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故事开始 2月10日2022年半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故事开始 2月10日2022年半夜 (第1/2页)

    四周一片死寂……不,我听到不知是谁的哭声。

    我环顾四周,一边侧聆听……是谁,是谁?

    我仿佛整个人都在不断的下坠,我的嘴中涌出一股血腥味,但是我丝毫不觉得痛苦。

    四周更加沉静啊,多么寂静啊。

    之前那一抹突灭突明的路灯也逐渐暗淡下来,再也看不到颜色,再也看不到光亮。

    我就那样倒卧在地上,被沉重的寂寥紧紧包裹。

    我看见我的好妹妹停在我面前。

    她询问我为什么要创造出一把剑来杀人。

    能量的转化必然代表部分能量将被损失……所以为什么要浪费能量创造一把剑呢?

    因为我本来的目的就不是杀人!

    我本能的挺直腰板,即使这样真的很疼,即使我此刻真的很狼狈,即使站在我面前的只是一个幻影,我依旧不敢……

    我需要在他们眼里保持那神坛之上空冷无波的神邸……因为只有这要我才能保持我那卑微的自主权。

    面前的约书亚告诉我这就是我存在的意愿。

    因为我永远可以去是,但是永远不能够是。因为永远不能够是,所以会永远去是。

    这是齐泽克提出的连贯性形式框架。

    我知道我所看见的这个画面是来自我内心深处焦虑的具象。

    我想解释我的存在,但是解释总是对解释的解释……

    她要求我承认我是矛盾的生物。

    我口口声声说我渴望温情,可当温情眷顾我时,我却因恐惧而憎恨。我喜爱的热情中总是蕴含着憎恨。

    我教好的每一个人在另一个方面与我而言就是难以相容的死敌,而我要以自己的头脑为武器不断地跟他们战斗。

    战场几乎无处不在……这是精神上的格斗。是杀戮也是喜悦。

    我欺骗自己这个过程或自然而然的展现新观念和新美感,但是实则只是我渴望刺激,鲜血,矛盾所找的虚伪借口。

    我知道这是我心底不愿承认的自厌。

    她借我之口逼我承认,我所了解的一切事物都来自于理论,是纸上谈兵。与其说我依赖他人,不如说是与其去理解我身边的人,从实际中学习,我宁可理解书本中的人生。

    她询问我这是一无是处,还是自命清高。

    我知道这是因对过去的脱离感而产生的自卑。

    苏格拉底式质疑。

    这种对话机制的核心是彼此澄清观念和立场,通常对话的主题是求得结果的进步。

    进步越多,问题越难,问题越难进步就越大。

    提问者会让核心问题在自我中矛盾。

    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的命题和矛盾,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出对方的无知。

    在结论中,苏格拉底也不会给出对方答案,而是让对方做出选择。

    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也算是最早的辩证法行式。

    突然感觉我只负责提出问题的焦虑突然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

    想到这,我眸中氤氲起一层浅薄的笑意。至于到底真的笑了或是没笑,又何必深究呢?

    在这种根本没法回答的苏格拉底式质疑中,我……似乎除了顺着她指示的方向成长外,别无选择。

    在我的动摇中,她抛出了夏娃的诱惑。我心中形成了一种高风险的赌局,一边是骨感理想,一边是眼前触手可及的无限权力……

    我也不知道我在黑暗中站了多久,静默的像是夜中的冰雪雕塑。

    良久,眼睛有些酸涩……我才很轻的眨了下眼。

    我苦笑一声,无法解释我最后看见的那个东西。

    至少无法直接描写;或许我可以试着比喻一下。

    那是一只羽毛洁白,昂首挺胸的天鹅。

    它展开一对巨大的羽翼,轻易飞上天空。沐浴在理性的光辉,仿佛抛下了人生悲哀,再无垠的海洋中向太阳而去。

    好像曾经也有谁怎么做过……谁呢?

    哦,古希腊天才发明家—伊卡洛斯。可他却因翅膀被太阳融化而坠海身亡。

    人啊……要有敬畏之心。

    天鹅依旧昂首站立,可那已遭虫蛀的褐黄羽毛,让我心头不禁灌满了泪水和冷笑。

    我眼前似乎只剩发疯或自杀两个选择。

    我在暮色茫茫的道路上踽踽独行,苦笑的看向熄灭的路灯。

    或许我能做的就是慢慢等待那即将毁灭我的命运,或者……如果实在禁不住等待的折磨,就去推波助澜吧。

    想到这我很淡的转身回到了餐厅,看不出任何情绪,显得平和而淡漠。

    面对明奈的询问,我的回答是。

    “这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事实问题,这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或者说至始至终都只有价值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