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2章 我让你减,让你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82章 我让你减,让你减! (第1/2页)

    四月初一。

    《传承》正式海选。

    参加海选的人数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差不多有一千人左右。

    不算多,是因为,相对于其他节目的海选人数,的确是不多。

    但不算少,则是因为,大家都以为这些文化技艺,早就已经没多少人会了。

    但海选还是有一千多人。

    比预期的人数多。

    大家都还以为会有一些凑热闹的。

    最后发现,来海选的一千来人,竟然都是有点真本事的。

    当然,肯定也有那么几个滥竽充数,就是来凑凑热闹的。

    【没想到,来的竟然都是有点真本事的哇!】

    【肯定啊,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快要失传的文化瑰宝,还是总电视台举办的节目,大家肯定很认真的对待,谁敢来滥竽充数凑热闹。】

    【真的没想到,竟然还有一千多人来参加海选,而且看得出来,虽然也有几个年轻人,但是至少百分九十九都是中年老年人,等到他们这两代人走了后,可能这些文化传承就真的彻底失传了。】

    【哇,甚至还有一个看着七八十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也来参加的吗?准备表演什么?】

    网友们说的老奶奶是个头发都已经花白的老太太。

    面上很多皱纹,甚至背都有些佝偻了。

    看得出来,经济状况不是很好。

    穿的衣服洗的有些发白,上面甚至能够看到一些补丁。

    脚上也是一双满是补丁的布鞋。

    很多人都注意到这位老太太。

    实在是因为这位老太太看着年龄有些太大了,精神状况也不是很好的样子。

    这位老太太在海选上表演的是剪纸。

    一张大红色的剪纸,被她复杂的叠了起来,也看不出到底是叠成什么形状。

    因为是海选。

    所以有很多位参赛选手一起比赛。

    二十位选手一起比赛。

    每人给的时长是二十分钟。

    随便表演什么才艺。

    像是戏曲,木雕,剪纸,刺绣,书画,乐器,武术,茶艺,裁缝等等,都可以来参加海选。

    沈桑坐在裁判席上,饶有兴趣看着下面二十位海选的参赛选手。

    年纪最小的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表演的是术法。

    看得出,字迹还很幼稚,但字迹工整,手腕跟笔法也都很端正。

    但是在他这个年纪,写出这样一手端正的毛笔字已经是很不错的。

    除了这个小少年,其他参赛者的年龄最年轻的有三十来岁。

    这一批的海选参赛者,年龄最大的就是网友们口中那个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满是皱纹,似乎被生活压垮了的老太太。

    沈桑也注意到这位老太太了。

    老太太正在剪纸。

    不少网友因为先看见老太太,所以也注意到老太太正在表演的节目。

    【老奶奶准备的剪纸吗?】

    【是剪纸,但是看不出老太太要剪什么,不过感觉老奶奶虽然看着年龄很大,但剪的很从容很流畅,一点停顿都没有。】

    【好奇这位老奶奶到底会剪出一幅什么样子的剪纸来。】

    沈桑仔细看着老太太的叠法,以及剪纸的角度和剪出来还没有展开的花纹,知道老太太,这个叠法和剪法,最后呈现出来的会是什么。

    很明显,老太太是位剪纸高手。

    海选中是绝对能够胜出。

    而且沈桑也注意到了老太太的面相。

    在瞧见她的子女宫时,沈桑皱了下眉头,随后却又慢慢舒展开。

    电视台就发现,《传承》节目刚开播,收视率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是慢慢攀升的状态。

    《传承》是在京市频道直播。

    另外也会在好几大视频播放平台直播。

    电视机面前的观众,自然也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大长辈们。

    看节目也都看得非常认真。

    各大视频平台收看的都是一些年轻人。

    视频平台都是可以发弹幕的。

    有些网友从网上视频平台看到这个节目,发现认识这个老奶奶。

    【我认识这个老奶奶哇!】

    【好巧,我也认识!楼上的应该都是龙岗镇上的人吧?这个老奶奶在我们这边很出名的,真的很凄惨,呜呜,就是没想到杨奶奶竟然会剪纸!】

    【对呀,没想到杨奶奶会剪纸,不知道杨奶奶剪纸技术如何,但是真的真的很希望杨奶奶能拿到奖金!这笔奖金对杨奶奶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两位网友的讨论中,网友们也了解这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太太的身世。

    这位老太太姓杨。

    她这一生都很凄惨。

    她出生在旧社会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

    是家中的长姐。

    因为家中父母一心想要个男孩。

    即便她是家中长女,但父母也只是想要男孩。

    何况她出生的那个年代,缺衣少食。

    家里人对她自然不上心。

    小时候就没人管,到了两三岁,就要帮着父母干活。

    长到十岁左右,闹饥荒的几年来了。

    杨家开始逃荒,路上养不起几个孩子,加上越来越难熬。

    就把杨奶奶给卖了。

    就卖了一袋粮食而已。

    买杨奶奶那户人家,本来也是个地主。

    但是因为逃荒。

    一开始还行,后来路上被人抢了。

    也越过越潦草,就剩一家几口跟杨奶奶。

    杨奶奶是买来的,路上一直被这户人家当丫鬟用,继续伺候着这一家老小。

    后来饥荒年总算过去。

    她们逃到了龙岗镇那一带,在附近安了家。

    但家底已经没了。

    这户人家也没在富裕起来,反而越来越贫穷。

    这户人家的儿子也娶不上媳妇,杨奶奶也成了这家儿子的童养媳。

    家里人对她也不上心,要做全部的家务。

    杨奶奶到了二十七八岁,才生了个女儿。

    这期间其实一直被嫌弃。

    但是这户人家也实在拿不出钱娶别的媳妇。

    杨奶奶生了个女儿,不用说,肯定是不得夫家喜欢。

    加上这户人家以前也是娇生惯养。

    逃荒到龙岗镇后,一直没都没怎么找活计。

    这些年一直是杨奶奶挑货走街串巷的叫卖来赚钱补贴家用。

    生下女儿后,杨奶奶也只能一边背着女儿,一边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去卖货。

    杨奶奶卖的货很得街坊邻居们的喜欢。

    除了胭脂水粉,还有一些小玩意,女性日常的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小零食小首饰什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