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53面见总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453面见总编 (第2/2页)

不好意思地说。

    “真对不起,我把你俩的名字都忘了,只记住了文章的名称。”

    苏总编有点抱歉地说。

    “这和正常,看的是文章嘛。”

    章楚涵顺着说。

    “不过田川这个名字后来很熟悉了,因为他在白洲日报发的文章很多,还开过专栏,那时我正在宣传部,很留意报纸。”

    苏总编又把目光移向了田川。

    “谢谢苏总编看我的文章。”

    田川笑着说。

    “公开课是田川讲的,那文章怎么是你们俩写的呢?”

    苏总编又不解地问到,他不知道这个问题应该由谁来回答,所以他的目光在他们两人的脸上扫着。

    “这篇文章是我执笔,但是章部长提议的,所以署了我们两个人的名。”

    田川觉得应该由他来回答这个问题。

    “看来你俩的合作起步很早啊。”

    苏总编用玩笑的语气说。

    “那时章部长才刚刚二十岁。”

    田川用汇报的语气说。

    “那你呢?你当年。”

    苏总编问。

    “我当年二十五。”

    苏总编点了点头,似乎悟出了什么,沉吟了一会,苏总编说:“外围的问题基本了解,还得说文章的事。”

    苏总编停顿了一下。

    “好。”

    田川点了点头。

    “你怎么会想到用方言来写这篇文章呢?”

    苏总编问。

    “说来话还很长。”

    田川乐了,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

    “我小的时候对家乡方言没什么感觉,念了大学以后,接触全国各地的同学,才逐步感觉自己的方言很浓,自己才有了方言这个概念,所以在毕业以后,我就有意思的回忆和了解邑水的方言,就搜集整理的了很多邑水的方言,一开始只是想形成一个邑水方言词汇表,叫有关的人员看一看,比如自己的家人啊,同学啊,但后来觉得这种词汇表太干瘪无味,所以就想用故事的方式来记录这些方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方言故事集。把故事写完了,我觉得太繁杂,所以就想把故事分分类,就分出了很多类别,有散记篇,语音篇,词语篇。分类以后,我觉得做得还不够,还应该从学术的角度去研究研究,所以就形成了另一个系列,写了几篇论文,但这些东西都没有发表,我是想将来写一本书,叫《邑州方言杂记》,为什么叫邑州方言而不叫邑水方言呢?因为邑水县包围整个邑州市,所以从语言上讲,邑水县可以代表邑州市,另外,邑水县的治所一开始是在邑州市,邑水县也曾经是邑州市的名称,所以我觉得邑水方言也就是邑州方言,这本书我已经写了三十万字了,准备有机会出版一下。大体上就是这个情况。”

    田川娓娓地说。

    苏总编和章楚涵都认真地听着,连大气都不想出,他俩都有点入迷了,尤其是章楚涵,感到特别激动,她真庆幸田川能把他的故事讲给苏总编,而在这个故事里也有她的身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