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重视培养孩子的财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章 重视培养孩子的财商 (第1/2页)

    §§§1、认识财商是什么

    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会长、著名教育家夏保罗先生说,美国许多家长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孩子IQ(智商)、FQ(财商)、EQ(情商)的教育培养中,FQ(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要想子女成材,就一定要从他们小的时候开始进行理财教育,培养他们的财商。

    对于孩子来说,更应该从小培养财商,要让他从小就考虑怎样去理财。因为财商是孩子迫切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FQ)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商数,是理财的智慧,也是理财的能力。财商是一个人判断金钱的敏锐性,以及对怎样才能形成财富的了解。财商一词是由美国著名理财教育家罗伯特・T・清崎在其著作《富爸爸 穷爸爸》一书中提出来的。

    在对待金钱上,清崎的父亲与朋友的父亲有迥然相异的看法。经过研究,清崎接受了朋友父亲的建议,即: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而是让金钱为我们工作,并因此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因为人的财商高低的不同,所以才出现了“穷爸爸”和“富爸爸”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一个人的财商越低,理财的本领就会越差,即使有再多的钱也会慢慢用完。古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指高财商的老子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最后也会毁败在无财商或低财商的子孙手中。

    关于财商,父母应该明白一点,并不是一个人赚得越多就等于他的财商越高。对此,香港著名理财专家林一鸣博士曾经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FQ理财是一门高度艺术的学问,有时并不是简单地指买到便宜的东西,就是一个高FQ的人。

    很多人都有一个希望,就是可以赚取更多的财富,但可以赚得很多钱的人,并不一定代表是高FQ的人。有些人可以每天赚10000元,但花11000元,相对另外一个赚1000元,但却能储下100元的人,FQ就可能有所不及了。

    但笔者并不是叫大家做守财奴,因为一个赚10000元,但最后把9999元带进棺材的人,也不见得是一个高FQ之人。

    同样道理,FQ也并不是只懂精打细算。你可能买了很便宜的东西,但都是没有用的。例如你在超级市场减价的场合,一口气买了数百卷原价4元现在减至3元的厕纸,结果厕纸把整个房间堆得满满的,占用你每月数千元的租金,怎能算有FQ可言?所以FQ的衡量,应是看你运用金钱的聪明程度。

    相信林一鸣博士的这段话会让父母眼前一亮:原来,财商的高低与自己以前的想法并不一样。另外,欧洲著名理财专家博多・舍费尔长期关注于儿童财商教育,他发现要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同时,必须对父母也进行财商教育。

    实际上,财商是一个人最需要培养和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最易被人们忽略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更应该从小培养财商,要让他从小就考虑怎样去理财。因为财商是孩子迫切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会理财的人越来越富有,关键的原因就是财商高。

    财商包含两方面:一是知道金钱的游戏规则,二是能够驾驭金钱的风险为自己服务。实际上,财商与一个人挣多少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是测算一个人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让这些钱为他工作多久的指标。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漠视财商,他一定是现实感很差的人。

    今天有很多人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却没有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并不是缺少钱而是缺少一种理财的观念。很多看上去有钱的人,并不一定是财务自由的人,但财商高的人却一定能够通过努力来实现财务上的自由。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财商。

    目前,财商(FQ)已经与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逆商(Adversity Quotient,AQ)一起,构成了孩子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些都是代表孩子在各个方面的智慧。

    财商培养建议:

    1.要让孩子正确认识财商。

    父母认识财商后,也应该让孩子正确认识财商。要让孩子知道,一个有着良好财商的人,应该是“懂得赚钱、懂得花钱、懂得存钱”的人,除了懂得赚钱之外,更能够聪明地运用金钱、控制和管理金钱,利用金钱再赚取更多的金钱,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快乐。

    如果孩子懂得了这些,那他就会拥有不错的财商了。这样,他就可以知道怎样利用本身拥有的资产,成为一个成功管理财富的人,并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欢乐。

    2.财商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提高。

    父母应该明白,一个人的财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和学习得以改变的。财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人的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关的。所以说,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是非常明智的,通过财商的培养,孩子就一定能够提高他的理财能力,他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

    3.重视财商培养并不等于*裸地追求金钱。

    父母要明白,重视对孩子财商的培养,并不意味着让他学习*裸地追求金钱。培养孩子的财商,是让他学会正确理财的行为:怎样使用金钱、赚取金钱、存储金钱、花掉金钱……

    亨利・泰勒曾在他的著作《生活备忘录》中这样写道:“因此,在赚钱、储蓄、花销、送礼、收礼、借进、借出和馈赠等方面,正确的行为原则和方法几乎为一个人的完美无缺做出了论证。”

    4.多方位培养孩子的理财兴趣。

    除了亲自教育孩子之外,父母还可以利用目前社会上已经存在的多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理财兴趣,比如,购买一些有关理财方的卡通书、故事书,让孩子自己读一些这方面的书,尽量多给孩子讲一些有关理财的故事等。

    §§§2、家庭教育离不开财商教育

    对孩子的一生发展来说,财商教育非常重要,没有财商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

    不同的人对财富的追逐方式也有所不同,那么怎样才能衡量一个人的理财能力呢?以前,人们只能看到结果,而不能预先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换句话说,人们更多的是根据财富的多少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而今天,财商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以此来衡量一个人的理财能力和创造财富的智慧。

    值得欣喜的是,今天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他们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早一步认识理财的观念,并奠定下坚实财商基础。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懂得:对孩子的一生发展来说,财商教育非常重要,没有财商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

    有一位父亲,一辈子经商并省吃俭用,给儿子留下了上亿元的遗产,他满心希望给儿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结果自从他去世后,年近30岁的儿子就大肆地购置高档别墅、买豪华跑车、出国旅游,恣意“享受人生”。结果不到3年,上亿元的遗产就被他挥霍一空。

    还有一对在金融界打拼过多年的父母,去世后留给未满20岁的儿子几十亿元的遗产。结果,这个孩子太早拥有财富,又不懂得如何理财,最后竟然因为吸毒而横死街头。

    从这些真实的中案例不难得知,如果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安排财商教育这一课,那就不能尽早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和智慧,即使留给他们再多的财富,迟早也会被他们挥霍掉。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是一种素质,它关系到人一生的生存和幸福。”实际上,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攒钱,也不一定要让他经商,而是要让他对金钱知道节用,并会有效使用。

    关于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世界各国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在德国,很多父母用理财童话故事打开孩子的财商之门,通过这些故事,他们告诉孩子这样的道理:如果你只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那么最后你只会以失败而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精练的话语,除了会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之外,还会让他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在法国,对孩子的“家庭理财课程”早在三四岁就开始了。那时孩子刚刚形成数的概念,并初步学习加减法,所以能够区分不同金额的钱币,就能明白金钱与购物之间的关系。孩子们第一次得到的零花钱仅为1-5法郎,对于这笔“小钱”,父母大多鼓励孩子正确合理地消费掉,当然,在孩子消费前,父母会给他出点主意。

    在美国,父母希望孩子尽早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他们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信奉“要花钱,自己挣”的观点。美国孩子有这样的观念: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即使再富裕的家庭,父母也都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子女的理财教育,因为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后代将会继承庞大的资产,面对巨额的财富,他们必须具备过人的财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富豪家族要尽量减少败家子产生的可能性。

    在日本,父母要求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钱。他们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很多父母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就要等到下个月。

    可见,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财商教育,一定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在今天这个时代,财商教育不应该再是一个空白。如果父母致力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致力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财商教育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失的。

    事实上,如果孩子不会理财,就等于为孩子的生活埋下了一种隐患。可以说,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时代,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理财,没有财商就可以称之为“财盲”。不可否认,这些“财盲”的生活一定会被他安排得一塌糊涂。

    父母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财盲”的话,就一定要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财商。

    财商培养建议:

    1.父母要有培养孩子财商的意识。

    相信天下没有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幸福呢?很多父母可能首先想到要为孩子准备一笔丰厚的财富。实际上,这种观念已经落伍了。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个时代,父母要有培养孩子财商的意识,要想方设法教会孩子打理钱财,这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父母应懂得对孩子的财商教育宜早不宜迟,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为“吃不穷,用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孩子不懂理财,财富请也不来。

    2.要把握好财商教育的关键期。

    根据教育专家的研究,儿童接受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关键期,比如,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期是2-4岁,培养儿童数理能力的关键期是4-6岁。对于培养孩子财商而言,5-13岁是培养的关键期。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把握好这个财商教育的关键期。

    不过,虽然研究结果是这样的,实际上,很多国家对于下一代的财商教育,早已逐渐提前。如法国,在孩子三四岁时,父母就开始教授孩子家庭理财课程,让孩子形成基本的货币观念。美国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三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六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

    3.让孩子尽早掌握与财商有关的技能。

    实际上,财商教育不仅是让孩子具备管理金钱,创造财富,还包括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技能,如辨别需要与想要之间的不同,储蓄,应对工作和其他事务,拒绝各种广告的诱惑等。孩子只有掌握了这些相关的技能,他才能真正能够把握生活,拥有幸福的人生。

    §§§3、财商低的孩子会怎样

    除了让孩子学好必要的基础知识并培养他的情商之外,还应该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也就是要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对于一个人来说,智商、情商和财商,一个也不能少。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而财商则表示一个人理时的能力。如果智商低,就会像一个白痴;如果情商低,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如果财商低,就会走投无路。

    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财商低就等于不会精打细算,日子往往越过越艰难,而且也不能够顺利地闯荡世界。所以,父母要知道,除了让孩子学好必要的基础知识并培养他的情商之外,还应该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也就是要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父母要让孩子对资金有深刻认识,了解资金流动的奥秘所在,懂得投入产出的原理,合理运用稳健的财务原理。否则的话,孩子可能真的会无法面对今天这个时代。

    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曾经在封面上刊登过一位年仅19岁的年轻人的照片。他叫詹森・斯维斯彭,一个网站的拥有者。他因为在投资家的资助下推出一个名叫“心想事成”的网站而一举成名,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网页的访问量达到900万人次之巨。

    这在美国是绝无仅有的,有人惊叹:难道他是下一个比尔・盖茨吗?詹森在网站上赚到了上亿美元的资金,成为美国的一位网络新贵。

    他陷入了巨大的成功中,认为自己有非凡的能力,也能办到一切事情。在当时许多人认为这绝不是狂言,因为他的年龄和成就甚至超过了当年的比尔・盖茨。有不少预言家也断定他必然会累积巨大的财富,一定会成为类似于比尔・盖茨那样的影响全球的人物。

    不久,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主动向他提供贷款,给予他巨大的财力支持,他的公司很快就上市了。财富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原来的1亿余美元扩增到26亿美元。

    这简直就是一个财富神话。他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有电影公司甚至准备拍一部反映他的创业史的电影。他的生活也奢华至极,为此他一共花去了3.24亿美元。

    不幸的是,美国股市风云突变,詹森公司的股票从原来的每股168美元狂跌到2美元,公司被宣布破产。仅仅两年后,他就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普通人。那些曾经像苍蝇一样追逐他的电影公司全都不见了。

    詹森又四处筹款准备东山再起,但是他发现,原来借钱竟然如此困难。没有一家公司和金融机构愿意借钱给他,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最后,他从他的叔叔那里借到了钱,又注册了一个网站,但却风光不再了。

    詹森说:“经过这些事,我终于明白了,金钱只认得金钱,它不会认得人。以前我失败的原因是,我总认为金钱是认得我的。”有媒体评价说:这位20岁的年轻人以后可以成为一位哲学家。

    不可否认,詹森虽然开始赚到了很多财富,但他却是一个财商很低的人。因为他不懂得理财,即使他有再多的财富,但如果时常挥金如土,迟早有衰败的一天。

    一般来说,大凡事业上的成功往往会让人产生自命不凡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很容易让人铺张浪费,最终导致惨败的下场。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财商高的人,就要让他学会成功理财,而且让他在成功面前保持冷静,在失败面前永不退缩。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整天大肆挥霍、花天酒地、住豪华别墅、坐高级轿车的人不一定是富有者,因为收入并不意味着财富。即使一个人一年赚100万,但随即又将它们花光,甚至是负债,他仍旧不可能富有。

    所以说,理财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让孩子多为将来做打算,生活不要奢华,决不能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否则不但不会让自己的财富增加,反而会失去已有的财富。

    财商培养建议:

    1.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在对孩子的财商培养中,“先苦后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拥有优良的财商,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看他是否能接受“先苦后甜”,是否能经得起诱惑而不动心。

    事实上,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人,特别是一些财商高的人,都能够做到“先苦后甜”,能够理智地抑制心理上的冲动。他们牺牲暂时的快乐,来换取未来更大的成功。

    香港著名理财专家林一鸣博士建议父母尝试做“先苦后甜”的实验:跟孩子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够知道他是否是一个可以接受“先苦后甜”的人。首先选择一种孩子最喜爱吃的东西,例如是一只美味的朱古力大雪糕,然后给他两个选择:选择一,立刻把雪糕吃掉;选择二:现在不吃,但明天可以得到两个同样的雪糕。

    林一鸣博士认为,对于所有财商高的人,他们都会做出第二个选择,也就是暂时抑制自己的欲望,选择明天得到更大的利益。能够接受“先苦后甜”的孩子,一般头脑会较其他人清晰,善于抗拒诱惑和控制情绪,能较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长大后会取得巨大成就;相反,选择立刻吃掉雪糕的孩子,则一般较易受眼前的诱惑所影响,容易放纵自己的冲动,放弃了将来更大的回报。要成为财商高的人,当然是选前者的机会更大了。

    2.训练孩子的分析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财商,父母还要训练孩子的分析能力。每当孩子遇到“人生交叉点”的时候,父母应该向孩子解释清楚,每项选择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为什么明天得到的会比今天多,为什么要放弃眼前的利益,把目光放到更远的地方。

    当孩子有了较强的分析能力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上面的问题,他就会懂得思考,懂得比较不同选择的结果,从而作出最明智的决定;当孩子学会分析问题后,他就会通过努力,自己存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等父母拿着东西送到他的面前,这时他就会更加珍惜这件东西的价值。

    3.增加“先苦后甜”的难度。

    当然,父母还可以增加“先苦后甜”的难度,让两个选择的距离变得更远,让孩子更容易区分出两者的不同。比如,可以把两个选择更换为:要么今天吃一支雪糕,要么明天吃两支雪糕,外加到游乐场玩。这时候,孩子选择“先苦后甜”的机会就会大一些。

    有一点需要父母特别注意:凡出言,信为先。也就是说过的话就一定要算数,否则孩子就不会再相信“先苦后甜”的真实性。

    §§§4、别让孩子患上“富裕病”

    富裕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一点,在中国富裕孩子的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今天很多父母可能都对“富裕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