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重视培养孩子的财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章 重视培养孩子的财商 (第2/2页)

affluenza)”这个词感到陌生,实际上,这个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形成的,它发源于美国,由两个单词“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组合而成,主要是指由于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物质太丰富,造成孩子过度沉溺于物质,生活缺乏目标等后遗症的情况。

    美国小儿科学会(AAP)在美国父母心中具有很权威的地位。2004年,该科学会出版了一本新书《About Children》(《关于孩子》),在书中,作者一共探讨了将在21世纪影响美国孩子的46个关键议题,其中一个就是“童年富裕病(child affluenza)”。

    目前,这种“童年富裕病”的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而且正在大肆蔓延。放眼望去,周围的许多孩子都具备《关于孩子》第一章描述的特征:狂热地购物和花钱、物质需求的期望膨胀、对广告的免疫减弱、自我概念依据服装的品牌而定义……

    很多人都认为:物质供给越多,人就会越发满足。事实上并非如此,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连恩教授在1970年就从事“幸福的丧失”的研究,研究发现:当人的需求与供给刚好对等的时候,满足感与愉悦感是最高的;而过多的供给,反而让人比物质匮乏时更为失落。

    因此,用罗伯特・连恩教授的研究发现来看,现在许多物质过剩的“白金”孩子,反而更可能是“满足被剥夺”的一代。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富裕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一点,在中国富裕孩子的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据某城市晚报报道,2006年11月23日晚上,一全身名牌服饰的男孩在某步行街与多名警察发生了肢体冲突,现场的一辆警车被砸,满地都是破碎的挡风玻璃。民警与男孩的母亲上前劝阻,结果也被他打了。

    目击市民何先生注意到一个细节:男孩全身穿着耐克运动装,质量很好;他的裤子口袋里装得鼓鼓的,都是百元票面的现金!

    据知情人透露,这名大闹步行街,砸坏警车的男孩名叫陈程,家住重庆某镇,今年15岁,是某中学初三学生。据派出所民警介绍,陈程的父亲在镇上开有很多工厂和宾馆,是有名的富商,身家过千万。工作繁忙的他有时一个月与儿子都见不上一面,陈程的学习生活都由母亲照顾。

    由于家境富裕,陈程平时的各种物质要求其母都会满足他,而他的零花钱也比其他同学多很多。陈程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一星期以前,他没有交作业,此事被不常见面的父亲知道了,父亲二话不说,立刻让陈程的母亲给他减少零花钱,以此惩罚他。

    11月19日,陈程趁母亲不注意,把家里的一张巨额银行卡偷走了。回到学校后,他立刻请同班同学去吃火锅,并取了两千元钱给自己换了一部新手机。23日上午8点,发现丢失银行卡的陈母与陈程的姨妈一起来学校找到陈程,两人发生了争吵,随后陈程抛下母亲,冲出校门跑掉,一去不回。23日下午3点左右,陈程学校老师和陈母配合寻找,终于得知陈程在重庆某步行街一带游荡,他们及时通知了警方。接下来便发生了陈程在步行街与警察发生冲突和砸坏警车的一幕。

    陈程的班主任老师说,他是个体育尖子,运动会上铅球冠军向来都非他莫属,100米还跑出过11秒的好成绩。缺点就是心理比较脆弱,受不了失败的打击。

    陈程最好的朋友之一,同学小A说:“他最害怕看见别人过生日!过生日请客的时候他都会喝酒,喝多了他总会哭。”小A还透露,每当陈程过生日时,他的父母总会给他一笔钱让他请同学吃馆子,但从来不参加。陈程常常苦笑说:“别的同学过生日都可以在家跟父母过,我就只有吃馆子。”

    从陈程的经历来看,金钱代表不了父母对他的真正关爱,而只能让孩子滋长对金钱的依赖心理,一旦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话,他就会做出不正当的行为来。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主观地以为,金钱就是对孩子的爱。

    父母要知道,那些伟大的成功者没有一个是被金钱培养出来的,即使他家财万贯,他的父母也不会让他过多地接触和使用金钱,因为他们都懂得“别让孩子患上‘富裕病’”的道理。父母只有用“穷困”去激励孩子,才能让他锻炼出好品格,成就好人生。正如一位伟人所说:“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保持适度的贫穷。”

    财商培养建议:

    1.父母要提高对“富裕病”的认识。

    只有对一件事情提高认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它。父母应该认识到,“富裕病”离我们的孩子并不遥远,或者孩子已经患上了“富裕病”,“富裕病”对孩子的人生影响非常大。

    根据美国有关部门所做的调查,继承15万美元的孩子中会有20%放弃工作,最终造成这样的孩子一事无成。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我国更是很普遍,而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富裕病”在作怪。

    一般来说,太过富裕的孩子不会主动为自己的未来作考虑,也不会为未来付出努力,所以,对他来说,他得到的物质财富越多,他就会越不满足,甚至会失去奋斗的目标。所以,还是尽量让孩子远离“富裕病”。

    2.尽早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富教育。

    正确的财富教育是应对“富裕病”的良方,而且这种财富教育一定要趁早进行。因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建立起正确的财富观念,他才能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

    3.别让孩子成为“漏斗型”爱的牺牲品。

    不可否认,今天的孩子太过“幸福”了,有享受不完的“爱”。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在“漏斗型”爱的灌注下成长的,一个家庭只有1个孩子,却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6个人的疼爱。

    实际上,孩子真的承受不了这么多的“爱”,如果硬要让孩子“享受”的话,他很可能会“吃不消”,从而在孩子体内产生“富裕病毒”。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如果您真的是为了孩子的明天考虑,就一定要给孩子做好“防毒”措施。

    §§§5、金钱会改变孩子的命运

    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不习惯于掌握钱财的人,是一种毒害,它侵入他的品德的血肉和骨髓。

    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手中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有调查显示,城市中90%的中小学生平时都有零花钱,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教育专家指出,金钱就像一把双刃剑,对孩子来说,学会合理利用金钱对他当然不会有害,但如果孩子不懂得正确使用金钱的话,金钱有可能就会把他引入歧途。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对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金钱就会对他产生负面的影响。其实,这就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的:“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不习惯于掌握钱财的人,是一种毒害,它侵入他的品德的血肉和骨髓。”

    有一个叫李楠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负责人,母亲是一家大型超市的主管,两人的收入颇高,当然李楠手上也就不会缺钱花。从李楠很小的时候,父母在金钱方面对他是有求必应。每次全家一起上街,李楠必须让父母带他逛商店,而且喜欢什么就让父母买什么,不管是好玩的还是好吃的,都是一路绿灯买下来,每次花销都好几百元。当然,李楠更是麦当劳、肯德基的常客。

    很快,李楠上学了。因为他的父母都是高级管理人员,每天都特别忙,当然也就顾不上孩子了。他们经常给李楠钱,让他自己在外面吃饭。结果李楠花钱上了瘾,父母给他的钱本来是吃饭的,可他却用来买了大堆的零食和玩具,并且带到学校去招摇过市。慢慢地,同学们都很羡慕他,他也非常讲义气,一高兴就请同学吃零食,让同学玩玩具。后来,以至于同学们都叫他“大款”、“老板”,甚至叫他“老大”。

    去年春节,李楠收了6000多元的压岁钱。这一下子他可乐坏了,钱就花吧,才三天就花了一半。后来,父母发觉了李楠的挥霍无度,就把他手中剩下的钱全部没收,开始控制他的零花钱。果然,李楠的零花钱从每月四五百元一下降到了一百元左右。他的父母也很高兴,以为孩子真的懂事了。

    可是,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李楠想起了歪主意,开始到学校附近的小卖店佘东西,然后记账。他告诉小卖店老板,他家有的是钱,他肯定会还的,这时,李楠的同学也给他作证。于是,李楠又恢复了“花钱如流水”的日子,吃喝玩乐就是不学习。

    为了还钱,李楠学会了跟父母撒谎。他不断编造补课、买教材、买学习用品、同学聚会等谎言向父母要钱。当他有了钱就去挥霍。后来,李楠学会了旷课,在网吧里疯狂地打游戏。在那里,他认识了几个社会上的哥们儿。于是,李楠真的学坏了,因为他开始跟那几个哥们儿一起盗窃,后来发展到了拦路抢劫的地步。最终,李楠被公安机关抓获,处以劳动教养。

    直到此时,李楠的父母才如梦方醒,他们非常后悔。李楠的母亲说:“如果当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金钱教育,孩子也不至于走上了邪路啊!我们真是失误啊!”

    那么,一开始的时候,李楠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呢?他们难道不知道那样会把孩子惯坏吗?其实,他们有着跟绝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的想法,那就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小时候受了很多苦,如今条件好了,就再也不能让孩子再过以前的穷日子了。

    有关调查表明,在所有未成年人的犯罪中,他们犯罪前的零花钱越多,去歌舞厅、游戏厅、网吧、洗浴中心等“青少年不宜”场所的比率就越高。这些人中因抢劫、盗窃等与“钱”有关罪行而锒铛入狱的占到全部未成年犯罪的70%以上。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得到良好的理财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位母亲在痛心地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时这样说:“孩子现在好吃懒做,成绩不理想,喜欢上网玩游戏,在高档商场花钱如流水……导致这些坏现象的原因都是金钱,都是金钱惹的祸。”

    为了生计,王先生前些年经常在外奔波,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在儿子面前,他总有一种愧疚感。作为弥补,他总是给儿子很多零花钱。儿子在大学期间,每月的花销是宿舍其他同学的两倍。儿子向他要钱买电脑,换新手机,他从来就没有拒绝过。

    现在,儿子参加工作了,很少打电话回家。王先生和妻子守着一栋房,每天都感到孤独和寂寞。每次长假,王先生就要求儿子回家看看,但儿子总以加班为由拒绝,每次通电话不到一分钟,儿子就急着挂机。有时儿子也会打电话回家要钱,这也使得王先生很开心,因为这是儿子少有的主动给他们打电话。王先生一直想不明白,自己没少疼爱儿子,并一直尽量做个好父亲,儿子为什么就是不领情呢?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实际上,王先生的儿子是不懂得感恩,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的爱和关心,没想过要回报与感恩。用金钱溺爱孩子,孩子就会认为,凡是他要求的父母都应该给,如果父母做不到,就是父母无能。

    财商培养建议:

    1.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眼下,很多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智商教育,然而却不关心孩子的金钱教育,甚至对此一无所知,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宠爱有加,不断地给他零花钱。而对孩子“钱该怎么花”却不加以引导,使孩子缺乏正确的金钱观。

    2.学会真爱孩子。

    不可否认,今天的有的父母溺爱孩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却很少过问其他方面;还有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关心不够,没有为孩子做好榜样,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对亲情的淡漠。

    所以,在此呼吁每一位父母:如果你真爱孩子,如果你会爱孩子,如果你想让孩子未来的道路走得稳一点,就请你立即停止滥施的娇宠和溺爱,请你收回你满手是钱的双手吧!因为现在还来得及。

    3.改变教育孩子的观念。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改变一下教育孩子的观念。因为现在很多父母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满足孩子的物质和金钱要求就是疼爱关心孩子,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其实,对孩子来说,陪他逛一次公园,比给多少钱都要温暖。

    §§§6、教孩子摆正对金钱的认识

    人们对待金钱的观念只是主观上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在多数情况下是不正确的。

    金钱是否很重要?很长时间以来,这个话题都很有争议性。其实,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金钱对于任何社会、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金钱是有益的,它使人们能够从事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当一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他也在对社会和他人做着贡献。

    美国著名作家泰・G・希克斯在他的著作《职业外创收术》中指出,金钱可以让人们在以下12个方面生活得更加美好:

    1.物质财富;

    2.娱乐;

    3.教育;

    4.旅游;

    5.医疗;

    6.退休后的经济保障;

    7.朋友;

    8.更强的信心;

    9.更充分地享受生活;

    10.更自由地表达自我;

    11.激发你取得更大成就;

    12.提供从事公益事业的机会。

    今天的孩子处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金钱和财富成为人们生存的必需和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标志,教孩子摆正对金钱的认识是孩子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成长的需要。

    不可否认,今天有很多人不了解金钱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怎么运行的。从这个角度讲,金钱教育的确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而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实际上,金钱教育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提出来的新概念。一提到金钱教育,很多人可能就会皱起眉头。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金钱往往会让人变得势利、贪婪,但每个人却都还希望金钱能够多多益善,所以,金钱很容易把人的心灵扭曲。事实上,人们对金钱的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的确,作为父母,有必要跳出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对金钱教育做一番认真的审视。要想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教育,首先就要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

    申明是一个富家子弟,手中的零花钱当然不会太少,所以他经常呼唤几个所谓的朋友到游乐园、大饭店、游戏室等场所消费。申明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因为身边有那么多小伙伴围着自己。

    有一次,申明的爸爸偶然看到他和一群孩子到一家游戏室去玩游戏,他立即想到一定是自己的孩子申明付款,甚至他还想到申明在这群孩子中间充当老大的场景,他感到情形非常不妙。

    当申明回到家后,爸爸来到他的身边,这时候,申明的脸上还神气十足的样子。于是,爸爸问他:“最近和小伙伴的关系怎么样?”

    申明非常自豪地说:“非常好,他们都听我的。”

    爸爸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不是吧,他们不是听你的,而是听你的钱的。”

    申明不明白了,他有些纳闷:“爸爸,您在说什么呀?”

    爸爸耐心地说:“如果你哪天不像现在有这么多零花钱了,他们就不会再这样围在你身边了,你相信吗?”

    申明当然不会相信。于是,爸爸继续说:“那么,我们来做个实验吧,从明天开始,我就不给你零花钱了,而且你现在也把手里的零花钱暂时交给我保管,一星期后,事实自然会摆在我们的面前。”

    一星期过后,结果不言自明。申明非常沮丧地问爸爸:“爸爸,怎么会这样呢?”

    爸爸看着他说:“明明啊,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持的,可以这么说,用金钱是买不来真正的友谊的。你明白了吗?”

    申明看着爸爸想了一会儿,默默地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其实,教孩子摆正对金钱的认识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关键是让孩子明白金钱到底是什么?实际上,金钱没有“性别”,也没有“颜色”,是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含义,是人们用以交换事物价值的代用品。

    之所以有很多人对金钱教育的提法感到不理解,甚至是持一种鄙夷的态度,这是因为他们对金钱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或者说他们自身所接受的金钱教育十分匮乏。也就是说,人们对待金钱的观念只是主观上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在多数情况下是不正确的。

    在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方面,如果父母告诉孩子,金钱是万恶之源,反而会造成他的逆反心理,他有可能会变成一个金钱的顶礼膜拜者。即使你成功地培养出他对金钱的厌恶,他也会在未来的生活中背上沉重的包袱。研究表明,那些从小接受“金钱是万恶之源”教育的孩子,普遍表现出缺乏管理金钱的基本能力,长大后也很容易陷入财务危机和混乱。

    其实,金钱本身并不会犯错误,人们应该反思自己。对于金钱,每个人都需要摆正态度,当然也包括为人父母者,人的生活不能离开金钱,但是生活的首要目标并不是赚钱,在教育上,钱不能代表对孩子的关爱,用钱去敷衍孩子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财商培养建议:

    1.父母要有正确的金钱观。

    要想培养高财商的孩子,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父母首先应该弄清自己的价值观,摆正自己对金钱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在教育孩子时,很多父母忽略了一个现实:正是大人对金钱认识的缺乏,才导致了孩子对金钱态度的扭曲、异化。所以,父母也迫切需要金钱教育,应该明确的是,金钱教育绝不是倡导金钱至上,自私自利,而是通过对金钱公正客观的认识,树立一种正确的对待金钱的态度,才能保证人们稳妥地驾驭金钱并获得金钱。

    2.别让孩子成为金钱的牺牲品。

    在今天看来,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金钱教育几乎还处于一种空白状态。更为可悲的是,很多孩子干脆就成了金钱的牺牲品,有钱的时候胡花乱花,没钱的时候就去违法犯罪。

    事实上,今天的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教育: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掌握财富观念,学会科学的理财方法,通过金钱教育培养他的爱心和责任感。告诉孩子:金钱只有用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金钱可以带来一定的物质满足,但金钱不代表一切,幸福、成就、爱、友谊和快乐并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学会选择金钱,也要学会放弃金钱,千万不能被金钱所左右,成为它的牺牲品。

    3.教孩子建立科学的金钱观念。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从小懂得:钱到底是什么,钱是怎么来的,正确地对待钱财,不义之财绝不可取等。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要联系实际生活给他讲解,多引用一些事例;对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与他专门讨论关于金钱的问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