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七章:银针救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七章:银针救命 (第1/2页)

    “大爷,您这身体挺硬朗,但偶尔会头晕眼花,且咳痰粘稠,是吗?”穆临风为这第一位大爷把过脉象这后,问道。

    大爷连忙点头,拍了拍胸脯,说道:“是的,是的。我这平时身体好着呢!就是经常头晕眼花,我家老婆子连电视剧都不让我看了,说是看电视看的。这天气一凉就容易咳嗽。”

    大爷说完,连忙对着旁边自己的老哥几个,点点头,那意思大概是想表示,面前这年轻医生诊断的挺准确。

    穆临风又观察了大爷的舌苔,而后对绾绾说:“绾绾,你用笔记一下。”

    绾绾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笔记本和笔,站在一旁准备记录。

    “上则眼目昏花,下则阳道不通,有时火升面热,稠厚之痰,从喉间咯出。或谓真阳式微,阳道闭塞,则眼目昏花,火升面热,又系阴虚阳升明证,如以阳道不通,与火升目花,分为两途,则欲养其阴,必制阳光,欲助阳光,必消阴翳,未利于此,先弊于彼矣。”

    说到这里,穆临风停顿了一下,又观那位大爷的面色,继续说道:

    “细察阳道不通,断非阳衰不振,实缘肾水不足,虚阳尽越于上,阳不下降,所以阳道不通,与阳气衰乏者,判如霄壤也。脉象弦大,尤为阳气有余之征。拟每晨进育阴以潜伏阳气,每晚进盐化痰热。”

    穆临风见那大爷听的迷迷糊糊的,也听不太明白,便说道:“大爷,您不必担心,我这是说与我那徒弟听的,让她做好记录,等会连药方一齐给您。您这个就是肾气不太足,到了这个年纪了,是正常的。”

    说完,穆临风看向绾绾,问道:“此病症何解?”

    穆临风说完病症,并没有直接去开出药方,反而是让绾绾给病人开药方。即有考察她中医水平的意思,也有让她出彩头的意思。毕竟以后“济世堂”是绾绾长期主理,若是穆临风抢了风头,压过了绾绾。

    那么以后这些人都只会认他穆临风,不会认绾绾。

    绾绾带着十分自信的表情,声音洪亮的说道:“大生地(六两)  制首乌(四两)  生甘草(七钱)  大熟地(四两)  黑豆衣(三两)  大天冬(二两)  生牡蛎(四两)  煅磁石(三两)  大麦冬(二两)  海蛤粉(四两)  川石斛(四两)  奎党参(四两)  生山药(三两)  浙茯苓(三两)川贝母(二两)  西洋参(二两)  甘杞子(三两)  大元参(三两)  生於术(二两)  粉丹皮(二两)  女贞子,石决明(四两)  池菊花(一两五钱)  橘红(盐水炒,一两)  酒炒白芍(一两五钱)  潼沙苑(盐水炒,三两)  牛膝(盐水炒,三钱)  泽泻(一两五钱)

    上药煎三次,去渣,用清阿胶(三两)、龟板胶(三两)、鱼鳔胶(二两),溶化冲入收膏,每晨服一调羹。

    再另加陈关蛰三斤,洗极淡,用清水煎烊,渐渐收浓,加荸荠汁(六两)冲入,更加白冰糖(二两)收膏,每晚将卧时服半调羹,俱用开水冲调。”

    这几十味中药的药方,绾绾说起来是没有丝毫的停顿,行云流水般,特别像那说相声里面的节目“报菜名”!

    在场所有人,虽然听不懂,但外行听个热闹,也能瞧出来这姑娘不简单。顿时都为绾绾鼓掌。

    绾绾见这么多人鼓掌,叫好,反倒有些脸红,不好意思的冲着大伙笑。

    刚才绾绾在说出药方的时候,穆临风一直在一旁记录,心中对绾绾的基本功也是非常的赞赏。这姑娘才二十岁还不到,如今这中医的水平已经堪称大家。

    而且绾绾本身还是一位修道之人,虽然修为尚且还弱。但与那普通人相比,也是天囊之别。扎实的中医底子,加上本身有灵气加持。若是绾绾想出彩,实在是容易。

    穆临风此时也有意把《大罗脉经》传授与绾绾,此等奇书定可让绾绾在医术一道上更进一步。

    “大爷,您收好这处方,回头你去“济世堂”抓药,药材全部免费,直到您这病症消除为止。”穆临风将写好的处方双手递交给那位大爷,说道。

    大爷感动的直点头,正起身准备走,又转回身,问道:“那个,我这病能看电视吗?”

    穆临风笑着说道:“大爷,不打紧,可以看。只是要注意休息,不能一直。”

    大爷连忙点头,掏出手机,一边往人群外走去,一边拨通了自己老伴的电话。穆临风听见那大爷得意的说道:“老婆子,医生给我看了,说我这头晕和看电视没关系!嘿嘿….”

    接后面的是一位大妈,看年纪应该六十岁出头的模样,身材有些胖。

    穆临风为胖大妈把过脉之后,便说道:“大妈,您身体也没什么大问题,但要控制饮食,否则您这精气神会越来越差。”

    “小伙子,我女儿坐月子,那吃不掉的东西,都是我吃了。原本还觉得对身体有好处,可这吃了大半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