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3) 何以逍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章(3) 何以逍遥 (第2/2页)

系奥义无穷。战国时期的惠子的政冶哲学思想一直为后人流传,却很少有人知道惠施本也是剑道名家。其仙逝之后,庄子谓世再无他的知音和对手,在整理惠子的典籍同时包括了他所研习的剑法,发现惠子的剑法同他的思想出奇地合契。惠子喜欢讲“物方生方死”的一同异,同与不同,其皆为一。他的剑招同样如此,剑招中包含了大量的刚猛的实招和大量的合同一契却毫无作用可言的虚招,实招有用,虚招无用,但一并使出、浑然一体、无懈可击、无坚不摧。庄子将之命名为“盈虚剑法”,讲的便是虚则有度、盈则不满。但自庄子仙逝后,就再也没人能将该剑法修得圆满,最多初步虚实结合而挥发出剑气。更多的人都认为该剑法深不可测、难以修炼。由于剑法中实招的威力刚猛无比且易于修习,于是逍遥门对于盈虚剑法的修习到后来慢慢转变为对于实招的重点练习,这样初期固然效果阴显,但终究失去了再上一层楼的空间,林郁邑他们就是在这样的修习传统下进行的。但在辛伏清作为走脚弟子拜入逍遥门后,他注意到了虚招的使用,他不阴理就找来大量的道家典籍乃至逍遥心法进行参研,他本身天资便较好,加上日夜苦读,于是渐渐顿悟剑招精义。他在二十六岁才拾剑练剑,却只用了两年便如同崔不际般挥洒自如。崔不际从那时才对这个淳朴的年轻人刮目相看,将其提拔入关门弟子并倾囊相授。

    可是太史雎听得辛伏清这般说辞更认为这是借口,道:“那些都是给刚入门的弟子看的书,我也读过,读了又有个什么用?你这话骗骗其他堂的人还可以,我是练习过盈虚剑法的人,我还不知道你这是借口吗?事到如今你还想着瞒天过海呢!”。

    辛伏清情知以前就跟他说不通,如今也是白费口舌。太史雎见他不说话,只道是默不作声,又说:“试剑之后,我无时无刻不想着报仇。怎奈自己功夫不济,每天还要在这位堂主和其他宵小面前强颜欢笑,装作自己是一个厚重的大师兄。只有我自己知道,只有找更强的人才能扳倒你!

    后来,我一次出山,我碰到了凉城派新建的龙见营的统领孟芚,孟大人认为我受到了不平,便带我去见了凉城派的孟宗主。宗主知道原委后,立即封我做了龙见营八大卫的天狼校尉,鼓励我团结门中的众兄弟为门除害。宗主还承诺了,在他新封的龙见营八大卫中尚有两个宝位空缺,便是留给我逍遥门的英杰,还有其他想要的财宝荣华都是应有尽有。今日还在劝你辛伏清,是顾及毕竟同门想给你个机会,既然你也不识时务,那么今天的一切新账旧账就都了结一下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