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九十六章 长了九年的人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百九十六章 长了九年的人参 (第2/2页)

后发货卖掉。

    八九年的时候,许世彦家栽了一百丈参,用的就是当初柳毛河那片参地的栽子,四年直生根的大栽子下地。

    按理,这个应该是九二年起参做货,但是当时行情一般。

    许世彦就跟苏安瑛说,留下五十丈大栽子下地的不起,其他的起参做货。

    那五十丈去年没起,到今年就五年了。

    尽管这两年一直在追肥,也特别注重田间管理,但土壤的力量已经到了尽头,而且也特别容易感染杂菌导致腐烂。

    换源app】

    当初一厘十棵八棵下地,到今年一厘也就剩五六棵了。

    看参的人传信给许世彦,说要是再不起,怕是明年就得都烂掉,还是起了吧。

    许世彦一琢磨也是,这要是连参栽子时期算一起,那棒槌都长九年了。

    属实是到时间了,那就起吧。

    于是找了个周日,许世彦夫妻领着许海清、许瑾慧,加上帮工的人一起,开车上山起参。

    往年家里起参,许世彦一般都不亲自来,多数都是许世安带着雇的人干活。

    今年这不是特殊么?许世彦想知道长了九年的棒槌能长成啥样儿,所以就跟着上山了。

    再一个,许海清许瑾慧俩孩子赶的时候好,几乎没怎么上山干过活。

    许世彦也想找机会让俩孩子试一试,知道挣钱不容易。

    尤其是许海清,这孩子是家里最小的,又最会来事儿,一张巧嘴巴巴儿的特别会哄人,格外受宠。

    许世彦就担心这小子从小在蜜罐子里泡大的,根本不知道吃苦是咋回事儿。

    将来仗着一张好嘴瞎胡混,不好好过日子。

    所以许世彦就把孩子都带山上来,让他们试一试干活是啥滋味儿,也算是体验一下生活。

    自打吉盛源分家之后,黄胜利等人都去南方了,家里干活的是黄胜凯、冯越、赵建国等人。

    知道许世彦家里今天起棒槌,这些人都挺好奇,非得上来帮工不可。

    “三哥,你家这棒槌挺奇怪啊,咋每一棵上头都长好几根秸子呢?

    这底下得是好几个芦头才能这样。有点儿怪啊,怎么长出来的?”

    刚一撤参棚,大家伙儿就瞅出来不对劲儿了。

    许世彦闻言笑了笑,这是他这些年琢磨出来的增产小妙招,一直没推广。

    每年七月末八月初,人参在地底下就开始鼓下一年的芦头。

    趁着芦头鼓出来还没有米粒大,直接将土拨开,将鼓出来的芦头用手抠掉。

    这样一来,人参还会再次鼓芦头,而且一般情况下,就会鼓出来两个芦头。

    有两个芦头就会长出两支参秸子,这样一来,参叶子也会成双倍。

    参叶子越多,光合作用就越强,物质积累充分,自然增产。

    这种很有效果,但是太费人工,需要一棵一棵手动抠芦头。

    许世彦也只在自家这五十丈参地做实验,其他的根本没那个闲心这么弄。

    “先起参吧,看看这长了九年的棒槌啥样儿。”

    许世彦笑笑,没直接向众人解释,还是起出来棒槌看产量再说吧。

    众人也没多问,赶紧拿着工具开始起参。

    这块地当初栽参用的都是大栽子,这又长了五年,估计不会长得太小。

    许世彦不敢大意,自己抡着三齿子,小心翼翼的刨下去,然后端着一大坨土出来。

    三齿子往后一带,手上用力一抖,疏松的土壤随即被抖落大半,露出埋藏在土里的人参。

    “我滴天爷嘞,三哥,你家这棒槌也太大了吧?”

    众人的目光都盯着土里露出来的那棵参呢,这时便集体发出惊呼来。

    “大萝卜也没你家这棒槌大啊?这一棵得多沉?”

    这时候,苏安瑛已经蹲在地上,将那棵参捡起来,再次抖了抖上面的泥土。

    众人就见到那棵参,竟是比人的小臂还要粗。

    这么大的参已经没啥形体可言了,五股八叉的全都是腿儿和参须子。

    那人参脖颈上的丁须都赶上男人大拇指粗了。

    “这棵,差不多得三斤多沉。”苏安瑛掂了掂手里的棒槌,估算道。

    “我去,三斤沉的棒槌,这可真是开眼了。

    可惜现在也没啥参王拍卖会了,这要是搁以前人参节上,这一棵最低不得卖两万啊?”

    当初那届参王拍卖会上,苏安瑛拿去一棵六两半的人参,拍卖了两千块钱。

    这棵可比那棵大太多了,这特么不是参王,这是参祖宗。

    要是搁以前,两万块的价格轻轻松松。

    “人参节没有拍卖会,不表示咱自己不能办一个啊。”许世彦闻言就笑。

    “今晚上回去,让你嫂子赶紧给那些客户打电话,就说咱们要在东岗参市办一场参王拍卖会。

    你信不信,能有很多人来?”

    玩儿这个,许世彦是行家,他要是想办个啥,那还不容易么?

    “对,对,嫂子,这事儿可以办。

    你打电话联系客户,我们在参市打广告,咱就在东岗参市办一场。

    正好还能借机会给咱东岗参市做个宣传呢。”众人一听都觉得可行,于是都鼓动苏安瑛。

    “别急,咱还是先把棒槌起出来吧,看看这两串儿参地,能起出来多少大货再说。

    这要是太少了,不值当喊人来的。”

    总不能为了三棵五棵的棒槌,把那些客户大老远给叫来吧?好歹也得值当人家那飞机票钱啊。

    “对,对,还是嫂子说的在理。得嘞,干活去。”

    众人都来了精神,急忙拎着三齿子干活去了。

    都知道地里有大货,谁也不敢大意,一个个抡起三齿子,小心翼翼刨下去。

    一下试试不行,就再来一下,往深点儿刨。

    然后将偌大的土块儿全都端起来,用脚轻轻踢一下三齿子,往下抖落土。

    “哎幼,这棵也不小,三哥三嫂,你们这回发了。”那边,黄胜凯大声吆喝着。

    接下来,这块儿地可就不消停了,大家伙儿接二连三的惊呼。

    这棒槌起的,一棵比一棵大,那真是大萝卜都未必赶得上许家这棒槌大了。

    四年的大栽子下地,又在地里长了五年。

    这五年里精心侍弄照管,叶面肥、复合菌肥都没少用,还特地抠了芦头,一棵参上面至少长四五根参秸子。

    这么多办法都用上了,那棒槌能长得差么?

    当初栽的时候,一丈十二厘,一厘八棵到十棵栽子下地。

    经过这五年,烂了一些,如今一厘还能剩五六棵,一丈也就起出来六十几棵棒槌。

    可别小瞧了这六十几棵,最低的也得一斤多沉,稍微好一点的就二斤多,三斤的也寻常。

    还有人起出来更大的,估计得有四斤。

    这哪里是起人参啊,这都比萝卜地里拔萝卜还厉害了。

    大家伙儿一边儿干活一边儿说,多这两年真不白瞎,赚大发了。

    来之前,许世彦估摸着能起出来大货,所以没带麻袋,而是纸壳箱里面套上塑料薄膜。

    这样装的虽然少了些,但是稳妥啊,不会把棒槌压坏了。

    这么大的棒槌,哪怕是掉一根丁须,也心疼啊。

    这边大家伙儿小心翼翼的起,那头有人将棒槌简单挑一下装箱。

    主要就是挑一挑有没有烂疤、破损,只要没有明显的硬伤,就全都装到箱子里。

    那纸壳箱里面套着塑料薄膜,装满一箱,先把塑料薄膜整理好,确定完全包裹住里面的人参。

    然后再用胶带纸把纸壳箱也封起来,都堆在地头上。

    许瑾慧跟着几个婶子挑货、装箱,这闺女干活仔细,特别板正,跟她一起干活的人都夸。

    许海清则是跟着冯越他们一起干活。

    人家不可能让许海清抡着三齿子起参,一个是怕他伤了自己,另一个是怕他刨不好再把棒槌给刨坏了。

    所以许海清就蹲在地里,跟着捡棒槌。

    别小看了捡棒槌,这个活也不轻松,蹲时间长了吧腿麻脚麻,就只能跪在地里。

    可跪在地里也不得劲儿,过一会儿就得起来,抱着棒槌送去挑货装箱。

    这一起一跪的折腾,时间长了也挺累。

    等到一天干完活,那两条腿就跟灌了铅似一样,酸疼酸疼的。

    总共五十丈,要是一般人家起参的话,十来个人大半天就起完了。

    许家这参地特殊啊,别看来的人多,将近二十个人呢。可是谁敢毛毛糙糙的就往外刨?

    每一棵都得小心翼翼的,这活自然就干不快,一直到五点多了,五十丈总算起完。

    这中间,还安排了人下山去,又买了不少纸壳箱和塑料薄膜上来。

    要不然,早晨带上山的那些都不够用。

    众人将箱子全都扛到车上,外头用苦布盖严实,再用粗绳子捆扎结实,这才开车往回走。

    前面两辆大卡车,后头几辆轻卡,车队浩浩荡荡开回了东岗。

    这么多大棒槌,可不敢放在家里,于是直接送到参市的地下大库里存起来。

    这两年参市大库又经过了几次升级改造,能用上的防盗手段都用上了。

    除了高科技手段如防盗报警器之外,传统的看家神器狗子也不缺,晚间在大库周围拴了六七条大狼狗。

    参市警卫室还安排了四个人值班,晚间两人一班轮岗。

    当初看守参市的李大爷,前两年已经过世了。

    李大娘在老伴走了没几个月之后,也在睡梦中过世。

    老两口没儿没女,后事都是许世彦给操办了,将老两口合葬在南面炮台山上了。

    参市这边安顿妥当,又嘱咐了警卫室那几个人,晚间加倍小心,众人这才放心离开。

    “走吧,咱们去饭店,那边我定了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