么多东西呢?”

    张书婷昨天便收到了他要来拜访的消息,今天上午在家等着呢。

    一见他进院,便主动迎了出来,看见他手里拎着的东西,更是惊讶和意外。

    她倒是真的很欣赏顾家的这位姑爷,早前答应给他当媒人,并不全是看在案子的份上。

    李德山与顾海涛的交往并没有那么的亲密,但一个组织的,总能互相认识。

    且两人都是参谋出身,就算没有接触,现在也有了来往和关系。

    三年的媒人三年的客(读且)。

    新人答谢媒人,讲究连送三年的礼物,以表达感谢。

    当然了,多数是送一年,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要不怎么说李学武实惠呢。

    真要说攀关系,这个时候还真就算不上。

    顾家虽然走了,可人没倒,势力还在,她家已经是遭遇了意外,风雨飘摇。

    李学武不撇清关系就算好的了,哪里还有巴结一说。

    人家都说患难见真情,李学武的实在劲儿颇得张书婷喜欢。

    不远不近,没有刻意,关系处理的很是让人舒服。

    “今年过年厂里安排了我值班,也没时间出去给您置办礼物,就可着实惠来了。”

    李学武笑呵呵地说道:“出来的时候我妈还说我呢,怕不是要让您笑话。”

    “都要像你这么实惠,得礼的可真要笑了。”

    张书婷哪里不懂李学武的心意,这么说只是全了她的面子。

    虽然家里保留了基本待遇,但在这个朝不保夕的时候,待遇什么时候取消还不知道呢。

    去年一年,她下乡劳动了大半年,孩子都跟家里放了羊了。

    过年这会回来,真是操心又受罪,还得挂念着李德山的情况。

    看着摆在屋里的米面油肉,不由得心里也是热乎了许多。

    “来,喝水,累着了吧。”

    “没有,从车上下来,几步路。”

    李学武客气着双手接了茶杯,点头道:“顾宁今天上班,没办法一起来看您。”

    “我理解,都是为了工作。”

    张书婷心里却是明白的,她又不是不知道顾家那姑娘的性格。

    别说是她这媒人了,就是亲姨,亲舅舅家里也是不去的。

    李学武客气着,她当然是不在意的。

    “孩子挺好的吧?”

    张书婷给他找了烟,却被他婉拒了。

    “挺好的,就是有点淘气。”

    李学武捧着茶杯慢慢地喝了,介绍道:“大的三岁,已经开始懂事了,小的马上十二个月。”

    “他自己站着能走两步,爬起来飞快,能够着的地方都得翻个遍。”

    “小孩子都这样——”

    张书婷微笑着说道:“多一点耐心,慢慢教,慢慢带。”

    “是,我母亲帮我们带了半年,前段时间刚回去,”他介绍道:“我大哥家里那个比他大一个月,也是淘气包,看不过来了。”

    “多好啊,有父母帮衬着。”

    张书婷打量着他,问道:“你丈人那边还好吧,听说是在学院工作?”

    “是,金陵兵事学院。”

    李学武放下茶杯,说道:“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忙了,可他身体依旧不太好,还得养。”

    “我丈母娘过去也是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担心他忙起来就忘了保养。”

    “是应该注意一下身体。”

    张书婷很显然是听明白了,认同地点头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没有个好身体,什么都做不了。”

    “您说的是,”李学武顺着她的话折了一句,道:“当儿女的不就这份心愿嘛。”

    “父母在是个家,父母要是有缺憾,当儿女的就成了没家的孩子了。”

    ——

    时代翻腾,风起云涌。

    多少事李学武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处理,心里的怜悯和无奈都化作了悲叹。

    李德山的情况他是有过了解的,但从未贸然谈及过,就算是在家里也一样。

    给金陵去信或者通话,都只秉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莫谈国事,亲情为字。

    只说家里事,不说他人非。

    他就是一个搏浪者,连自己家里这点事都将将保全呢,哪里敢碰大风大浪。

    个人有个人的缘法,个人有个人的修行。

    李德山一家的情况不是他能解决的,也不是他能参与的。

    正因为他保持了这种亲情的处理方式,才得以见到张书婷,张书婷也愿意与他来往。

    今天这是说到了家里,他也怕张书婷两口子顶不住压力,才贸贸然说了一句。

    领情不领情他就不在意了,只在家里坐了一杯茶的时间,他便主动告辞。

    张书婷一路送他到了大门外,很是客气着道了别,门口的保卫也在一边看着,眼里全是满意的神色。

    恰到好处的为人处世,彼此都能融洽。

    年轻人能有这份修为,也活该他平步青云,步步登高。

    在心里这么想的可不止张书婷一人,今天李学武拜访的人家可多,多是这么想的。

    从张书婷这边出来,他便径直去了证婚人于怀右的家里。

    于怀右依旧在工安部,到他家里的时候人并不在家,只是同家里人说了会有人来拜访。

    李学武持了晚辈的礼,带着真正的四盒礼,同于怀右的夫人和小儿子聊了有几分钟,这才从院里出来。

    于怀右和张书婷算是他每年必定会来答谢的关系,走完了也就完了。

    从于怀右没有亲自见他就能看得出来,双方都保持了可以的距离和谨慎。

    李学武本身就不在这个系统内工作了,见于怀右并没有那么的必要。

    倒是接下来的几家,可够他奔波的。

    顾宁的姨舅,顾宁的叔伯,这是新婚第二年,顾海涛又不在京城,他总要有所表示。

    老话儿讲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可也有失偏颇,他进步的消息传的就很快速嘛。

    年前解决的待遇,年后拜年就都知道了。

    今年无论是姨舅还是叔伯,热情更胜往年,没赶上饭点的都要留饭,赶上饭点的那更是不让走,好菜好酒,一醉方休。

    幸好李学武酒量还可以,是站着走出来的,多少姑爷在丈人家喝倒了,现在举手!

    李学武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去年就有这么强调的,今年就更多了。

    不过他也明白,长辈们这么强调了,他同那些姻亲关系的交往也就那么回事了。

    年轻人有几个不气盛的,家里长辈不提这个还好,提了这个他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你当他饭桌上的酒都是谁起哄敬的,这敬过来的酒多少带了些羡慕嫉妒恨。

    李学武没办法让所有人满意,更没想过要借这些亲戚们的关系,只能说随缘了。

    他也想过了,去年说,今年说,明年就不会说了,因为撵不上,追不起,再说就是骂人了。

    所以喝酒的时候人家敬他事业有成,他都是笑着说“我努力”。

    心里则是保证,我努力进步,争取让你们攀比不起,这样就好彼此放过了。

    你比他高一级,他羡慕;高两级,他嫉妒;高三级,他要恨;高五级,他要跪——

    亲戚之间,比朋友更势利,更直接。

    ——

    晚上这顿饭吃的时间比较长,顾宁的二姨夫在重工,拉着他聊了很多红星厂的事。

    主要还是听了红星厂关于冶金、轧钢、船舶、飞行器等工业规划情况的介绍。

    这方面是李学武在负责的,所以说的比较详细,主要还是她二姨夫问的仔细。

    到他们家的时候是五点,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七点半了,这还是喝尽兴了。

    上次来家里她二姨夫没在家,所以点到为止,五分钟就结束了。

    这次不一样,听说他要来拜访,她二姨夫特别定了这个时间,就要找他喝酒的。

    可能这些留饭的亲戚们都不知道他的酒量,出来的时候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顾海涛一家人其实都不怎么喝酒,家教如此。

    这一次真是找了个酒中仙的姑爷,尤其是李学武在酒桌上爽朗的性格,面面俱到的脾气。

    她二姨夫是真性情,但也有脾气,这一次约酒也是带了些许考验的意味。

    从问及红星厂业务情况的话语间就能看得出,这也是一位务实的干部。

    值得一说的是,她二姨夫并没有点评他的汇报,更没有给他提意见或者建议。

    李学武便知道,这是一位忠厚长者,是真的很关心他的成长。

    别说什么结婚两年了,才看见他的成长,可能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只有到了李学武的这个位置,才算是后起之秀,有了平起平坐共商大事的资格。

    两人在客厅谈话的时候,家里的几个孩子,无论大小,都没有插话的份。

    这便能看出她二姨夫的性格了,认真。

    出来的时候,一家人送了他上车,临别时还叮嘱他好好工作,常来家里坐坐。

    这是考核通过,对他的进步表示了认可,也认可了他作为顾家姑爷的崛起。

    往后再遇到,必定是认真相待。

    李学武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个过程和体验,只能说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

    在一个台阶上就会遇到对应的人,有对应的感悟,现在没有,只能说你还没到那个位置上,强求也不行,因为人家不会往后看。

    哪怕就是李学武自己也一样,现在让他去指导和帮助科员级的同志,他能做吗?

    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一岁的时候你教他走路,说话,十岁的时候你教他学习文化。

    但当他二十岁的时候就不见得愿意听你的唠叨和帮助了,这个时候就得学会放手和鼓励了。

    同单位里做管理也是一样的,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有几个跟你同心同德的?

    反倒是鞭策加鼓励带出来的草莽,会成为你的得力干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