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对话开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八章:对话开启 (第1/2页)

    大唐,杜甫草堂。

    残破的茅屋在秋风的吹拂下,显得有些摇摇欲坠。

    茅屋内,杜甫至今仍在关注李白。

    自从上次分别,怀念李白便成了杜甫的日常。

    沈飞身着汉服,站在茅屋外。

    透过窗户,默默的注视着杜甫。

    “晚辈沈飞,特来拜会。”

    “进来吧。”

    杜甫淡泊的声音浮现。

    沈飞迈步,进入茅屋之内。

    “寒舍有些简陋,还请见谅。”

    杜甫给沈飞沏了一壶茶,微笑着说道。

    “无妨,晚辈拜会的是杜大人,与茅屋无关。”

    沈飞摆了摆手,不卑不亢的说道。

    “哈哈哈,现在我只是一介草民,谈何杜大人?瞧小友锦衣玉服,身材提拔,不出所料应该是官宦子弟。”

    “身上自成书香气,想来也是一位读书人。”

    杜甫笑盈盈的说道。

    “杜先生所言差矣,晚辈并非宦官子弟,与先生一样,晚辈只是一介草民罢了。”

    沈飞摇了摇头,苦笑道。

    “草民?小友莫要说笑,纵使身上的衣物并非真材实料,但,身上的才气可隐藏不了,在大唐,能读书的又岂是平民?”

    杜甫曾经身为世家子弟,一眼就看出了沈飞的不简单。

    寻常草民,不可能有这样的谈吐与气质。

    平民识不了字,更读不了书。

    “实不相瞒,晚辈来自后世。”

    “距离大唐,一千三百余年。”

    沈飞嘴角含笑,目光依旧注视着杜甫。

    原本笑意盈盈的杜甫,表情逐渐变化。

    扬起的嘴角逐渐趋于平缓,眉头开始微微抬起。

    看向沈飞的目光,也逐渐发生变化。

    “来自后世?”杜甫的眉头一皱,开口问道:“你如何证明,你来自后世?”

    “如何证明?”

    沈飞挑了挑眉,开始陈述。

    “开元十九年,你出游郇瑕。”

    “开元二十年,你出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你参加乡贡。”

    “天宝三载,你遇见了李白、高适。”

    “天元四载,你与李白天各一方。”

    “天元六载至十载,你困守长安,郁郁寡欢。”

    ……

    沈飞不紧不慢的说出完了杜甫的生平经历。

    包括尚未发生的事情,也一并说了出来。

    杜甫逐渐确定了,眼前这个少年的身份。

    其中的一些事情,除了自己,其余根本无人知晓,但是他却能够答出。

    “来自后世?那你……为何拜访杜某?”杜甫的神情在诧异过后,归于平静。

    “为探访大唐。”

    “为后世文脉。”

    “为告知与你,后世百姓,无论妇孺孩童,皆可读书。”

    “为了告知与你,后世有人尚在读你的诗。”

    “为了告知与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再是梦境,天下寒士,至少不会为衣食住行奔波。”

    “更像让你知道,后世有无数人在学你,学你的诗,学你的字,学你忧国忧民、忠君爱国。”

    “一千三百年后,先生,人尽皆知。”

    话音落下。

    杜甫愣住了。

    彼时的他名声不显。

    能够名扬大唐,对他来说已经是莫大的荣耀。

    眼前这个人,却说,后世有人学他。

    而且是人尽皆知。

    除此之外。

    在他的口中,后世人人皆有书读。

    无论妇孺孩童,都能读书?

    “所言……当真?”

    杜甫咽了咽口水,眼神有些不敢置信。

    “千真万确。”沈飞颔首。

    “好,好,好!”杜甫仰天长笑,接连叫好。

    他曾许下豪言壮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一句诗。

    在他生的时候未曾见证,但是在一千三百年后,却实现了。

    ……

    “离谱,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丝毫没感觉到,当今能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兄弟,先搞清楚意思,杜甫那时候茅屋残破不堪,进而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节奏感很好,希望继续稳定下去。”

    “目前来看,水平几乎是一流的,但是内容却很平淡,或许是因为杜甫的生平经历的问题。”

    “好家伙,杜甫的生平还平淡啊?”

    “看节目,别吵吵,目前来看杜甫还没有正式发问。”

    ……

    “既然你说你来自一千年后,为了探访大唐盛世,华夏文脉。”

    “但,这文脉与我何关!?”

    “论名声与诗作,李太白皆胜过我,何不去找他,反而来找杜某?”

    杜甫对于沈飞的理由,颇为不解。

    按他所言。

    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访大唐盛世,探访华夏文脉。

    但,那文脉岂是自己区区一介平民能够改变的?

    “李白是仙人下凡,杜甫是凡人得道。”

    “太白是盛世的惊鸿一瞥,子美是乱世的孤苦见证。两位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可以确定,大唐少了这两位中的一位都会逊色几分!”

    “因为晚辈想看看真实的大唐,想看看那个遍地哀嚎的大唐,想看看那个万国来朝的大唐。”

    “因此,特来拜会杜先生!”

    杜甫眼神内敛。

    看向沈飞的目光逐渐发生变化。

    “既然小友来自一千多年之后,那老夫倒有几个问题,不知小友能否解答。”

    杜甫对沈飞附身鞠躬,问道。

    “但说无妨,晚辈,知无不言。”沈飞以礼相待,俯首作揖道。

    “我这第一问,后世百姓,如何看待大唐,又可曾羡我大唐?”

    “第二问,千年之后,百姓可曾像如今这般,逃窜流亡?”

    “第三问,论才气,后世可否有人胜太白半步?”

    杜甫犹豫了片刻,接连说出了三个问题。

    简单的三个问题,足以看出杜甫的格局。

    第一问,为国而问。

    第二问,替民而问。

    第三问,为后世发展而问。

    当今,李太白代表了诗坛的巅峰。

    豪情万丈,无人比肩。

    他想看看,后世可曾有人胜过李白。

    无论哪个问题,皆有缘由。

    “后世百姓如何看待大唐?”

    “大唐国力强盛,万国来朝。”

    “奠定了华夏古代,在世界上的崇高地位。”

    “自唐朝开始,华夏开始逐渐步入世界,世界各国皆以唐为尊。”

    “万国皆识大唐之威,谁人不羡大唐之名?”

    “后世百姓如何看待大唐?”

    “一个王朝,相较于后世的评价,当朝百姓的评价,更为真实。”

    “后世百姓赞誉大唐又如何,后世百姓厌恶大唐又如何?这些都与当下的大唐,毫无关联。”

    “若是非要争论,后世百姓仰慕大唐风采,但是愿意生活在大唐,却并无几人。”

    相较于上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