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一份契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一份契机 (第2/2页)

是巫的肉身无双,还是炼气士的先天一炁,乃至坐忘道的身融天地,万物皆我,都是何等美妙的一条道路。

    可遗憾的是,大道仅容一人。

    一人得道,此路断绝。

    便是能够沿着足迹继续探寻,也注定无法与其相争。

    后来者纵使侥幸一窥其中光景,也不可能真正接近。

    不过,道就在那里。

    得道者成道,并不会让道就此消失或者隐去,只是永远无法再抵达终极。

    后来者纵使无法与其争道,借此机会观摩一番,对自身也有着极大的好处。

    顾担的肉身很强,但神魂却也不逊色多少。

    其中未尝没有当初观摩姬老冲刺先天之时,坐而忘道的原因。

    直到这个时候,顾担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仅有姬老冲刺先天的时候,出现了那般变故。

    向道之心,至真至纯之心。

    姬老求道,求的却并非得,而是知。

    神魂契合,感召天地。

    机缘巧合之下,终入坐忘之境。

    连带着一旁观摩的顾担,也因此被拉了进去。

    这并非是谁在暗中谋害,而是天地间原本就有的‘规则’,甚至曾是一条成体系的道路。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们的见识过于短浅,对这份埋藏在岁月中的秘辛不得而知。

    所以也理所当然的,虽然侥幸进入到了坐忘道的状态,却要舍无忧,舍去自身,身融天地。

    一直埋藏在顾担心中的一根刺,今日终于拔出。

    那并非是谁谋害,也并非是谁刻意设下的关隘。

    大道就在那里,近者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唯看自身。

    欲得道者,若不能抵御大道的诱惑,必将以身融道,烟消云散。

    坐忘道,虽对自身有好处,但风险也是极大。

    最关键的是,对于绝大部分修士而言,都是被动进入那种玄奇的状态,根本不懂得如何掌控,甚至连怎么回归自身都不知晓。

    最终,难免落得一个身死道消,在沉迷于无上大道之中,迷失自己,舍我无忧。

    虽然这理应是一次‘机缘’,可这种机缘的风险委实非同一般的大,一个不小心,便将命给玩了进去。

    书中有说,一旦进入到坐忘道的状态之中,一定要时刻铭记真我,不可当真贴合大道,否则必将被大道同化。

    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与大道比肩的。

    唯有保持住真我,让大道好似浪潮般在眼前翻滚而不真正涉身其中,才能够维持住自身的存在。

    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

    将书翻到末页的那一刻,一页心法秘术赫然显现。

    其名《临渊行》。

    顾名思义,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相比于正常心法让人始终保持本心,临渊行却是剑走偏锋,越是得近大道之时,越是如临深渊,唤起人内心中最大的恐惧,以此来保持自身清醒,甚至强行退出坐忘道的状态。

    这当然不是什么正统的,最为完美妥善的解决方法。

    就好像拿一根绳子栓在脖子上,一旦想要倒头就睡,绳子就会瞬间勒紧,以此来提醒自己莫要睡过去。

    简单、粗暴。

    但好用。

    常人无力去与大道相媲美,自然会迷失在大道之中。

    那就只好对自己下手,以痛苦让自身清醒。

    等到自身有余力应对天地同化,真正欣赏大道之美时,再另寻他法也不迟。

    “如此,冲刺先天之境时,便是再遇坐忘之境,也起码可以保全自身了。”

    顾担深吸了一口气,当初看来的无解之结,如今已有了应对的办法。

    虽说坐忘本身是一种机缘,可把握不住的机缘,暂时放弃也未尝不是一种智慧。

    现在唯一剩下的问题,便是凝练血炁。

    血炁迟迟没有任何的进展,十四年来百般尝试,顾担分明已是烂熟于心,闭着眼睛都能够将其做到,但不知为何,便是后天之炁,都一次未曾成功。

    如果炼气士都是这般难度,安能成为一条修行路?

    可惜,他已经找不到炼气士来为他解答,一切仅能依靠自己。

    排除了一半的险阻,可还有另外一半在等待着他,若不能将其跨过,也只能不住蹉跎。

    顾担分明感觉到,他已至临门一脚,可关键之处,就在于那一脚如何落下,血炁凝练。

    他排除掉了所有杂念,一心投入修行之中。

    伴随着第六瓣莲叶开展,他的神魂强度也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提升,更有坐忘洗礼,神魂强度今非昔比。

    便是再修习《临渊行》也很是轻易的入门。

    可唯独在炼制血炁之时,无有什么变化。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似乎,炼制血炁的途中,缺少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导致每一次的尝试,最终皆以失败告终。

    顾担也只能不断的尝试,如果缺少契机,那就用数量来暂时填补。

    起码,他对炼炁之法的掌控,的确是越来越得心应手。

    时日的推移之中,庄生寻来。

    “鲤跃龙门之景又要开始了,孔兄,该出发了。”

    眨眼间,又是一年过去。

    庄生已是满头白发,精神倒是仍旧振奋。

    顾担面庞无甚变化,只是整个人越发的内敛,像是收锋于鞘的宝剑,又似海边安静的礁石。

    “既已赏过,何须再赏?”

    顾担略有些不愿,他在抓紧时间,想要尽快凝结出真正的后天之炁。

    “此言差异。同样的风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自然能够感知到不一样的东西。

    有的时候,若眼前不得解答,或许触类旁通之下,有所感悟也说不定呢?”

    庄生将仍想闭关修行的顾担给拉了起来,“走吧走吧,远离人烟,反倒容易让自己钻了牛角尖,多看看这苍茫大世,未尝没有收获。”

    瞬息之间,十五年已过。

    仙临一百零四年。

    顾担与庄生又来到了龙门山上。

    故地重游,一切好似都没有什么变化,山峦依旧。

    直到一道婀娜起伏、英姿飒爽的身影向着二人临近而来。

    “两位前辈,又见面了。”

    她如此说道。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