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三章 文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三章 文艺 (第1/2页)

    1993年《大学生》杂志评选了一次年度十大热词,分别是“下海、申办奥运、发、大哥大、第二职业、电脑、没商量、说法、发烧友、学雷风。”

    其中“下海”赫居榜首。

    如果划分一下,那么在八、九十年代,华夏其实一共爆发了三次下海潮。

    第一次是84年,这一次下海潮,让暴发户这个词彻底在华夏响了起来,因为第一次下海的主力人群是“两劳”期满释放人员,退休职工,还有无业游民,基本也就是那些被骂的小流氓。

    对于这帮人来说,这确确实实是一次暴发,一次刺激到所有华夏人的暴发。

    绝对够刺激了,因为可能昨天那个你还嫌弃配不上你家姑娘的杂毛,今天找的小三都比你家姑娘靓了。

    太刺激了。

    第二次在86年左右,这次火了的词是“管倒”,因为这次下海的主力人群大多都是有编制,甚至混体制的管。

    第三次要放到92年,设计师去南方看了看,然后说了一些话。

    从此,万类霜天竞自由。

    而这次下海潮的主力是科技人员,这也迅速刺激了华夏的科技水平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邵世明参与了第一次下海潮,而李青山则趁着第二次下海潮跟扑通跳了下去。

    没溅起来多大水花,还差点淹死。

    许惜年听邵世明自己说过几次,并不完整,说他当时也差点辉煌起来,结果还没嘚瑟上呢,就被女朋友坑惨了。

    赔了个精光。

    这直接导致老邵决心打一辈子光棍。

    当然他光棍也不是自己主观的想法,因为在许惜年看来老邵还是特别馋女人的,老邵最大的爱好就是开车去膨浦新村风景路那边转,裤兜空空,每次也不敢进去,就在门口溜达几圈。

    这是李青山说的。

    所以许惜年猜测老邵光棍的原因估计还是年纪大了又穷,再加上看着没啥本事。

    沪海这地界势利着呢。

    李青山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了医院,也算是有编制在身,只是一方面因为被排挤,一方面心里又有些蠢蠢欲动,最后选择跟着跳了下去。

    算是小打小闹吧,也赚了些小钱,后来囡囡她妈难产走了,就放弃了搞事业,开了小诊所,把心全放到了孩子身上。

    小夏利穿梭过高架。

    公司跑注册的事情虽然繁琐,但更多的时间里是等待。

    有邵世明充当司机,去哪都是接送,还挺方便。

    车子在华庭门口停下,华庭对面圆形的沪海体育馆近些日子很是热闹,邵世明说是要举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了。

    许惜年感觉得出来,因为华庭这些日子多了很多老外,各种肤色,舞厅这几天的歌曲大部分也选择的是英文歌。

    半只脚都迈出去车子了,许惜年又想起了什么,回头从驼色皮包里掏出一摞单子递给了副驾驶上的李青山。

    “这是沪海这几年获批的保健食品目录,你先挨个联系一下。”

    李青山端在手上看了一下,产品名称,获批功能,申请单位,还有单位的联系方式。

    一应俱全!

    “你从哪搞得这个?”

    许惜年径直朝大门走去,背对着车子摆了摆手,并没有告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