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2) (第2/2页)
孩子以后无论是为公司,还是为自己,都应该懂得用同样的金钱买到最合理、价值最高的东西。所以,作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教孩子学习聪明地花钱吧!
§§§12、教孩子认真对待压岁钱
教孩子学会认真对待压岁钱,对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成熟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让孩子支配压岁钱,培养他的独立意识、节约美德、自制能力及与人为善的品德。
有人说,压岁钱是中华民族重礼仪、重情谊的典型载体。是的,在春节,在喜庆的氛围里,孩子给长辈行磕头礼,以表示对长辈的祝福与敬重,长辈则给孩子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表示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压岁钱的施与取,既表达了共度佳节、喜庆热闹的气氛,也体现了“父慈子孝”的传统伦理道德。
很多孩子的压岁钱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这让孩子在一夜间“暴富”起来。然而,从孩子们压岁钱的“流向”来看,却能够体现对孩子理财教育的不足。
可以说,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欠缺理财意识和技能。有的孩子收到了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压岁钱,没几天就在网吧、高档消费场所花光了。春节过后,孩子们就会用压岁钱买手机、做头发、购彩票、玩游戏、请客吃饭,甚至是给班长、同学送礼,这些似乎都已经成为了时尚。
丰凯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去年春节,爷爷奶奶、叔叔姑姑们送给他的压岁钱整整有2800元。这么一笔钱,可把这个小男孩儿高兴坏了,他说要用这笔钱买变形金刚、游戏机、书包、文具……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很小,自理能力比较差,他的父母还是决定将所有压岁钱“交公”,由父母代为保管。结果,丰凯一下子就失去了梦寐以求的“财富”,他感到非常失望。
王帅今年14岁,上初中二年级。去年春节,她收到了来自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压岁钱4300多元。父母觉得,孩子已经是初中生了,应该充分信任他,于是决定由王帅全权支配这笔钱,父母不再干涉。没想到,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孩子就花掉了3600多块。一问才知道,这些钱都用在请同学吃饭、玩游戏上了,一次他和同学去高档餐厅吃东西,一下出手就是600多元!
对上面两个家庭对压岁钱的处理态度,有关儿童理财专家专门作了分析,丰凯父母的处理方式是“收缩式”,王帅父母的处理方式是“放开式”。专家认为,父母盲目剥夺孩子对压岁钱的处理权,容易给孩子造成理财的消极心理;而一味地放权不管,容易使孩子养成奢侈、浪费的坏习惯。这两种对待压岁钱的处理方式都是不明智的,明智的做法是利用收压岁钱的机会,积极引导孩子学习如何管理和规划这笔钱,让孩子从小体验到理财与合理收支的乐趣。
一般来说,压岁钱带来的典型“后遗症”就是父母的心理负担:如果把压岁钱交给孩子,父母就担心他还没有自控的能力,就会胡乱花掉,由父母保管又担心孩子不乐意,孩子可能就会觉得父母不尊重他。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既能让孩子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压岁钱,同时让他从小学会理财,为将来理财打好基础?对此,有关理财专家认为,从小培养孩子对压岁钱的管理能力意义深远,幼年时期接受的财商教育将影响孩子一生的理财观念。专家说培养孩子的财商,重在引导他。
教孩子学会认真对待压岁钱,对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成熟是非常有帮助的。理财专家指出,当理财教育出现苍白无力的感觉时,父母应该在把握好给孩子压岁钱数量的同时,对孩子的花钱方式进行指导,通过让孩子支配压岁钱,培养他的独立意识、节约美德、自制能力及与人为善的品德。
财商培养建议:
1.不要全额“没收”孩子的压岁钱。
有的孩子喜欢上网吧,为了避免孩子用压岁钱去网吧,父母就会把孩子的压岁钱全部“没收”。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一方面,父母不要全额“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另一方面,父母也不应该把压岁钱都交给孩子支配。
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理财规划,明确告知孩子,压岁钱的所有权归他,在取得孩子的同意后,视家庭经济状况用作学费、购买学习用品费、平时零花钱等,使压岁钱成为孩子个人理财的起点,旨在培养他的理财观念,帮助他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让孩子在银行开设储蓄账户。
孩子的认知能力很强,越早接触一些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越有利于孩子良好财务观念的树立。父母不妨带着孩子到银行,用压岁钱给他开设一个银行账户,亲自指导孩子如何在银行柜台填写存单、查看利率表,办理存钱、提款等业务。
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亲手将自己的压岁钱存入个人账户,一年后连本带息取出来,父母再为他凑上一部分钱再存,这样三五年下来,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财富在不断增长,相信他也一定会对与这笔钱相关的理财信息十分感兴趣,自觉学习理财知识。
郑州某中学初一学生张涛,父母在他8岁时就给他在银行开设了储蓄账户,让他自己学习理财。张涛把过年收到的红包都存到了这个储蓄账户上,还把平时父母给他的零花钱节省下来,也都存到了这个账户上。目前,张涛的个人储蓄账户上的钱已经到了两万多元,他心里非常高兴,他说他可以为父母减轻负担了,因为他想自己交大学学费。
3.让孩子用压岁钱买保险产品。
让孩子的压岁钱变成保险费也是一种不错的合理支出,这样既可以不让孩子乱花钱,又给了孩子一份保障,同时也让孩子对保险有了一定的认识。要知道,保险也是理财的一种重要方式。
目前,保险公司专门为青少年量身订做的保险产品种类很多,其中包括健康险、人身意外伤害险、教育险等。比如,父母可以考虑让孩子购买教育基金保险,将每年的压岁钱作为一项长期投资来经营,这样可以为孩子的求学之路提供一份可靠的资金保障,也使孩子意识到自己所受的教育需要家庭付出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从而倍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4.捐助希望工程或慈善事业。
希望工程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它不仅使贫困地区千千万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一般而言,社会慈善事业包括两种,一是慈善救济,一是慈善教育。慈善救济就是对于因遭受自然灾害而使其生命难以为继而对其衣食住行施以物质的援助,这是对人的身体的救助,是一种消极的慈善救助行为。所谓慈善教育,就是在人的基本生存有所保障的前提下,为提高其精神、文化的修养及谋生的技能而为其提供的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对人的心理的救助,是一种积极救助行为。
如果让孩子为希望工程或慈善事业捐款,无疑是为爱心工程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当然,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
5.用压岁钱建立理财目标。
父母可以让孩子用压岁钱建立他的理财目标,比如,孩子想买一台电脑,可能压岁钱并不够用,那么,这时候,父母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问他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引导孩子懂得,除了用自己的压岁钱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赚钱购买,比如暑假打工等,让孩子亲自动手实践去创造“价值”。这样,压岁钱就成为孩子理财目标的根本基础。
§§§13、试着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
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这是他应该有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他理解父母在操持这个家时都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当然,更重要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把家庭的财务状况公开,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理财管理之中,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员,而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被保护的包袱。
每个家庭都有一本“财经”:支出和收入。其实,这不应该只是大人知道的事情,让孩子知道这些账目也非常有必要。理财专家建议,家庭理财也应该让孩子参与,要让他起码知道家庭是怎样理财的。
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这是他应该有的权利和义务,比如让他知道父母为他做了些什么。把家庭财务支出情况在孩子面前公开,有助于他理解父母在操持这个家时都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当然,更重要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一般来说,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他的学习欲望和接受能力都非常强,但如果一味地和他讲一些理财的大道理,那么,他就会对此感到麻木,甚至会反感。所以,一旦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理财之中,可以很容易让他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理财,更能提高他多方面的能力和责任感。
一直以来,迟滨都不喜欢听父母给他说赚钱有多么的辛苦,维持家庭有多么的困难。有一次,迟滨因为向母亲要钱,母亲没有及时给他,他竟然大发脾气。实际上,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注意造成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迟滨的父母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件事,于是就求助于一位做理财顾问的朋友。朋友告诉他们,孩子的本质并不坏,他只是不知道钱来得很不容易,所以有必要让他知道家庭的财务状况,也有必要让他知道,不能因为他一个人的花钱欲望而打乱整个家庭的理财思路。
于是,迟滨的父母就把家庭的财务公开。他们在自己分卧室张贴了一张财务表,每天都做记录。出于好奇,迟滨就偷偷过去看。开始的时候,他并看不懂,而他的父母也不给他解释什么。
越是这样,迟滨就越发觉得非要把它弄明白不可,于是,他开始注意家庭的开支情况。等他看明白后,她才知道,原来家庭的开销的很大一部分是为自己支出的,他渐渐地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而她自己也从此对理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把家庭财务状况公开,让孩子也知道其中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父母提高自己的理财水平,更能有效地影响孩子的理财能力。因为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跟在父母身边,他也将会立业成家,如果他把自己的财务搞得一团糟,甚至是毫无计划,将对孩子的未来前途产生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让孩子多做实际的训练是理财最重要的元素,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尝试让孩子做主,参与家中的理财大事。家中的理财大事有很多,比如购买较昂贵的家具、电器,买车,搬家,甚至是父母换工作等事情,都可让孩子参与讨论,让孩子发表意见,让他协助做出分析和决定。
方琼一家现在住的房子是一处只有60多平米的两居室,他的父母希望搬到一间较大的房子,于是,他们决定搬到同区某处100多平米的三居室。
刚开始的时候,方琼的父母与方琼一起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家庭会议,决定了一些概括的要求,例如应该是买房子还是租房子?租房子和买房子的价钱分别是多少?在家庭财务上怎么安排……
当有了这些指标后,他们一家就开始分工合作,由方琼的父母安排房地产经纪人,方琼则做一些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工作,例如,搜集报纸上的房产广告、近期房产成交的资料,甚至访问住在他们要买的房子附近的同学等。
几天后,资料搜集等工作完成了。于是,他们就举行了第二次家庭会议,来决定最后的目标。在这个会议中,方琼为父母做出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重要的建议,当然他也有足够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方琼为父母讲解的时候,他的父母也踊跃发问,以进一步让方琼搞清楚自己的想法。会议完毕后,全家有了最终的定论,他们决定买房子。这时候,方琼的父母给予他热烈的掌声,以表示对方琼辛勤工作的支持。
可见,父母对于孩子的决定一定要持肯定的态度,即使最后并没有按照孩子的意见行事,也应该对于孩子的参与报以鼓励和赞赏。当他们有权去决定这些重要的事情时,除可作为理财训练的工具外,更可加强他们的自信,肯定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财商培养建议:
1.建立家庭财务报表。
这个财务报表应该做成表格式的,力求简单明了,让孩子能够一看就能明白。这样,当向孩子公开家庭财务情况的时候,孩子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了解报表中的内容,这时候,父母可以适时地向孩子做一些解释,让他知道家庭的财务开支情况,从而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欲望和扎实的理财基础。
建立家庭财务报表是家庭理财的一个有效的科学依据,而且,还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
2.与孩子分享家庭财务状况。
如果父母能够早一点与孩子分享家庭的财务状况,当孩子立业成家时,就会知道怎样处理家庭中的财务问题。
要让孩子知道,他每天住在家中,各项的财务状况均与他有着切身的关系,比如家中水、电、气的开销情况等,都应该让孩子知道。所以父母若能从家中开始,孩子将会更容易吸收各种理财概念,这比单与他研究理论实际和有用得多。
关于分享的内容,对于年幼的孩子,可集中在分享家庭的每月的收入、父母的工资、水费、电费、电话费等账单。可以通过让孩子了解收入来源、金钱的运用和每月盈余的情况,让他明白收支平衡表。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与他分享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包括家庭的资产及投资收益、家庭的负债、住房的银行按揭贷款等。此外,也可以与孩子谈谈将来的计划,父母工作变化、未来的经济状况对家庭带来的影响等。
3.在家中定期举行财务例会。
父母可以在家中定期举行关于家庭财务方面的例会,一家人商讨家庭的财务状况,在举行例会的时候,父母可以准备一些小食品,以此来保持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尽量保持开放的态度,甚至一些重大的家庭决定,例如买房子、搬家等,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统筹安排能力,还能让孩子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像父母一样为家庭理财做出贡献,从而提高孩子的理财积极性,培养他的理财智慧。
4.让孩子知道他应该知道的。
作为父母,在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一些情况。比如,应该让孩子了解你家每天收入多少钱,支出多少钱,知道父母的收入分别是多少。知道家里每天必须购买什么,有多少钱存起来,家里有没有存款,有多少用来赡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里最近有没有大的花销计划,比如买房或买车等,哪些开支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的……
当孩子知道这些以后,时间长了,说不定哪一天他会向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能帮家里省下一大笔钱。
§§§14、孩子应该学会驾驭金钱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驾驭金钱,善于驾驭金钱,做金钱的主人,而不会被金钱驾驭,成为金钱的奴隶。
在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时,父母一定不要忽略一点:要让孩子做金钱的主人,而不做金钱的奴隶。也就是说,在金钱面前,孩子不是奴仆而是主人,对金钱是一种支配的心态,而不是被金钱支配。
金钱会让人们更自信,更充分表达自我,但同时也会因为把握不住一个合适的“度”而让人走向反面。一定要让孩子领会“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金钱却可以把人送进坟墓”的深刻道理。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钱,好比人的第六感官,缺少了它,就不能充分调动其他的五个感官。”从中,可以感受到金钱的巨大能量,这种能量告诉人们要自信,但是如果财大气粗,就会变得自负。拿破仑・希尔还指出,口袋里有钱,银行里有存款,会使人更轻松自在。但是,有时候又难免落入“卖弄”、“炫耀”的俗套。
罗伯特・T・清崎是《富爸爸 穷爸爸》一书的作者,他曾说:“许多人还有这样的陈旧观念,金钱是不合法、不道德和堕落的象征。金钱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工具,金钱的坏处并不在于金钱本身。而是金钱滋生的贪婪、恐惧和无知,它们才是不道德的。就像一支钢笔,可以用来书写好的文字,也可以用来书写不好的文字。金钱就是金钱,穷人有时会认为,金钱会让他们堕落。但金钱不会让人堕落,只会让堕落者更堕落,让白痴更愚蠢,让慷慨者更慷慨,这都和金钱本身无关。”
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认清金钱的作用,明确花钱的目的,制定合理可行的消费计划,按照自己的需求明明白白地分配和管理自己的金钱,从而学会驾驭金钱,善于驾驭金钱,做金钱的主人,而不会被金钱驾驭,成为金钱的奴隶。
金钱,虽然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但也仅仅是个基础而已。西方专家曾做过实验,论证幸福与金钱的关系,最后的结论是1:0.25,也就是说当幸福为1时,金钱只占其中0.25。也就是说,只要拥有了保障生存、衣食无忧的金钱,一个人和比尔・盖茨在拥有和感受幸福的命运和机会上,几乎是平等的。但前提是他必须和比尔・盖茨一样,做到不被金钱控制,不成为金钱的奴隶!
2004年2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比尔・盖茨以其名下的净资产470亿美元,仍排名世界富翁的首位。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的“葛朗台”?
可另一面的事实却显示,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吝啬的守财奴。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他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
比尔・盖茨总是告诉妻子,自己努力工作并不只是为了钱。对待这笔巨大的财富,他从没有想过要如何享用它们,相反在使用这些钱时却很慎重。
一次,他与一位朋友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那次他们迟到了几分钟,所以没有停车位可以容纳他们的汽车。于是他的朋友建议将车停放在饭店的贵宾车位。比尔不同意,他的朋友说:“钱可以由我来付。”比尔还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简单,贵宾车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尔・盖茨认为那是超值收费。
比尔・盖茨与妻子很少去一些豪华的餐馆就餐,有时由于工上要才不得不光顾一些高级餐厅。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肯德基,或是到一些咖啡馆。有时还会一块光顾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商店,在西雅图有法国、俄罗斯、日本,以及南美一些国家的人开设的商店,在那里可以找到这些国家的一些特色商品。
在私人的金钱花费上,比尔・盖茨非常节制,但是在事业上,有时他会不惜重金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市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时候,比尔会不惜一切代价取得市场,那时,他并不在乎钱的问题。
另外,比尔・盖茨还创建了比尔・梅琳达慈善基金会,帮助世界上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
的确,比尔・盖茨是金钱的主人,他特别善于驾驭金钱。不可否认,金钱是最好的仆人,但却是最坏的主人。当一个人以它为主时,它会无止尽地向他索取一切:比如健康,年轻时拼命赚钱以致牺牲健康,年老时又拼命花钱恢复健康,其实人生本不需要这么辛苦。
有句话说得好,人如果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生命,还有什么益处呢?一个人还能拿什么换取生命呢?一个人如果把金钱当作主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赔上自己的幸福,那真是不值得!
尽管有很多人把金钱奉为万能,但犹太人却不会受缚于金钱,不会做金钱的奴隶,不会在金钱面前俯首称臣。
一个欧洲商人来到耶路撒冷,在路边遇到一位老者,他正安静地盘腿坐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编织挎包。挎包编得非常精致,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商人心想:“如果把这些草编运回本国,女士们挎上这种精致的草编挎包,一定会非常时尚,别有一番风情。”
想到这里,欧洲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一美元。”老者微笑着回答道。
“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
“假如我买一万个草编的兜子,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那样的话,就得要两美元一件。”
“什么?”欧洲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
“为什么?”老者也生气了,“做一万件一模一样的草编兜子,它会让我乏味死的。”
欧洲商人还是不能理解……
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许多现代人忘了生命里除了金钱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或许,那位老者才真正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金钱对于犹太人来说绝不仅止于财富的层面。金钱居于他们生活的中心地位是人们事业成功的标志,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以及实现自身的价值。
财商培养建议:
1.让孩子认清金钱的双重作用。
金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它与我们的生活一时一刻也不能分离。因此,父母的当务之急就是让孩子学会辨清金钱对人的双重作用,要知道金钱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以及祖国建设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金钱也能让人丧失人格,堕入花天酒地,挥霍浪费,甚至会诱使人赌博、偷盗以及贪污腐化而落入法网。
2.让孩子明白,金钱绝不能成为他的唯一追求。
不可否认,金钱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金钱与幸福并不能划等号,因为人类不能没有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空虚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一个人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获取财产,是光荣的;相反,那种用剥削、掠夺、欺诈的手段不劳而获,则是可耻的。
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时刻记住,他要做的是驾驭金钱的人,而不是守财奴;他追求的应该是事业和成功,而不是金钱和享乐。
3.让孩子懂得,金钱只是一种工具。
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财务成功,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法则就是要热爱他人并且利用金钱,而决不是热爱金钱而利用他人。让孩子认识到,一个人可以享受金钱――尊重它并使用它,但一定要记住金钱仅仅是一种工具,千万不要为金钱而活着。
4.告诉孩子用钱的原则。
父母要指导孩子在用钱时本着“用于有益、用之有度”的原则。“用于有益”就是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益的事,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自己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用之有度”就是指花钱要有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让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