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章 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 (第1/2页)

    §§§1、理财教育一定要从小抓

    美国著名大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不习惯于掌握钱财的人,是一种毒害,它会侵入他的品德的血肉和骨髓。”可见,理财对孩子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可以说,理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父母必须教育孩子端正对金钱的态度,不能让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要让金钱为他服务。

    只有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通过教育不断提升他的理财能力,孩子将来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在现代社会,理财技能无疑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所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孩子越早接触钱,掌握一定的理财技能,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教育专家和理财专家都曾提出,孩子理财技能需要从小培养。

    如果要让债主、警方甚至骗子来替我们对孩子进行这项教育的话,那父母恐怕就会为此付出一定代价了。正因为如此,《富爸爸 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T・清崎说:

    “今天我们的教育体制已不能跟上全球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步伐。我们不仅要教育年轻人在学术上的技能,也要教育他们理财的技能。这不仅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而且是生活得更美好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之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为了财富奋斗终生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他们都曾在各种学校中学习多年,却从未真正学习到关于金钱的知识;其结果就是他们只知道为了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去思索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用钱基本没什么控制,还片面地认为孩子小,两三年内还不需要让孩子理财,当孩子再大一些时,可能就会考虑让他节俭和存钱,现在主要是让孩子好好学习,成绩好了什么都有了。可以说,这种观点代表了很多父母的观点。实际上,这是一种理财误解。

    美国人戈弗雷曾写过一本专门教孩子理财的畅销书,名字叫《钱不是长在树上的》。戈弗雷认为,孩子在12岁以前就应该逐步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

    戈弗雷在书中指出:8岁时知道可以通过双手劳动挣钱,要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9岁时能够制定简单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对比价格;10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11岁时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而不被广告牵着鼻子走;12岁时能够制定并执行稍长时间的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术语,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曾经在美联储社区事务研究会议上说,美国人需要积累怎样使用新技术的知识,也需要积累怎样做出明确的财务抉择的知识。他认为,开展理财教育越早越好,由中小学着手改善财务知识的基础教育有着根本性的意义,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年轻人避免做出不恰当的财务决定,因为这种不当决定一旦做出,往往就会祸害久远。

    不可否认,在今天的教育体系中,针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却缺乏足够的力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孩子的理财能力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美国人就特别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在美国,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从3岁开始,教孩子认识钞票的面值,给孩子传授赚钱和用钱的观念。这在中国来讲,很少有父母会这样做。

    所以说,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刻不容缓。父母有责任让孩子从小就了解金钱,懂得财富来之不易,并注意引导孩子用好每一分钱,让他尽早掌握理财的技能。

    如果父母能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让他拥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并掌握良好的理财技能,就能帮助孩子减少很多无谓的花费,避免让他陷入债务危机之中。另外,孩子从小学会理财,还可以帮助他多学一些有关数学的知识,让他能够从理财的算术技巧之中,更有效地去管理自己的财务。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姚俭建教授认为,对中国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理财价值观的教育,涉及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技能和方式;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等。

    可以说,如果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没有掌握良好的理财技能,长大成人后就很难拥有良好的投资理财计划。尽管很多父母认为不应该让孩子过早地接触“铜臭”,但当孩子长大后这些事情将不可避免地需要处理,那时候他们幼时缺乏的理财教育就需要在社会教育中弥补了。

    只有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通过教育不断提升他的理财能力,孩子将来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兜里越早有钱,他就能越快地适应成年后的生活。所以,尽早地多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理财专家指出,从小就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和工具,短期看来是培养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掌握独立的生活能力,使他能够在高度发达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拥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其实说到底,对孩子的理财教育还是品质教育。因为这关系到孩子未来以什么态度去从事与金钱有关的活动,也关系到他在生活中为人处事的价值观的问题。

    财商培养建议:

    1.教孩子认识金钱。

    父母首先应该教孩子认识金钱,也就是教孩子认识现在流通的人民币。首先让他认识硬币,然后再按数额大小让他认识纸币。当然,这样做是为了唤起年龄小的孩子的最基本的理财意识。

    通过让孩子辨识货币上的图案和数字,一方面让他对金钱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了解祖国的秀美山川,当然也就在无形中对孩子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让孩子了解金钱到底是什么。

    父母要告诉孩子,金钱就是货币,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纸币是货币的符号,代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代表着金属货币的价值。

    对于孩子来说,理解这个内容有一定的难度,父母可以考虑在实际生活中配合一些实例进行讲解。另外,也要教孩子认识各种货币的价值。

    3.了解孩子建立金钱意识的时间。

    心理学家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孩子在两到三岁时就开始逐渐产生用金钱交换物质的意识,换句话说,孩子在这一时期就开始学习和模仿成年人世界的金钱观和使用需求,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金钱意识。这一点,父母一定要了解,否则就会永远认为让孩子学习理财还早着呢!就会错过对孩子的理财教育的最佳时期。

    4.不放过生活中的细节教育。

    从具体方法来说,教孩子理财不应该放过生活的细节。比如,在带着孩子去市场买东西时,可以让他帮忙付钱及找钱,一方面增加与人接触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对钱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再如,乘坐公交车时,让孩子去投币买票,这样他就知道空调公交车票比普通车票要贵。

    5.理财教育应该要循序渐进。

    父母对于孩子的理财教育应该循序渐进:从认识硬币到认识数额较大的纸币,从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到让他学会投资。

    §§§2、别忽视孩子理财观念的培养

    只要孩子树立了正确的理财观念,他就能在父母的*下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所以就不用担心孩子以后不会理财了!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孩子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很重要,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理财技能培养同样很重要,这些都应该是现代社会少年儿童成长的必修课程。理财不仅是一种财产管理技能,在很大程度上还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品德和诚信问题。

    关于理财技能的培养,有关理财专家建议,首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而理财的方式方法则是次要的,正所谓“先知其所以然,后知其然”。

    因为理财的观念不同,理财的技能就会有所不同,比如,大部分中国孩子以花钱为主,而美国孩子则兼顾赚钱。国外除了过圣诞节外,礼物都是通过孩子自己“先努力后收益”得到的,而中国父母则是利益先行,经常一开始就提出考100分就给孩子买某种礼物。所以,很多时候父母错过了培养孩子理财观念的机会。

    之所以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正所谓“汉字是教不全的,但查字典的方法是容易学会的”,只要孩子树立了正确的理财观念,他就能在父母的*下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所以就不用担心孩子以后不会理财了!

    老洛克菲勒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他从不轻易给孩子零花钱,所以,小约翰・D・洛克菲勒想要有钱花,就必须给父亲做“雇工”。他清晨就到田里干农活,有时也帮母亲去挤牛奶。

    小约翰・D・洛克菲勒有一个小本子,专门用于记账,他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入账,然后与父亲结算。他感觉这件事既神圣又趣味无穷,所以他做得很认真。来之不易的零花钱也教会他怎样精细地算账,如何在“投入”与“产出”中获得利润,给了他一个生意人的头脑。

    约翰・D・洛克菲勒7岁那年,有一天他独自到树林里玩耍,正玩得高兴,突然在树丛中发现了一个火鸡窝。他心中一动,想出个了一个奇妙的主意。

    于是,他悄悄地藏在火鸡窝的附近,等火鸡暂时离开时,他就跑上前去,抱起一只小火鸡就跑。回到家后,他把小火鸡养在自己的房间里,细心地喂养它。后来,他又抱回了几只小火鸡。

    很快,感恩节到了,他就把喂养大了的火鸡,卖给邻村里的农民,把赚到的镍币和银币,都放进了蓝色的储钱盒里,然后,他又把盒子里的硬币,变成了一张张绿色的钞票。他的做法受到父亲的夸奖。

    在父亲的影响下,约翰・D・洛克菲勒在12岁时开始,投身于多彩多姿的工商业世界,16岁当簿记员,靠着他从小养成的商业感觉、逻辑分析头脑以及出奇制胜的经营策略,终于成为垄断全美石油业的石油大王,美国十大富豪之一。

    相信,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洛克菲勒、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式的人物,能成为财富的拥有者,但这至少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理财的观念。如果孩子没有理财观念,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实现这样的梦想。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有才华的穷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们的才华大都集中在各个知识的领域内,而很少有人具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对理财知之甚少。是的,就像一句话说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正确的观念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年龄越小可塑性就会越强,父母要在不引起孩子反感或不揠苗助长的情况下,建立起下一代的正确理财观念。所以,父母还是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吧!

    财商培养建议:

    1.让孩子做零花钱记录。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开始注意培养他对钱财的倾向和态度。给孩子零用钱的同时,也给他一个小本子,要求他把每笔零用钱记下来,而且每次的花费也要记下来。

    2.父母要注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其实,每个人在社会上活动,就好象是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的表演,人生是舞台,有前后场之分。比如,一个人在办公室和家里的言行举止就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办公室就好比是剧场的前场,而家里就像是后台,所以言行举止就会不同。

    而父母在孩子面前就应该扮演好前场的角色,因为孩子随时在观察父母,在向父母学习,从小到大都在模仿大人的言行,所以说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会理财的父母,孩子的理财能力也不会太差。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把钱当钱用,随意浪费金钱,那孩子也会与父母如出一辙。所以,父母是家庭理财的演员,要随时把角色扮演好,这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以为家庭是后台,就漫不经心。

    父母怎样才能扮演好家庭理财的角色呢?首先,要尊重金钱,尊重物质,不随意浪费金钱,这是最基本的,这样孩子才会对得来不易的财富和物质存有敬意;其次,千万不要为钱在孩子面前争吵,否则会让孩子对金钱产生负面心理的阴影,不利于他形成健全的人格。

    3.在生活中把握好教育孩子的机会。

    要想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父母一定不要错过生活中的机会。比如,当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理财讲座时,父母也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共同聆听一些理财观念和技巧;带孩子买玩具时,可以要求他用平时存下的零用钱来买,不要太大方地直接掏钱买给他;带孩子到饭店吃饭时,可以让孩子比较一下价位、菜色,并让他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就能让他学会精打细算;到超市购物时,给孩子一些物品名称,让他去找出打折的或如何买得便宜;去粮店时,让他计算买米油的金额;在月底可以让孩子一起去缴付电话费、手机费、煤气费、电费等,并把账单拿给他看,从而培养理财观念。

    4.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

    提醒父母注意,不要太刻意地把成人世界的理财观念一开始就全部灌输给孩子,最好是让他自然地进入理财的状态。另外,也要注意让他从错误和失败的经验中学习正确的理财方式,建立正确的观念。

    §§§3、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当前,青少年高消费会对青少年自身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树立起健康的消费观。

    对于“消费”这个词,相信每一位孩子都不会陌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口袋里的零花钱增多了,日常消费也成为孩子常常谈论的话题。那么,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现在,很多孩子都已经养成了高消费的习惯。最近,上海有关部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零花钱,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孩子在消费方面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不知道钱财的来之不易,花钱大手大脚,穿戴时尚名牌等,这都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在儿童节,一位14岁的少年缠着爸爸给他买礼物,无奈之下,他的爸爸花了700多元为他买了一辆遥控车。

    事后,他的爸爸说:“现在的孩子,真拿他们没办法,一到节日就要买礼物,而且要贵的,买便宜货他说在同学面前没面子。”

    实际上,这个孩子没有树立起一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是在一种虚荣心的驱使下,作出了错误的购买决定。对于这位父亲,即使开始很无奈,但最终没有拗过孩子,这实际上也是对孩子不正确消费观念的纵容。

    据媒体报道,某高校大一新生一入学,就配置好了“三大件”――7800元的笔记本电脑、640元的大屏幕MP3、1650元的带摄像头手机,而他的这些装备在同学里最多算个中等档次。

    如今,手机、电脑、MP3已经列为了大学生入学必备的“三大件”。据不完全统计,大城市高校的在校生电脑拥有量占近50%,MP3为60%左右,而手机使用者将近90%,基本达到了人手一机。

    想一想,“三大件”真是上大学必不可少吗?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家庭、绝大多数的父母来说,孩子上大学的钱掏得并不容易。他们有的倾其所有,有的外债累累,尤其是那些来自边远地区的孩子的父母就更是如此。而孩子却轻而易举地把这些钱用在了没有必要的消费上,想想已不再年轻的父母,不为他们省点钱简直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消费的目的,如果是出于个人的需要――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应该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而不是一种负担。父母要明确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反对挥霍和浪费的,但是如果他是真的需要的话,那就让他买吧!

    一般来说,每个孩子的消费可以分为三类: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和享乐性消费。生存性消费和享乐性消费很容易理解。发展性消费是指,为了发展孩子的身心健康,提高孩子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支出,父母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来确定。

    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尽相同,父母如何让孩子把钱花在有利于他的发展上是父母应该好好考虑的一个问题。但是,不管花钱多少,以下三条是父母参照的重要标准:

    首先,是否能高效益地使用金钱、财物,合理消费,恰当使用;其次,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即是否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最后,是否杜绝了奢侈浪费、享乐主义。

    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树立安全健康、科学合理的消费观。一位著名教育专家说:“当前,青少年高消费会对青少年自身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树立起健康的消费观。”所以,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在消费时应该注意的一些消费方法和技巧。

    财商培养建议:

    1.要让孩子注重合理调整消费投入。

    让孩子懂得,在选购商品时,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如果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就应该把一些可以花也可以不花的钱节省下来。比如,有的书太贵,就可以去图书馆看。另外,要本着需要和实用的原则,选择恰当的购物时间,尽量购买价廉合格的商品,要注意检查商品的质量,保证自己的利益。由此,让孩子早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健康成长。

    2.要让孩子注意消费的内容。

    让孩子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消费是精神消费,不要一味地把钱花在吃、喝、穿等物质享受上。某市对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吸烟的比例达35%,饮酒的比例达38%,会打麻将的比例更是高达70%,此外,还有很多中学生进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场所消费。其实,这不仅会伤害身体,而且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影响。所以,父母要注意培养对孩子成长有利的消费观,比如,看一些有意义的健康的书籍,听一下能陶冶情操的CD等。

    3.让孩子学会理智看待广告。

    让孩子知道,广告是商家促销的手段,是说服人们购买某种商品的手段,不能作为评价商品的标准。好的广告是一种艺术品,学会欣赏广告,用平静、审慎的态度看待广告,是孩子社会性发展和成熟的表现,也有助于他健康消费观念的养成。

    另外,也要让孩子懂得从广告中获得经济实惠的消费信息,而不是让广告牵着鼻子走;要让孩子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作出理智的选择,尤其是抵御广告的诱惑;要让孩子懂得,选择商品不要根据广告的宣传,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商品本身的品质来选择。

    如果有必要,父母不妨带孩子到超市去有意识地见识更多的商品,让孩子对同类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做一下比较。一旦孩子发现广告中宣传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他就可以增强对广告的识别力,就会在消费中变得更加理智。

    4.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花钱。

    作为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就花钱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不能硬性强制孩子的所有花钱的对与错,也应该看看孩子的想法,让他说出花钱的具体理由,让他说出心里话,正确的应该予以表扬,错误的或不当的当然应该予以批评。

    §§§4、培养孩子储蓄的好习惯

    一个人如果没有储蓄的良好习惯,他的很多计划都将会变得毫无意义。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储蓄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是他成功做事的资本,也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要想让孩子学会理财,让他具备理财技能,就必须让他学会存钱,也就是养成储蓄的良好习惯。储蓄是父母必须要让孩子养成的好习惯,每个孩子都应该从小养成储蓄的习惯,这也是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节俭精神的最好办法。

    美国父母,特别是华裔父母,对孩子储蓄观念的培养非常重视,比如,孩子喜欢吃冰激凌,如果买一杯要花50美分的话,父母就告诉他:“你想吃可以,但是今天只能给你25美分,等到明天再给你25美分时,你才能买来吃。”之所以这就做,就是为了让孩子萌发储蓄的观念。

    如果留心一下世界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时,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储蓄存款。即使是在他们经济条件并不太宽裕的时候,他们也是努力地节衣缩食,一点点地积攒、储蓄。一旦面临机遇时,他们这辛辛苦苦存下的钱就会成为他们成功的起点。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16岁开始闯荡商界。最开始的时候,他在一家商行当一名簿记员。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储蓄的习惯。虽然他的收入并不多,月薪只有40美元,但他仍然把大部分钱积蓄起来,为以后的投资做准备。

    两年后,他开始做腊肉和猪油的生意,成为一个小有资本的商人。这时候他仍然保持着储蓄的习惯,他要为今后的大投资做准备。机会来了,在1859年石油业掀起热潮时,他凭借着长期积蓄的财力,在一家炼油厂拍卖时,不惜重金,每次叫价都比对手高,最终获得了这家炼油厂的产权。这就是他赖以起家,登上石油大王宝座的“标准”新炼油厂。

    经过20年的经营,洛克菲勒控制了美国90%的炼油业,成为亿万富翁。他成功的基础,与他在16岁时开始养成的储蓄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

    洛克菲勒如果不是有长期储蓄的现款做后盾,他就没办法与竞买对手比价,从而买下炼油厂。如果没有炼油厂,亿万富翁的洛克菲勒也就很难出现。有了储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紧急时刻可以此来抵挡一阵,小钱将会管大用。

    洛克菲勒的成功还在于他勇敢地购买了一片不被人看好的油田。这个油田的原油被叫做“酸油”,谁也找不到一个好方法来有效提炼它。但这个油田价格低得惊人,产油量极高,洛克菲勒下了狠心要把它买下来。他说服了董事们,用800万美元一次性购买了油田。要让油田成为“摇钱树”,必须解决提炼问题。

    洛克菲勒找来专家进行研究。在研究了两年仍没有任何成果时,董事们认为毫无希望,拒绝再提供经费。这时候,洛克菲勒便用自己的积蓄,自费支持研究。研究终于获得了成功,这片800万美元收购的油田,获得了几亿美元的利润。而在这次非凡的成功中,同样是储蓄的习惯在关键的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难怪洛克菲勒说:“对标准公司的成就来说,有足够的金钱和信用与其他方面一样重要。”

    储蓄的习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你需要向别人借款时,你的储蓄习惯会帮助你。很多生意人不会轻易把他们的钱交给别人处理,除非他看到此人有能力照料他的钱,并能妥善加以运用。摩根就说过:“他宁愿借款100万美元给一个品德良好,而且已经养成储蓄习惯的人,而不愿贷款1000美元给一个没有品德及只知花钱的人。”

    在发展石油事业中,洛克菲勒也因为急需资金,需要借款。他的储蓄习惯证明他能够维护其他人的资金,这样,他便不费力地借到了他所需要的资金。

    有很多人尽管以前也曾经非常刻苦努力地做过许多事情,但至今却依然是一穷二白,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储蓄的好习惯。

    有很多年轻人从来不存钱,到中年以后仍然是一贫如洗。一旦失去了职业,又没有朋友去帮助他,那么他就只好徘徊街头,没有着落。如果他能够偶然遇到一个朋友,就会不断地诉苦,说自己的命运如何不济,希望那个朋友能借钱给他。这样的人一旦失业时间稍微长一点,他就容易落到饥肠辘辘、衣不遮体的地步,到了寒冬时甚至可能会挨冻而死。

    之所以他会落到这种地步,吃这样的苦头,就是因为不肯在年轻力壮时储蓄一点钱。他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储蓄对他会有怎样的帮助,也从来就不懂得很多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储蓄”这两个字之上的。

    可见,一个人如果没有储蓄的良好习惯,他的很多计划都将会变得毫无意义。机会存在于各处,但只提供给那些手中有余钱的人,或是那些已经养成储蓄习惯,而且懂得运用金钱的人。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储蓄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是他成功做事的资本,也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财商培养建议:

    1.给孩子买一个储钱罐。

    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学会储蓄罐存钱。父母要给孩子先购买一个漂亮的储蓄罐,然后要当着孩子的面每天放一些钱进去,这样孩子就会对父母的行为感到好奇,这时父母就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父母可以告诉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