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犯众怒武周饮恨 (第1/2页)
“那这么说起来,的确是醉酒闹事,并非有意暴行犯上了?”王仁恭这句话,摆明了要和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张万岁听到这话,心中纵然不满,一来太守他不敢得罪,二来史怀义也不好惹,索性一言不发。王仁恭见状,正要最后定性。
“府君,卑职有话要讲。”一人站了出来,正是刘武周。史怀义脸色一沉,心知不妙。
“说。”王仁恭似乎想赶紧把这麻烦事了结了。
“卑职于讲武堂担任教头,这四人初来时,本是卑职部下。进入讲武堂以来,不遵号令,忤逆官长,寻衅滋事,藐视军法,正所谓害群之马,不可不除。今天他们敢暴行犯上,将来就有可能投敌叛国,请府君明察。”刘武周怎么说也是讲武堂的人,现在居然胳膊往外拐!
王仁恭也为难了,如果没有刘武周这话,他就判定为酒后闹事,误会一场,互相赔礼道歉,就此了事。可现在他来插一杠子,而且还是以讲武堂教头身份,事情棘手了。
刘武周刚说完,李元霸赵效武二人同时起身!史怀义眼疾脚快,上去就是两脚,将二人踢倒在地,轻声喝道:“跪好!”
这两个小子虽然天不怕,地不怕,可对这位讲武堂的大家长却有几分忌惮,只得强忍怒火,跪了下去。
“有这事吗?”王仁恭无奈之下,只得向主管讲武堂的史怀义问道。
“回府君,这四人中虽然有个别性情顽劣,但大体上来说,都是可造之材。至于什么寻衅滋事,藐视军法,无非也就是年少轻狂而已,断无某些人说得那么严重。”史怀义回答道。
公堂上一时落针可闻,人人都在等待着王仁恭最后定案。此时此刻,最为难的就是这位太守大人。他坐镇马邑,防备突厥,靠的就是手下将士用命。可他也知道,张万岁一贯脾气暴跌,目中无人,若办了这四名学生,会让讲武堂寒心。史怀义的背景,也让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就在进退两难时,一直立在下首的马邑郡丞李靖上前说了一句:“府君,下跪左起第二人,便是当日突厥入寇时,回城报信的李元霸。”
“就是那个单枪匹马,杀透重围,最后还被通令嘉奖的李元霸?”王仁恭对李元霸也有印象,听李靖提起,颇为意外。
“正是,此子虽然年幼,他日必是一员虎将。若就此断送前程,未免可惜。况且近来有坊间传言,说是军中有人替一些风月场所撑腰打气,影响极坏。”李靖说道。
王仁恭听到此处,心中已经有数,当场说道:“好了,李元霸等四人,虽与官长冲突,有暴行犯上之嫌。但念在事出有因以及往日功劳上,不予追究!至于张万岁殴打许作良一事,许参军,你的态度?”
许作良到底是个忠厚之人,不愿把事情闹大,当即回答道:“张旅帅当时醉酒,想来也并非本意,乃无心之过。讲武堂与鹰扬府同忾连枝,不必为此小事伤了和气,请府君不必追究。”王仁恭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堂定案,双方都不追究。
出了太守官署,史怀义先行一步,李元霸等人与许作良同行。这几个小子还在一个劲儿的笑着刚才张万岁的狼狈模样。
“真是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你们这次打的可是军中武官,如果定性为暴行犯上,知道后果吗?还笑!”许作良教训道。
李元霸收起笑容,正色道:“参军,那王八蛋光侮辱我们不说,还敢对您不敬。如果今天我们妥协忍让,以后讲武堂出去的人,还有谁看得起?”
许作良盯着他看了半晌,也忍不住笑道:“你这小鬼,平时看不出来,居然一肚子坏水。可你想一想,是不是漏了什么把柄?”
“参军说的可是当时在场的那些妓女?”李元霸笑问道。
“不错,如果刘武周想翻案,只要找到这些妓女,就可以证明你们不仅仅是推了张万岁一把。那时候,你们还笑得出来吗?”许作良问道。
李元霸还是一脸笑意:“参军,妓女看脸色,讨生活,是最怕惹上麻烦的。她们绝对不会参合这种官府的事情。”
“你好像很了解她们?你经常去逛妓院?”
“呃,这个……”
太原城内,唐公府邸。
李府家将们如往常一样,石像般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几匹快马飞奔而至,三名身着戎装的人跳下马来,那为首一人二十多岁年纪,面白无须,气宇轩昂,踏上台阶,朗声说道:“马邑讲武堂刘弘基来拜会唐公并诸位公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