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4章 辉煌盛世,此事易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4章 辉煌盛世,此事易尔! (第1/2页)

    “赵仙子这话真是有趣得很。”

    赵璎珞愣神之后,唇角含笑:“仿若打情骂俏的小女儿。”

    “不过我更好奇赵仙子为何说道门掌教是个笨蛋。”

    “合德妹妹人在关外,对道门,对道门掌教的了解远胜我们,或许有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也说不定哩。”

    冯小怜言语中满是调侃,以及淡淡的不屑。

    她每次看到赵合德这副自命不凡的样子就厌烦不已。

    赵合德平静以对,神情虽然并无变化,但眼眸深处却是不由闪过淡淡的懊悔。

    刚刚的话,不过是一时气话,乱了心神。

    但话已出口,却是没有反悔的机会。

    面对两人的追问,赵合德短暂地沉默后,姿态优雅地端坐那里,平静说道。

    “以一己之力做改天换日之事,难道不是笨蛋。”

    “以一己之力对天下权贵宣战,难道不是笨蛋。”

    “以一己之力对千年礼教宣战,难道不是笨蛋。”

    三个反问,让赵璎珞与冯小怜一时无语。

    从这些方面看,确实难以反驳。

    “此言差矣。”

    刘贤笑盈盈地放下手中的茶盏,坐直了身体。

    他一开口,就引得众人纷纷看去,无不是面露好奇,想要听听他有什么高见。

    唯有赵合德,清冷的容颜唇角微翘,似笑非笑。

    她也想听听,刘贤有什么想法。

    刘贤略微停顿,不徐不疾地说道:“若天下人所不为,便不能为。当年院主开辟礼教,可是为天下先。当年神皇创造神庭,可是为天下先。当年长生天建立萨满教,可是为天下先。当年天帝一统天下,创建大夏天朝,可是为天下先。不正是因为他们敢为天下先,才能有如今的成就。”

    “前人可以为,道门掌教为何不可为?合德以为,如何?”

    刘贤笑呵呵地看着赵合德漂亮的脸蛋,心情颇为不错。

    至于自夸。

    还不许人说实话嘛。

    赵合德唇角微翘,无奈地笑了笑。

    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人如此无赖。

    哪里有人会这么厚的脸皮自夸。

    “咯咯,这位公子说得极好。院主无名当年敢为天下先,神皇、长生天、天帝敢为天下先,为何道门掌教不能为天下先。”

    赵璎珞眼眸微亮,看向刘贤的目光多了几分不一样的神采。

    这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妙,公子此言,让人信服。”

    冯小怜媚眼如丝,差点笑出声来。

    她望着无奈的赵合德,又看向笑盈盈的刘贤,感觉格外地有趣。

    很高兴。

    就喜欢看赵合德姐妹吃瘪。

    “如此说来,倒也是这般情况。”

    赵构短暂地沉默后,笑了起来:“礼教创建于四千多年前,当时诸神消失不久,天下混乱无比,子屠父,父杀子。君杀臣,臣弑君。纲常伦理不为天下强者认可,武力掠夺为天下人追捧。”

    “院主以大智慧,大毅力,大决心,立下礼法,创建礼教,最终形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下有序的纲常伦理。也因此获得天下众生的赞誉,最终在四千年前成为人间第一尊圣人。”

    “萨满教创建于三千多年前,当时北方有无数部落,彼此掠夺杀戮,没有丝毫秩序可言。孩童,妇女,如同羔羊牲口,为强者肆意掠夺,为强者随意蹂躏。长生天出身贫寒,机缘巧合入得萨满教,终以强绝的力量为北方建立了金帐制度,从此以后北方安宁,再无内乱。”

    “大夏天朝崛起于两千多年前,终结了神州数千年的混乱,让天下归于一统。这是千古未有的盛世,也是千古未有的局面。两千年前的古人断然不敢想象,有朝一日神州会归于一家。”

    “如今天下安定已久,情况又有不同。道门的出现,或许也是天命。”

    “早一分成魔,晚一分庸碌。”

    赵构引经据典,说出了自己的感想。

    “哦,赵公子为何说早一分成魔,晚一分庸碌?”

    “此言何意?”

    冯小怜听着赵构的评价,暗暗颔首,表示赞同。

    但凡圣人,哪个不是敢为天下先?

    道门掌教要是没有这样的勇气与毅力,焉能成圣?

    但听到最后,冯小怜还是不免有些困惑。

    “冯仙子可曾关注天下局势?”

    赵构并未直言,而是反问了一句。

    他说着,又看向了刘贤,赵合德,颇有考校的意思。

    冯小怜斟酌道:“有所关注,但所知不多。”

    她并非客气,而是因为崛起时间太短,接触真正的顶流时间更短。

    对天下局势的变化,冯小怜有所了解,有所关注,但只是表面的变化,更深层次的东西不甚明白。

    她能走到今日,就是因为谦逊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她绝不会不懂装懂。

    “赵仙子可有了解?”

    赵构转而看向赵合德,询问道。

    “略懂。”

    赵合德沉吟道:“天下局势看似繁花似锦,但暗流汹涌,早已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

    “各路诸侯在地方渐渐做大,已经形成了国中之国。而随着大夏天朝战事平息,普通修行者失去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不能报效朝廷,只能在地方与诸侯为奴,进一步加强了地方的力量。”

    “若是将大夏天朝比作参天大树,天帝便是这株大树的主干,各大诸侯国则是大树的树枝。如今主杆渐弱,树枝不断变强,长此以往必出问题。”

    “数百年来,天朝各地的起义与暴乱与日俱增,尤其是最近百年时间,各地的暴乱数量远超以往三百年。这正说明各地的矛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无法压制。”

    “长此以往,天下必然再次大乱,分崩离析也不过是早晚之事。”

    赵构双眼泛着光泽,满是赞赏之色。

    赵合德的回答,远比他想象的更好。

    虽然依旧不够全面,却也说到了点子上。

    当今天下,诸侯王族,世家大族,名门大教为了垄断资源,无不在有意无意地打压普通修士,掠夺小世家成长的资源。

    底层与上层的矛盾一触即发,已经到了几乎无可挽回的地步。

    很多人以为天帝疯了,竟然支持道门,背弃礼教,实乃自掘坟墓之举。

    但赵构身在王室,站在山巅,俯览人间种种。

    他看多了人间的变局,权贵,贱民,富豪,穷人,不同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去算计,去掠夺。所以他完全可以理解天帝的心情,以及想法。

    天下的矛盾积累得太深。

    若是不加以改革,分崩离析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天帝赞赏道门,何尝不是无奈之举,不是顺应天命。

    要么大夏天朝在天帝的推动下主动变革,改变目前各阶层深厚的矛盾,重获新生,更上一层楼。要么坐以待毙,等待天朝彻底崩塌。

    到了那时,天帝失了大夏天朝的气运和国运,极有可能会从圣人之位跌落。

    一旦失去了圣位,天帝是否还能一扫天下,也是未知数。

    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大决心,大毅力,大勇气。

    因此赵构不仅没有感觉天帝愚蠢,反而非常敬佩天帝的气魄。

    非凡人也。

    赵构暗暗思索,斟酌道:“正是如此,道门出现的时机,恰好卡在一个非常微妙的点上。早一分,大夏天朝尚且安定,天帝未必有改革天下的决心。晚一分,天帝已经开始着手改革,道门的出现不过是锦上添花,也得不到天帝的赞赏与支持。”

    冯小怜若有所思。

    她从小接受的教育,以及接触的阶层,让她无法看得那么远。

    但听着几人的话,却也感觉非常有道理。

    赵璎珞叹惋道:“只是天帝虽有改革之志,但还是算错了道门,算错了道门掌教。”

    “以我对道门的了解,道门掌教与天帝并非一路人。若是他们联手,或许可以重整天下。但如今看来,又是一场乱世争锋。”

    “十九妹此言差矣,当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