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重视培养孩子的财商(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章 重视培养孩子的财商(2) (第1/2页)

    4.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父母应该知道,对孩子的金钱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孩子通过感受切实可见的生活细节来接受教育。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来学习的,如果父母在家里总是谈论什么东西值多少钱,那么,当你告诉孩子金钱并不是一切时,他一定会大惑不解。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正是在父母言传身教中,正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行为中,孩子接受着父母的金钱和财富观念以及支配财富的方式和方法。

    §§§7、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吗

    现实是残酷的,很多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在对孩子进行财商培养时,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孩子知道钱时从哪里来的吗?如果父母有兴趣的话,可以问一下自己的孩子,看看他是否知道。可能,孩子的回答会让你大感意外。

    近日,北京一家幼儿园对全园200多名3-6岁的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询问他们钱是从哪儿来的。这些儿童有的回答,钱是从爸爸妈妈兜里或家里的柜子里拿出来的;有的回答,钱是银行给的;有的回答,钱是售货员给的;还有的答,钱是工作挣的。第四种回答的只有20%。

    由此不难看出,大多数孩子并不知道钱是从哪里而来的。为此,父母与老师有责任向孩子讲述钱是劳动所得的报酬,是用知识换来的。只有好好学习,掌握生存的本领,长大了才能为社会服务,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能挣得自己应得的报酬。

    有一位小学老师曾在课堂上问过学生同样的问题,这位老师这样记录了当时的情形:

    今天在课堂上,我与孩子们讨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家里的钱从哪里来?当时,孩子们说了家庭经济的许多来源。我总结了一下,现在家庭收入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固定的工作、劳动所得,有些家庭还有别的收入来源。

    当说到这里时,“唰”的一下,有好几个孩子举起手来,“老师,我来说,我来说!”面对着孩子们激动的小脸,真不知他们还要说出什么来呢?“老师,抢劫也能得到钱。”“对,还有骗人,也能骗好多钱!”“没错,我知道假钱也能换回好多钱呢!”“我也知道,假手枪在小卖部卖好多钱呢!”“老师,摇头丸也值钱。”“还有赌钱,我爸不上什么班,可也能挣好多钱!”……

    孩子们不再等我点名,自己就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就说,还有的不止说了一次。可以说,这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紧紧相关联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言素材,可同时也引起我们的深思。

    是的,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很多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如果不想让孩子一生过得不幸福,父母就不应该一味地宠孩子,就不应该用金钱满足孩子求得他高兴,要知道,这种做法是非常荒谬的。正确的做法是要耐心教育孩子,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告诉孩子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财商培养建议:

    1.告诉孩子,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父母绝对不能让孩子产生“钱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错觉,否则,对孩子的人生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父母要知道,如果不论孩子什么时候要钱,都是把钱双手给孩子奉上,也不问用途是否正当,这种放纵孩子胡乱花钱的做法会危害孩子的一生。

    2.别让银行卡害了孩子。

    一般来说,除了现金以外,可以说银行卡是最为方便的付款工具了,只要在POS机上轻轻一划,应付的金额就会自动从卡中扣除,省去了付完现金再找零钱的麻烦,的确非常方便。可是对孩子来说,这很可能会让他产生一种错觉,以为钱就在这个卡里,好象永远也用不完。同时,他也不会在意花钱的多少,因为不管是10元还是100元,孩子都看不到现金,看到的只是轻轻一划,这非常不利于孩子金钱观的树立。

    所以,父母在使用银行卡时,一定要注意向孩子解释:利用银行卡付款,其实只是取出事先存入卡中的金钱,银行卡内的钱和现金是没有差别的,银行卡并不是免费的。另外,如果孩子也使用银行卡的话,父母不应该直接向他的卡上存现金,而应该直接把现金给孩子,让他自己存;或者是当着孩子的面,把现金帮他存到银行卡里。这样的话,孩子会懂得珍惜卡内的钱。

    3.带孩子感受一下自己的工作环境。

    对没有经济能力的孩子来说,他所有的开销都是来自于父母。如果他不知道钱到底从哪里来的话,就很难有一个正确的消费态度,由此很容易造成他对金钱的错误认识。所以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加强引导,比如,可以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环境中去,让他感受一下父母挣钱的艰辛。当然,也可以有意识地观察一下体力劳动者的付出,如建筑工人,清洁工人以及收购废品的人员等等。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在工作时不能做其他无关的事情,用自由换取金钱,很辛苦;让孩子明白金钱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合理使用金钱。

    §§§8、告诉孩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对每一个人而言,求财最为重要和必须坚守的第一原则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这一原则也需要父母告诉孩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我们的祖先信奉了几千年的信条。这句话是在告诫后人,取财一定要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那种头脑不冷静、不踏实稳妥,做事不讲究严谨的思维与操作,只想靠投机一夜暴富的想法是大错而特错的。

    那种盲目崇拜金钱的人,眼里除了金钱,没有法律、亲情和友情,就不择手段去获取金钱,从而很容易走上邪恶的道路。这种以宝贵的人生甚至生命来换取罪恶的金钱是非常愚蠢的。

    臭名昭著的福建厦门远华走私大案的主角赖昌星,不去合法地勤劳致富,却偏要走歪门邪道“发家致富”,最后沦为遭世人唾弃的罪人。

    他采取腐蚀拉拢海关、公安、武警等干部的做法,为其走私大开方便之门,走私金额高达人民币几百亿元之巨,成为方圆几百公里的首富,名气如日中天。当时许多人以结交他为荣,银行把“远华”作为最优质客户来优惠对待。

    可以肯定地说,这一切都只能是昙花一现。远华走私案发,中央坚决查处,赖昌星亡命海外,财产被没收,同伙逃散。赖昌星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许多人。

    所以说,走歪门邪道并不能真正发财,走合法的道路才能真正致富。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千万别让他别羡慕那些“今天是人,明天是鬼”的所谓的“富人”。不是自己应得的财富,永远都不要去眼红。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以及偷盗、赌、抢等都是不合法的做法,一定是要被绳之以法的;以权谋私、营私舞弊同样也一定会被绳之以法。

    其实,对每一个人而言,求财最为重要和必须坚守的第一原则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这一原则也需要父母告诉孩子。

    叶澄衷,浙江宁波人,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诚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

    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在萧条中仍旧昂首前行。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叶澄衷早年是一个穷汉,靠在上海黄浦江上摇木船卖食品和日用杂货为生。那时,黄浦江是外商船只停泊的中心,很多小贩都靠划小舢板为生。

    一天中午,一位英国人雇叶澄衷的小船从小东门摆渡到浦东杨家渡。那位英国人可能有急事,船刚靠岸就匆忙离去了。英国人走后,叶澄衷发现舢板上有一只公文包。他打开一看,包内不仅有数千元美金,还有钻石戒指、手表和支票本。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也没有见到过这么多值钱的东西!然而,他并没有感到惊喜,而是立即想到丢了包的英国人一定会非常着急。于是,他哪儿也不去,就在原处等候那位英国人。

    直到傍晚,那位英国人才满脸沮丧地来到这里,在寻找了大半天之后,他已经对公文包失而复得不抱很大希望,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包竟然会在舢板上,更没有想到这个中国船工还一直在等着自己。

    英国人打开自己的包,见财物一点不少,于是大为感动。他真没想到,一个中国苦力竟有如此品德,对外来之财毫不动心。英国人立即抽出一把美元塞到叶澄衷的手中,表示感谢。但是叶澄衷却不肯收下,开船就要离去。这位英国人见状,又立即跳上小船,让叶澄衷送他到外滩。

    船一靠岸,英国人就把他拉到了自己的公司。原来,这位英国人是一家五金公司的老板,见叶澄衷为人厚道,心中十分佩服,便想与叶澄衷合伙做生意。这一回,叶澄衷愉快地答应了。那一年,叶澄衷只有17岁。而上海滩大小报刊都报道了一则“小舢板”拾巨款并物归原主的新闻。

    从那以后,叶澄衷走上了经商之路,在日后的经营中,他一如继往地秉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成为远近闻名的“五金大王”。

    是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什么是“道”呢?实际上,合法就是“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仁道是每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生活的原则。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何时何地,都绝不能违背这个根本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对于犹太人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赚钱。然而,那种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的拜金主义者在犹太商人中却少得可怜,可以说是非常罕见。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合法地赚大钱,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君子们”知识面广,反应敏捷,判断准确。只要有钱可赚,他们不会放过一切机会。

    爱财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只是在取财和用财的“道”和“度”上,才能分出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一个人如果能够能合法合理地赚钱,又能合法合理地花钱,这样不但能让自己过得更好,而且对社会、对国家也是一种贡献,是爱国的表现。

    财商培养建议:

    1.让孩子知道金钱是一把“双刃剑”。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对金钱财富的渴求是每一个人的正当权利。然而,金钱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让人获得物质和心灵的双重满足,给人带来愉悦;同时,又能给人带来物质和心灵的双重失落,让人痛苦。

    金钱的取得方式不同,就会给金钱蒙上不同的色彩。勤劳、合法致富的金钱,让他人信服,让自己踏实;依靠不法之道得来的钱财,让世人唾弃,让自己恐惧。“赃款”之所以赃,是因为取得的方式是罪恶的。

    2.让孩子有一颗安定的心。

    教育孩子:一定要做到心安,只有这样心安才能身安;不义之财只会让人整天不得安宁,惶惶不可终日;贫穷不是犯罪的理由,通过思考而合法地致富才是光明的大道。

    3.教育孩子不能只要钱而不要命。

    父母可以告知孩子:世上赚钱的“道”不外乎这三个:一是合法合理之道;二是合法不合理之道;三是既不合法又不合理之道。实际上,对最后一种任何国家都是坚决反对的,而对于第二种则属于道德的范畴,建议孩子也不要尝试。否则的话,孩子可能就会走上要钱不要命的求财之路。

    让孩子明白:不义之财绝不可取。因为要让金钱给人带来尊严,如果金钱不仅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反而给人带来羞耻,那要这样的金钱又有什么用呢?

    可以让孩子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很多盲目崇拜金钱的人最后的下场都会很悲惨?为什么要钱不要命的思想和做法是坚决不可取的?为什么走歪门邪道发不了财,而只有走合法之道才能真正致富……

    §§§9、要孩子懂得拥有财富但不拜金

    告诉孩子:拥有财富本身没有错,关键是不能拜金。千万不要让金钱扭曲了孩子的灵魂,把孩子引入歧途,断送他的人生。

    每个人都想拥有财富,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说:“我想有钱,所以我要成为企业家!”有的孩子说:“我要成为企业家,因为我想有钱!”还有的孩子说得更直白:“我要当大款,要做千万富翁!”

    从这样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在孩子的眼里,企业家、大款、千万富翁是等同的,都是有很多钱的人。他们认为:作为企业家,重要的不是他们的事业和企业,而是他们有钱。

    父母可以想象,当孩子有这样的金钱观时,就让人感到十分担忧了。要让孩子知道,金钱虽然很重要,但却不能成为我们奋斗的目的,因为金钱不能代替生命中许多更珍贵的东西。

    可以向孩子阐述金钱的重要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