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价格战 (第2/2页)
到两周,没想到六天就回来了。”
卢良骥前四天都呆在欧域,后两天转去了北美,见了很多大老板和码头老总,基本确定了港口的停靠问题和维修保养,海上加油等问题。
“航线我已经向国际运输贸易局进行了申请,这两天就能下来。”
卢良骥发展的两条航线都是重要航线。
一条是经过南海,走好望角,直达阿姆斯特丹。
另外一条则横穿太平洋,走北美的路线。
无论是建材、木材、瓷器、或者各种各样的货物或者集装箱,都能承接。
“接下来即将过冬,是煤炭贸易的旺季,咱们得发动一切力量,开始挖掘煤老板用我们的船。”
这时候,严婉提出了一个疑问。
“卢总,咱们好像没这么高的运输能力啊……”
严婉一下子就抓到了问题的关键,能力真不是吹出来的,拿百分之五的股份不是白拿。
“别急。”
卢良骥阐述了他的三步走计划。
第一,正式开启航线。
第二,招揽以煤老板为主的订单。
第三,无脑提高运输能力。
这三步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却又相辅相成。
“船的事情我已经留意过了,南欧那边有很多废弃的船,价格低廉,对比咱们国产的船质量更好,基本上是已经被人家淘汰的货轮,但对于咱们来说可是好东西。”
“在南欧那边,这些船都是当废铁卖的,论吨算钱。”
“不过手续可能会麻烦个十天半个月,这些都不影响,小问题。”
“除去买船的钱,剩下的资金足够把张天茂一下子打的爬不起来。”
价格战在别人看来是拉锯战,是持久战。
但终究是建立在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
张天茂本身的弱点就是现金流不充足,最好是能一下子把对方打得喘不过气,再也无力回天。
这样不但能尽快结束战斗,抢占市场份额,也能节省自己在价格站上的开支。
一件普通的小商品,一般情况是你卖50美元,我卖48美元。
这只是价格战的一种打法。
如果实力,质量都碾压对方,这种稳赢。
但如果想要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就不能用这种方法。
一个毛绒玩具,你卖50美元是吧?
我直接卖8美元。
你怎么跟我打?
“卢总,咱们漏说了一个事情,公司还吃着官司呢。”
“吃就吃呗,咱们又不上市融资。”
“放心,我会请最好的律师跟他们掰扯,到立案宣判至少也得六个月以后了。”吴月芳已经联系好了律师团队。
“六个月以后,张天茂的公司还在不在都两说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